回覆列表
  • 1 # 楓丹白露211735932

    普魯士與法蘭西曆來是冤家。兵役制最大好處,能使國家機器迅速轉入戰時機制。

    色當一戰,法軍大敗。法皇拿破崙三世、法國元帥及三十九名將軍丶十萬官兵全成戰俘。

    此役德意志聯邦大勝,原因諸多,但義務兵役制是獲勝主要原因之一。戰後,各國紛紛仿效兵役制。

  • 2 # 鄭太尉觀天下

    勝利的關鍵不是義務兵役制,而是對兵役制的調整,加強常備軍的地位和數量。

    普魯士在19世紀初期對拿破企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建立起了普遍義務兵役制式的軍隊。它由常備軍、後備軍和國民軍組成。常備軍擔任野戰任務,由尚在訓練中計程車兵組成,變成獨立的團、營。後備軍分為第一類後備軍和第二類後備軍。第一類後備軍由常備軍服役期滿的兵士組成,與常備軍共同承擔野戰任務。年齡在32-39歲計程車兵列入第二類後備軍,只有在發生戰爭的時候才徵召起來擔任要塞警備任務。國民軍包括所有不在常備軍和後備軍的16-60歲的男子,在外敵入侵時負責堅壁清野,沒有固定的組織編制和武器裝備供應。普魯士這種由常備軍、後備軍、國民軍構成的兵役制度一直沿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大限度了挖掘了本國的兵力潛力,但是這一制度最大的缺陷在於常備軍數量偏少,後備軍國民軍訓練質量過差戰鬥力得不到保證。

    經歷了約50年和平的普魯士,預備役制度逐漸衰變為鄉村俱樂部,徵兵制也儘量少用或儘可能偶一為之。到了19世紀中葉,普魯士人口達到一千八百萬,每年按比例應徵召六萬五千人。然而由於經濟的原因,每年徵召的人數並未超過早先的人數,因此,普遍義務兵役制有名無實。許多年齡大的已婚男子是國民自衛隊的動員物件,而約兩萬四千個年輕人卻不承擔任何軍事義務。1850年普魯士為應付與奧地利、巴伐利亞的衝突局勢,進行的首次戰爭動員,混亂狀況跌出不窮,就驗證了這一弊端。

    普軍中的領導階層敏銳的認識到,增加常備軍的數量和軍隊戰鬥力、調整舊有的兵役體制是應付即將到來的統一戰爭的當務之急。戰爭部長阿爾布雷希特.馮.羅恩認為後備軍對保持軍隊的高度戰備精神徒勞無益,他們不僅缺乏尚武精神,而且在組織上不甚嚴密,組成成分多為平民、資產階級,在政治上有自由化的傾向,於是向議會提出了一項調整兵役制度的全面計劃。他的軍事改革計劃的宗旨是削弱後備軍,加強野戰軍即常備軍。

    改革前普魯士常備軍服役5年(現役3年,預備役2年),後備軍服役14年,兩類後備軍各服役7年。羅恩調整兵役制度的舉措是將第一類後備軍前3年較年輕計程車兵納入常備軍,服役3年,作為預備役的補充人員;第一類後備軍的其他士兵與第二類後備軍合併並服役11年,這樣就形成了常備軍服役8年,後備軍服役11年的地位,以此結束後備軍的獨立地位。此外,該計劃還增加每年徵召入伍的人數,旨在建立39個新的步兵團、10個新的騎兵團,因此需要增加25%的防務開支。

    羅恩的軍事改革計劃遭到議會中自由派的強烈反對,自由派儘管同意擴軍,但反對加強常備軍的地位,因為國王擁有對常備軍最高指揮權,於是不批准擴軍的新軍事預算提案。當時還是普魯士駐巴黎大使的俾斯麥被緊急召回國內就任普魯士首相,發表了著名的“鐵血演說”一“當代的重大問題是不能夠用演講和多數投票解決的,這是1848年的人們所犯的錯誤,而只能夠用鐵與血。”俾斯麥迫使議會的自由派通過了新的軍事預算提案,普魯士軍隊規模得到了急劇的擴大。

    1864對丹麥戰爭中,普魯士老元帥弗蘭格爾率領的普奧聯軍僅僅只有6萬餘人。當1866年與奧地利的戰爭爆發時,普魯士軍隊有9個近衛團和72個步兵團,總共為254個營;8個近衛騎兵團,8個重騎兵團,8個龍騎兵團,12個輕騎兵和12個槍騎兵團,總共為200箇中隊;炮兵有8個炮兵旅,864門火炮。常備軍總人數為47萬人,並且後備軍另外可以提供大約13萬人。在普奧戰爭中,普魯士前後集結投送兵力達到60多萬人,而柯尼希格萊茨戰役也正是近代史上第一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會戰。

    普奧戰爭的勝利使普魯士統一北德意志,普魯士軍隊的力量得到進一步增強。新加入進來的邦諸如漢諾威、漢薩,弗裡西亞,黑森,荷爾施泰因、石勒蘇益格、拿騷、梅克倫堡、布倫瑞克以及奧爾登堡的軍隊或被解散,或按照普魯士軍隊的式樣進行重組和改革。大量的普魯士軍官和士官被派往到這些非普魯士軍團進行指導,而同時很多前漢諾威、卡塞爾和拿騷等邦軍隊的軍官則被派到普魯士軍隊接受培訓。這樣一種交叉訓練的方式很快提高了這些小邦軍隊的戰鬥力,縮小了小邦軍隊與普魯士軍隊的實力差距,使普魯士軍隊的綜合實力在穩步中得到提高,並在隨後的普法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北德意志小邦的軍隊加入進來後,普魯士軍隊變得令人生畏和印象深刻。1870年,普魯士總兵力加上預備役部隊,估計約有15324名軍官和714950名士兵,後備軍另外可以提供6510名軍官和201640名士兵。以上的正規軍和平時期滿員率在40%-50%,戰時可以及時從後備軍中補充。1870-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北德意志聯邦集結的兵力達到了120萬人。法國的巴贊元帥描述了普魯士這種令人震驚的軍隊動員。他在7月20日焦急地向巴黎發電報:“普魯士人正在一邊把病號、傷殘人士等放入政府機構工作,一邊又將每一個體格正常的人送往前線!”普魯士兵役制度的調整,加強了常備軍的地位和數量,減少了後備軍的服役年限,戰時周密的動員計劃又保障了常備軍可以獲得及時的補充,普軍的戰鬥力得到了重要提升,為對外戰爭的勝利埋下了勝利的伏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位置也還好(膽管下段),手術需要切除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