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是華中的車還是銑呢,我把車跟你說一下吧,分兩個,G32和G82。
第一個G32車螺紋,
1.格式:G32X(U)__Z(W)__R__E__P__F__
2.說明:
X、Z:為絕對程式設計時,有效螺紋終點在工件座標系中的座標;
U、W:為增量程式設計時,有效螺紋終點相對於螺紋切削起點的位移量;
F:螺紋導程,即主軸每轉一圈,刀具相對於工件的進給值;
R、E:螺紋切削的退尾量,R表示Z向退尾量;E為X向退尾量,R、E在絕對或增量程式設計時都是以增量方式指定,其為正表示沿Z、X正向回退,為負表示沿Z、X負向回退。使用R、E可免去退刀槽。R、E可以省略,表示不用回退功能;根據螺紋標準R一般取0.75~1.75倍的螺距,E取螺紋的牙型高。
P:主軸基準脈衝處距離螺紋切削起始點的主軸轉角。
注:
1.從螺紋粗加工到精加工,主軸的轉速必須保持一常數;
2.在沒有停止主軸的情況下,停止螺紋的切削將非常危險;因此螺紋切削時進給保持功能無效,如果按下進給保持按鍵,刀具在加工完螺紋後停止運動;
3.在螺紋加工中不使用恆定線速度控制功能;
4.在螺紋加工軌跡中應設定足夠的升速進刀段δ和降速退刀段δ′,以消除伺服滯後造成的螺距誤差;
第二個,直螺紋切削迴圈
1.格式:G82X(U)__Z(W)__R__E__C__P__F__;
X、Z:絕對值程式設計時,為螺紋終點C在工件座標系下的座標;增量值程式設計時,為螺紋終點C相對於迴圈起點A的有向距離,圖形中用U、W表示,其符號由軌跡1和2的方向確定;
R,E:螺紋切削的退尾量,R、E均為向量,R為Z向回退量;E為X向回退量,R、E可以省略,表示不用回退功能;
C:螺紋頭數,為0或1時切削單頭螺紋;
P:單頭螺紋切削時,為主軸基準脈衝處距離切削起始點的主軸轉角(預設值為0);多頭螺紋切削時,為相鄰螺紋頭的切削起始點之間對應的主軸轉角。
F:螺紋導程;
注意:
螺紋切削迴圈同G32螺紋切削一樣,在進給保持狀態下,該迴圈在完成全部動作之後才停止運動。
錐螺紋切削迴圈
1.格式:G82X__Z__I__R__E__C__P__F__;
X、Z:絕對值程式設計時,為螺紋終點C在工件座標系下的座標;增量值程式設計時,為螺紋終點C相對於迴圈起點A的有向距離,圖形中用U、W表示。
I:為螺紋起點B與螺紋終點C的半徑差。其符號為差的符號(無論是絕對值程式設計還是增量值程式設計);
F:螺紋導程;
複合迴圈
有四類複合迴圈,分別是
G71:內(外)徑粗車複合迴圈;
G72:端面粗車複合迴圈;
G73:封閉輪廓複合迴圈;
G76:螺紋切削複合迴圈;
運用這組複合迴圈指令,只需指定精加工路線和粗加工的吃刀量,系統會自動計算粗加工路線和走刀次數。
你說的是華中的車還是銑呢,我把車跟你說一下吧,分兩個,G32和G82。
第一個G32車螺紋,
1.格式:G32X(U)__Z(W)__R__E__P__F__
2.說明:
X、Z:為絕對程式設計時,有效螺紋終點在工件座標系中的座標;
U、W:為增量程式設計時,有效螺紋終點相對於螺紋切削起點的位移量;
F:螺紋導程,即主軸每轉一圈,刀具相對於工件的進給值;
R、E:螺紋切削的退尾量,R表示Z向退尾量;E為X向退尾量,R、E在絕對或增量程式設計時都是以增量方式指定,其為正表示沿Z、X正向回退,為負表示沿Z、X負向回退。使用R、E可免去退刀槽。R、E可以省略,表示不用回退功能;根據螺紋標準R一般取0.75~1.75倍的螺距,E取螺紋的牙型高。
P:主軸基準脈衝處距離螺紋切削起始點的主軸轉角。
注:
1.從螺紋粗加工到精加工,主軸的轉速必須保持一常數;
2.在沒有停止主軸的情況下,停止螺紋的切削將非常危險;因此螺紋切削時進給保持功能無效,如果按下進給保持按鍵,刀具在加工完螺紋後停止運動;
3.在螺紋加工中不使用恆定線速度控制功能;
4.在螺紋加工軌跡中應設定足夠的升速進刀段δ和降速退刀段δ′,以消除伺服滯後造成的螺距誤差;
第二個,直螺紋切削迴圈
1.格式:G82X(U)__Z(W)__R__E__C__P__F__;
2.說明:
X、Z:絕對值程式設計時,為螺紋終點C在工件座標系下的座標;增量值程式設計時,為螺紋終點C相對於迴圈起點A的有向距離,圖形中用U、W表示,其符號由軌跡1和2的方向確定;
R,E:螺紋切削的退尾量,R、E均為向量,R為Z向回退量;E為X向回退量,R、E可以省略,表示不用回退功能;
C:螺紋頭數,為0或1時切削單頭螺紋;
P:單頭螺紋切削時,為主軸基準脈衝處距離切削起始點的主軸轉角(預設值為0);多頭螺紋切削時,為相鄰螺紋頭的切削起始點之間對應的主軸轉角。
F:螺紋導程;
注意:
螺紋切削迴圈同G32螺紋切削一樣,在進給保持狀態下,該迴圈在完成全部動作之後才停止運動。
錐螺紋切削迴圈
1.格式:G82X__Z__I__R__E__C__P__F__;
2.說明:
X、Z:絕對值程式設計時,為螺紋終點C在工件座標系下的座標;增量值程式設計時,為螺紋終點C相對於迴圈起點A的有向距離,圖形中用U、W表示。
I:為螺紋起點B與螺紋終點C的半徑差。其符號為差的符號(無論是絕對值程式設計還是增量值程式設計);
R,E:螺紋切削的退尾量,R、E均為向量,R為Z向回退量;E為X向回退量,R、E可以省略,表示不用回退功能;
C:螺紋頭數,為0或1時切削單頭螺紋;
P:單頭螺紋切削時,為主軸基準脈衝處距離切削起始點的主軸轉角(預設值為0);多頭螺紋切削時,為相鄰螺紋頭的切削起始點之間對應的主軸轉角。
F:螺紋導程;
複合迴圈
有四類複合迴圈,分別是
G71:內(外)徑粗車複合迴圈;
G72:端面粗車複合迴圈;
G73:封閉輪廓複合迴圈;
G76:螺紋切削複合迴圈;
運用這組複合迴圈指令,只需指定精加工路線和粗加工的吃刀量,系統會自動計算粗加工路線和走刀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