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個原因:1,早期對於月球的研究手段有限,所以誕生了很多“只知其表、不知其裡”的結論;2,吃瓜群眾對於科學研究中的隻言片語產生了誤解。
我在網上查了一些資料,月球空心論起源於如下幾個地方:
首先,蘇聯科學家產生的月球空心論的假說沒有什麼實在的證據(當時人類還沒有登月進行研究),他們是透過望遠鏡觀察月球的時候,發現大部分的月球隕石坑很淺、坑底很平,所以就猜想是不是隕石砸到了什麼堅硬的外殼上才會這樣的。這個理由明顯只是在牽強附會。
其次,關於“月球像鍾一樣在響”,這句話確實是存在的,但是這只是為了說明月球的外殼中沒有水、地震波在這樣的結構中迴盪的時間比較長——這完全就是一個簡單的比喻,並不是說月球就是一口空心的鐘【下圖就是美國宇航員奧爾德林在安裝月球地震波的實驗裝置】。有些人別有用心,把這些比喻肆意歪曲,產生了很多讓人哭笑不得的聯想。
然後是月球的平均密度問題,根據現在的一些科學研究表明,月球很有可能原來是地球的一部分,是某一次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後形成的。所以月球主要是由地球最表面的一層物質組成的,這些物質密度比較低,所以月球的相對密度比較低。
從現在的所有科學研究上看,月球不是空心的。理由有如下幾個:
上面這些研究是相當充分的,有著十分充足的科學資料支撐,相比較於“月球空心論”的那些捕風捉影的證據,無疑更加可信。因此,月球空心論可以休矣。而根據現有的研究,科學家繪製出了如下的月球結構圖。
有兩個原因:1,早期對於月球的研究手段有限,所以誕生了很多“只知其表、不知其裡”的結論;2,吃瓜群眾對於科學研究中的隻言片語產生了誤解。
我在網上查了一些資料,月球空心論起源於如下幾個地方:
蘇聯科學家於1970年提出了一種月球空心說的假說。1972年-1977年,阿波羅登月計劃中,美國科學家在採集了月球地震波後分析的時候,說了一句“The Moon rang like a bell”(月球像一口鐘那樣在響),意思就是地震產生的振動在月球內部持續了很久。月球的平均密度為3.3 gm/cm3,而地球為5.5,看起來月球只有是空心的才會相對地球密度低這麼多。首先,蘇聯科學家產生的月球空心論的假說沒有什麼實在的證據(當時人類還沒有登月進行研究),他們是透過望遠鏡觀察月球的時候,發現大部分的月球隕石坑很淺、坑底很平,所以就猜想是不是隕石砸到了什麼堅硬的外殼上才會這樣的。這個理由明顯只是在牽強附會。
其次,關於“月球像鍾一樣在響”,這句話確實是存在的,但是這只是為了說明月球的外殼中沒有水、地震波在這樣的結構中迴盪的時間比較長——這完全就是一個簡單的比喻,並不是說月球就是一口空心的鐘【下圖就是美國宇航員奧爾德林在安裝月球地震波的實驗裝置】。有些人別有用心,把這些比喻肆意歪曲,產生了很多讓人哭笑不得的聯想。
然後是月球的平均密度問題,根據現在的一些科學研究表明,月球很有可能原來是地球的一部分,是某一次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後形成的。所以月球主要是由地球最表面的一層物質組成的,這些物質密度比較低,所以月球的相對密度比較低。
那麼月球到底是不是空心的?從現在的所有科學研究上看,月球不是空心的。理由有如下幾個:
地震波的觀察:NASA根據地震波的資料,證明月球的結構跟地球相類似。並且繪製出了月球的結構圖。對於月球轉動慣量的分析:月球的密度只能夠分析出月球質量與月球體積之間的相對大小,卻沒有辦法知道月球的質量分佈。能夠表示出月球質量分佈的物理量是轉動慣量。根據對月球轉動慣量的分析可以知道,月球的極慣性矩為0.393左右,與一個實心體的極慣性矩十分相似(0.4),卻與空心月球的極慣性矩值0.6,相去甚遠。此外,地球的極慣性矩為0.33,證明地球的內部密度要高於外圍。上述研究成果已經刊登在《Science》雜誌上。關於月球重力分佈的測量:根據月球人造衛星Lunar Prospector的軌道資料,科學家繪製出了月球的重力場,重力場分佈符合基於上述月球結構圖的結果,證明月球是由類似於地殼、地幔、地核的結構,而不是空心的。上面這些研究是相當充分的,有著十分充足的科學資料支撐,相比較於“月球空心論”的那些捕風捉影的證據,無疑更加可信。因此,月球空心論可以休矣。而根據現有的研究,科學家繪製出了如下的月球結構圖。
所以說,月球不是空心的,“月球空心論”只是對月球不夠了解的時候誕生的一些假設,現在已經被推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