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糖媽育兒666

    孩子上興趣班,要看家長的出發點是什麼。如果家長以跟風,或者就是從眾心裡位為引導,沒考慮孩子自身因素,這樣的興趣班不如不報。

    如果是我,首先會考慮孩子自身能力,至少報一到兩個他能力強的興趣班;其次才考慮報一個補弱的興趣班。原則上不超過三個班,因為我希望孩子每天還有自己的自由時間,做他喜歡的事。這樣可以讓他放鬆,既有利於釋放壓力,又可以提高他的專注力和思考力。

  • 2 # 輕舞壹語

    我家大寶五歲,小寶三歲,目前沒有上任何的班。

    談不上減負吧,我的想法是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可能和其他家長不一樣的是,我一直在和孩子一起學習,比如英語吧,我們就是在生活中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然後給孩子看的動畫片都是英文的。然後畫畫,基本上畫什麼都行,也可以說畫哪裡都行,這個限制幾乎是每月的,當初買二手房沒有裝修就是為了孩子塗鴉方便。

    至於其他的學習班,這個基本上不會給上,學習能力、學習興趣這些問題我認為不是輔導班可以解決的,所以還是想著這個問題交給孩子自己。

  • 3 # 公正永生

    謝邀。問孩子減負了嗎?這個問題提得好。現在的孩子確實沒有減負,孩子在學校的課程就夠用的了,學校根據情況也有興趣班,家長為了孩子也在‘拔苗助長’,假日又在社會上報了:舞蹈、書法、琴類,把孩子壓得喘不過氣。我親戚家的孩子8歲就想到跳樓自殺,那麼小的孩不怕死?這又是為啥?

  • 4 # 小貝殼數學課堂

    【孩子減負了嗎?上了幾個班】

    孩子減負是個“偽命題”,口號喊的越響亮,孩子的負擔越重。

    國家也出臺了很多減負措施,為什總是不見效果呢?我認為有四個原因:

    一是評價制度因素。現在學校仍然以成績為最主要的評價方式。老師為了使自己的成績比其他班級的好,理所當然的想辦法,這就就加重了學生的壓力。

    二是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社會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知識的競爭,人才的競爭,而成才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努力學習,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三是家長的文化程度。近幾年很奇快的現象就是,農村的婦女對孩子的要求更高,甚至超過了很多城市人,因為農村婦女對生活的艱辛比別人更清楚,也不願孩子重走自己的老路,很渴望孩子將來能有出息,但她們又不懂教育規律,一味的要求孩子做題,違背了教育規律。

    四是盲目攀比。別人上什麼輔導班,也讓自己家的孩子上,不考慮每個人的獨特性。

    如何改變確實減輕孩子負擔,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一、改變單一的評價方式,採用多元化評價。

    二、國家出臺詳細的政策、法規,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

    三、對過多的作業和輔導班要敢於說“不”,要學會平靜拒絕。

    至於孩子上幾個輔導班,要考慮實際情況,為什麼上輔導班呢?為了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我們不讓孩子上輔導班也是可以的。如果孩子在某一方面確實有興趣、特長,我們可以引導,但輔導班最多不能超過2個。

  • 5 # 浮塵微草

    情境再現。

    昨日夜自習課間休息,與同事閒聊各自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的話題,字裡行間無不帶有同情孩子難堪作業重荷、怨憤老師功利的不滿語氣。其中一個同事的“插敘”引起了大家的興趣:

    “還是人家大城市,教育就是不一樣。我小姨家的孩子上語文主要就是閱讀,作業也是閱讀,讀的都是孩子愛看的故事,根本不用大人操心;數學一般就是20道簡單的題,規定著時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做對就了事,有錯就讓孩子重複一遍,也就是一刻鐘的事情……”

    身為一名語文老師,深知應試教育跳過閱讀而追求標準答案的本末倒置的弊端,我聽了很是興奮,脫口而出:“這就對了,語文就應該這樣!”

    ……………

    反思剖析。

    晚上躺在床上,興奮之餘韻仍然未盡。我為那個城市的孩子們由衷地感到高興,慶幸他們在當今應試教育之風盛行不衰的風氣下,能沐浴素質教育的東風,能真正享受閱讀的樂趣,能化被動怠學為主動積極,這些孩子的福音都是由學校老師超前的教育理念而帶來的。

    再看題主的問題——孩子減負了嗎?不言而喻,語氣中流露的是作為父母對孩子“負重艱行”的心疼、憂慮,對當前應試教育帶給孩子沉重負擔的不滿和無奈,更飽含著給孩子減負的期待和渴望。

    本來應試教育的出發點是好的,以統一、嚴格的標準來要求、衡量孩子,並讓孩子為之而勤奮刻苦,付出努力。但應試教育常常會滑向極端。比如片面重視智育,輕視德、體、美、勞教育,造成學生的片面發展。而智育方面又片面重視應考學科。再加上一些地方教育部門“以分數論英雄”,把教學成績和老師們的評模選優、職稱晉升、獎金福利相結合,對應試教育推波助瀾,自然遭殃的就是我們的孩子了:人為地延長學習時間,額外地加重課業負擔,孩子連軸轉,睡眠嚴重不足,身心因之而受到極大的傷害。別的不說,問題孩子的增多和視力的嚴重下降,就是有力的明證。

    至於“各種班,你家孩子上了幾個”,包含的還有嚴重的攀比心理。興趣班,目的是發展孩子的個性特長,學不學,報什麼班,唯一的依據就是孩子的天賦、興趣和愛好,同時尊重孩子的選擇。如果違背這一事實,因嫉妒而盲目給孩子報班,後果只能是更加重孩子的負擔,孩子要麼極度叛逆,厭學至極,甚而離家出走;要麼疲於應付,什麼也是“半瓶子”,得不償失。

    奉勸父母,保持清醒和理智,還是可憐可憐自己的孩子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乾隆皇帝一生寫了數萬首詩,有沒有水平比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