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棠本非樹
-
2 # 大福讀史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如果問在中國古代到現代的歷史人物裡面,寫詩最好的是誰?答:難分伯仲!
那麼問,誰是中國古代寫詩最多的人?
答:李白?
又答:杜甫?
再答:白居易?
同答:肯定是陸游啦!陸游活了85歲,他的《劍南詩稿》存詩9300多首,平均三天一首詩!
看客贊同,“對,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的第三十九頁的第二大題的第一小題考的就是陸游的詩!”
附議者,“贊同!陸游作詩9138首。其中四十二歲前,作詩百餘首。晚年在山陰作詩7000多首。他的詩除了悲憤激昂的愛國詩篇外,還有大量閒適詩。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個文集存世!”
陸游老大爺對此回答很滿意,“嗯!各位說的不錯,不是老夫誇言,老夫六十年間萬首詩!你們聽過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嗎?即是本尊所做,人送綽號小李白!”
但是,閻崇年老師在百家講壇卻持有不同觀點,“整個唐朝2000多位詩人,詩作也不過4萬8000多首,而乾隆皇帝以一人之力就作詩4萬多首,而且乾隆還是個業餘作家!”
乾隆當年自己也表示,“賦詩何必多,得趣每於少。”
於是,作為乾隆皇帝高產量詩作的見證者之一,有人曾舉例證明此事確實存在!
這位證明者就是那位寫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清代文學家趙翼。
在他的著作《簷曝雜記》中曾記錄了乾隆皇帝作詩是如何的頻繁。
就上廁所舉例:進去,蹲下,站起,出來。四首完活!
疑問,“乾隆活了89歲按照25歲登位算,那麼拿每天四首算就有93440首,每天一首也有23360首!”
乾隆補刀,“朕的詩作一共43630首!那你算算每天是多少呢?”
對,平均每天1.8首!
那麼他都是寫得什麼呢?
八個字概括:“天文地理,雞毛蒜皮”。
炫富、吐槽、遊輪出遊、六盤山賞雪。如果大清的老百姓們都是乾隆的好友,那麼他妥妥地具備了被常人羨慕的拉黑條件!
老百姓正在種田,乾隆皇帝有閒暇。
一:吃美食作《黃瓜》
菜盤佳品最燕京,二月嘗新豈定評。
壓架綴籬偏有致,田家風景繪真情。
閒暇二:遊避暑山莊很閒,作《習字》
間日視閣章,山莊有清暇,有暇亦何為,讀書及習射。
書亦六藝一,自古重墨稼,棐幾鋪玉版,嘉蔭就松架。
繕性歸平易,變體祛奇詫,舉首瞻奎文,當年此消夏。
閒暇三:政務繁忙,外出散心,作《堤上偶成》:
運河轉漕達都京,策馬春風堤上行。
九里崗臨御黃壩,曾無長策只心驚。
常在河邊走,乾隆皇帝還有一次險些出了洋相!
《宰相劉羅鍋》裡面的《詠雪詩》。
皇帝數著,“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沒想好下句?
沒辦法接著數吧!“七片八片九十片?”
皇帝自己給自己把窩拋完了!
完了,卡帶了?
蒙圈六十秒!
幸好有接盤俠,劉羅鍋神助攻,“飛入梅花都不見。”
乾隆大喜,“還是愛卿知我心!賞!!!
出完洋相也抵擋不了皇帝繼續作詩的熱情!
沒事遛彎,作《詠城牆》
遠看城牆齒鋸鋸,近看城牆鋸鋸齒。
若把城牆倒過來,上邊不鋸下面鋸。
民國軍閥張宗昌聽完,深有知音之感。於是,狗肉將軍張宗昌附議道,“聖上的詩,和俺老張一個模樣!打油詩很多啊!大傢伙聽聽俺老張的大作!”
《詠雪》
什麼東西天上飛,東一堆來西一堆。
莫非玉皇蓋金殿,篩石灰啊篩石灰。
《天上閃電》
忽見天上一火鏈,好像玉帝想抽菸。
如果不是要抽菸,為何又是一火鏈。
“這幾首先開大夥的胃,俺老張再來一首和聖上《詠城牆》一樣的。”
《遊泰山》
遠看泰山黑糊糊,上頭細來下頭粗。
如把泰山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
乾隆尷尬長嘆,“真乃土賊也!”
尷尬不?
回覆列表
傳說乾隆帝酷愛寫詩,特地百度了一下。個人感覺,文字很深很豐富,就像他的天下一樣多姿多彩,但可惜能夠駕馭天下,並不能駕馭文字,甚至夾雜著許多生硬的表達,可以說是強行作詩,只有平鋪的敘述,甚至有種外華人或其他族不能正確使用漢字組合的生硬感,作品缺少人格,缺少動感,什麼是動感,比如毛主席的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立馬有一種飽滿的情感,有動有靜的畫面呈現在腦海中,如拍電影一般,隨著這八個字,鏡頭圍繞著一個孤單的身影劃過一個圓弧,這個鏡頭中有人,有景,有天地,有人格,從第三視覺隨著鏡頭的角度拉過去,到達第一視覺,似乎整個世界整個湘江圍繞著他活了起來,又流向更遠的世界,當寫到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時候,妙就妙在,似乎聽見雄鷹在空中長嘯的犀利聲音,不僅有景還有聲,後面,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褐飛舟,由遠及近將思緒拉回,有時間有記憶,一首短短的詩詞,如經歷了一部電影,領略了偉人的風采,這才是詩,所以乾隆皇帝爺爺,應該沒有掌握漢語言文學的精髓,字很豐富,寬度很廣,就像一個大男孩寫日記,恕罪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