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土家園園
-
2 # 旦旦在農村
栽培技術要點
1. 播種前浸種催芽,選擇晴暖天播種。
2. 加強苗期管理,培育適齡壯苗。
3. 坐果後及時澆膨瓜水、膨瓜肥。
4. 低節位坐果或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時,會導致果形變圓,應予注意。
-
3 # AA蘇禾
選擇整地
我們在種植小鳳瓜的時候,地裡面的土壤需要疏鬆一些,還可以在種植地的旁邊打入一口井,這樣可以方便灌溉,而且種植地裡的土壤要有足夠的肥力,地塊要有較好的滲透性和排水性,這樣才適合種植西瓜,我們在種植西瓜的時候,不要選擇3年到5年內有種植過瓜果之類的地,我們在入冬前就要把種植西瓜的地整好,等過完年以後,到了春天就撒上一些肥料在把地翻整一遍,然後就可以挖溝做畦,畦的寬度我們留到兩米或五米左右就可以了
二:播種育苗
小鳳瓜種子的發芽一般都在二十五度左右,小鳳瓜適合在十八度到三十度之間的溫度生長,而西瓜的種植就在三、四月份左右就可以進行播種,在我們播種的時候需要進行把種子催芽。然後在播種以後還需要買些地膜回來,然後覆蓋在上面起到保溫的作用,一般處理種子我們都會用溫水來浸泡,還可以用菌靈來進行浸種,然後等這些種子發芽以後,我們就把它撒在苗床上面,然後做好保溫處理後,在等待種植出苗。
三:移苗定值
我們在瓜苗長出幾片真葉的時候,就可以進行移苗定值了,在我們栽種的時候,兩米寬的畦地就栽種一行,四米寬的畦地可以栽種兩行,還有一種種法就是打架式的栽種,那麼打架式的栽種一畝地可以種小鳳瓜苗一千六株左右,爬行生長平均一畝只能栽種六百到七百五十株左右,同時還需根據土壤的肥沃程度來決定。
四:田間管理
我們把生長在瓜旁邊的草清除掉,還需要給西瓜進行整蔓、摘葉、摘心以及做好遮陰的工作,在瓜生長的過程中,我們還是需要在幾次的追肥,在瓜定植後大概七天左右進行一次追肥,這次追肥是為了促進瓜蔓的生長,等我們的瓜蔓快長到一米的時候,我們不僅需要追肥,還要進行摘心,促進側枝生長。在我們第三次追肥的時候就是在它開花,我們還需要注意的是瓜座瓜以後還要把旁邊的枝葉和花蕾摘掉。防止它會出現落果和死果。我們還要同時去噴灑一些葉面肥。最後就是我們在西瓜壯瓜的時候在追肥一次,主要就是讓瓜逐漸長大。
五:病蟲害防治
在我們種植小鳳瓜的地裡會有很多的害蟲,地老虎、蚜蟲、瓜蛆等好多病蟲,我們可以在播種後進行藥劑的進入,不讓它危害正在生長的瓜,我們還可以使用敵百蟲來進行防治,瓜還會有一些最常見的病,比如:炭疽病、枯萎病、和白粉病。而這些病都是屬於真菌性的疾病,我們就要用一些藥物進行給它治療。以後大家發現瓜裂的情況,就要加強光照,和水分。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講的小鳳瓜的種植,好了,今天就給大家聊到這裡吧,希望
回覆列表
小西瓜很受歡迎,因為它體積小、皮薄、肉嫩、味道鮮美,適合現代小家庭消費。由於小西瓜的高經濟效益,它們也受到大農場主的歡迎,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然而,小西瓜是一種新型西瓜。與普通西瓜相比,小西瓜的生長特性有其獨特的特點,這也反映在它們的栽培上。下面簡要介紹小西瓜的栽培技術,供甜瓜種植者參考。
判別栽培時間,小西瓜因為生長期短,一年可多季栽培。鑑於小西瓜的產量偏低,通常多采取保護地早熟栽培和秋延後栽培,以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具體的栽培季節,可依據當地的溫光熱資源和保護設施情況而定。如淮北及山東的日光溫室多層覆蓋栽培方法,可在12月下旬播種,2月初定植,4月中下旬採收;塑膠大棚則在元月下旬至2月初播種,2月下旬至3月初定植,5月上中旬上市。淮河以南地區大棚栽培可在2月上中旬播種,3月上中旬定值,5月中旬採收。秋延後栽培可在7月中下旬播種,8月初定植,國慶節、中秋節前後上市。
採用營養缽育苗。營養缽的直徑不應小於8釐米。營養土應能在堆肥後使用,以達到富含有機質和節約水肥的標準。播種前,種子應該在Sunny下曬乾。小西瓜種子很小,1000粒的重量通常是30-40g,用薄種皮浸泡時間不應該太長,通常是2小時。播種前,碗中的營養土用水浸泡,然後在晴天播種。早熟栽培應立即覆蓋塑膠薄膜以提高溫度。當大部分種子出土時,薄膜應該被剝掉以降溫,白天溫度保持在25℃左右,晚上溫度保持在18℃左右,以免出現高足苗。第一片真正的葉子展開後,應該適當地加熱以促進生長。移栽前5-7天,讓風吹並硬化幼苗為移栽做準備,通常幼苗年齡為30-35天。秋天的栽培被推遲了,而苗期只是高溫期,所以有必要遮陽、降溫和保暖。在這個階段,種子發芽很快,幼苗生長很快。幼苗年齡不應該達到,通常大約10天。
要種植的地塊應該是地下水位低、灌溉和排水方便、土壤鬆軟、三年以上沒有甜瓜作物的地塊。基肥應該在定值前全部施用,但施肥量只有普通西瓜的70%。通常,冬季前應將凍結覆蓋物翻深,種植前每畝施用約2000公斤分解有機肥,將25公斤過磷酸鈣翻地,開溝後每畝施用30-40公斤複合肥。早春種植時,土壤溫度應在15℃以上,溫度應在12℃以上,並選擇晴天。夏季種植應在黃昏進行,並應儘可能避免根部受損。
林分式栽培的中間寬度為80釐米,兩排,兩側寬度為120-150釐米,一排或一排高,植物間距為35-40釐米,三株藤蔓植物和每畝1500-1800株植物。攀緣栽培床的寬度為200-220 cm,植物間距為35-40 cm,每畝修剪三棵藤蔓,種植700-750株植物。如果植物間距為60釐米,每畝可以修剪四株藤蔓,種植500-550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