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追光的婷子

    試試看和孩子一起構想一下他的未來

    用朋友的姿態與他交流,引導他去思考自己未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想過什麼生活,在讓他思考自己透過什麼途徑才能實現心中所想。

    在這個過程中,很可能孩子會提出很天真的想法。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告訴他困難點,或是讓他在假期親自嘗試,體驗看看,打破他的想象。讓他了解每一份工作都是不容易的,不是想象中的簡單輕鬆的。

    我弟弟喜歡玩手機,自控力不好,便被父母送進了封閉式的學校就讀,明年就要高考了,前兩年有一次他竟然和他媽媽說不想學了,畢業去學個廚師算了,當個廚師。後來他媽就說,好啊,那這個假期家裡的菜就交給你了,提前練練手。

    不用說,最終結果就是假期過後他又乖乖去上學了。

    在過程中也要強調學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普遍性和學習才能帶來的多種可能性。只有學會了學習,才有可能選擇人生。會學習的人,才能夠從容應對變化速度越來越快的社會,才能不被輕易淘汰。

    就像現在人工智慧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機械式勞動崗位都會被機器人取代,對於新一代的年輕人來說,將直面這種挑戰。如果你不努力學習,去學習這個社會發展所需要的知識,能力,那最終就會被社會弔車尾。

    普通的工人家庭,農村家庭,金錢不厚,背景不硬,要想出人頭地只能靠自己奮力拼搏。想要往上走,學習其實是最輕鬆的一條路,並且是最有可能改變命運的一條路。

  • 2 # 二寶媽媽育兒說

    你好,這個問題見仁見智,不一定每個孩子都適合,僅供參考:

    1.如果孩子還小,那麼可以試著用故事引導他,或者看一些相關的繪本,這時候你給他講道理的話,一來比較枯燥,二來也不明白。再有就是,可以看一些科學家或者勵志的影片影像,讓他內心有個偶像,這個偶像可不是娛樂影視裡的。同時也建議少看些電視劇小影片啥的,沒有積極向上的引導。

    2.針對大一些的孩子的話,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力,可能你講的道理他都懂,但是就是很難做到主動學習,這時候可能是已經養成不良學習習慣,或者已經略有叛逆,這時候的說教已經起不到多大作用了,或者還有反作用。針對這種情況,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帶孩子去旅行,分別坐坐長途客車,火車高鐵,飛機,這三個公共場合很能讓他明白現實的殘酷性,讓他去觀察汽車站,火車站,機場的人群的區別,然後引導他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慢慢的引導他學習的重要性。

    4.還有一種就是大孩子,家裡經濟條件好的,這時候他沒啥需求,想要啥都能擁有,這樣的話,簡單的說教,引導就不是很適用了。我姐公司老闆(北京做房地產的,超級有錢)家的孩子就是不好好學習,家教啊啥的怎麼都不成,後來他爸帶著他跟團穿越沙漠,有嚮導,回來之後,孩子變了,也開始好好學習了,因為穿越沙漠都是靠自己,沒有相關的知識引導,簡直寸步難行,而且是徒步,腳都磨起泡了,總之吃了很多苦,然後明白了以前不明白的事。

    5.再就是,體驗生活了,可以做做暑假工啥的,讓他接觸現實生活,自己去體驗。

    不管哪一種吧,都是僅僅建議,具體到孩子還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有充分了解孩子,才能跟孩子心靈溝通,說話才有效,所以最關鍵的還是有個良好的親子關係,然後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喚醒他的內驅力,主動學習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以後學習之路也會輕鬆很多。

  • 3 # 愛樂葩

    這是我見過比較靠譜的回答。

    學習第一是接受知識,能增長見識,做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只有掌握了很多的知識,才能懂的很多道理,才能不被各種問題所左右,才不會輕易迷茫。遇到問題才會有解決的方法和自信。第二,我們學習是為了把知識傳遞下去。人類的文明需要傳承,這個任務需要你們這些讀書人去完成!

  • 4 # 中新視訊

    之前有人邀請回答過一個問題,問“孩子學要經歷些什麼,才會真正明白學業的重要性?”。當時樹人記的答案是:孩子在學生時期,由於認知的侷限性,不可能真正明白學業的重要性。《莊子集釋》卷六下《外篇·秋水》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當孩子離開學校,體驗到成年人的思考方式,開始為工作和生活焦慮的時候,才會有與你相同的視角看待學業問題。

    但既然如此,為什麼總有些學生會主動努力學習,而且任何班級都會出現幾名特別優秀的學生呢?樹人記調查發現,他們都會把學習當作是非常重要的事。這與之前所說的學生在上學時不可能真正明白學業的重要性並不矛盾。“你為了你的正義,我為了我的正義”。在學生的世界裡,學校就是他們的江湖。成年人的生活是養家餬口,學生的生活本身就是上學、讀書。在很多家長和老師眼中,學習是為了以後的飯碗,讀書是為了學習知識,又或者是為了“腹有詩書氣自華”。這些觀點都是正確的,但不能用於勸學時直接強加給學生,那作用約等於零。人們對過於長遠的目標難以產生概念,學生們同樣難以產生為了渺茫的理想而奮鬥的信念。要讓他們獲得努力學習的動力,產生足以抵消身心疲憊的痛苦的信念,需要其他的理由。例如,每次考試前幾名的學生,他們努力刻苦或是認為學習很輕鬆的原因其實是因為他人的評價,大家都認為他們是學習好的學生,所以他們會努力成為學習好的學生,而無法接受自己成績下滑。社會評價,即他人的認同,對個體至關重要。這決定著一個人的安全感和自尊感,決定著他在文化中所具有的地位和價值。人們為了追求更好的評價而努力,甚至寧願為此付出身體的辛勞和精神的痛苦。

    所以,要勸學不一定是要讓孩子真正明白學業的重要性,而是給他一個他當前所堅信的,可以成為其為之努力的動力之源的理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攝影如何處理前期和後期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