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特育兒

    家長您好,這種操作表現通常會出現在孩子有其他行為表現時合併出現的,如孩子可能平衡感比較弱而出現習慣雙手舉高來保持平衡,或孩子可能對觸覺尋求比較強烈而常會做出搓揉手指的動作,或孩子可能不只是手指捏花的動作也會出現甩手的動作,這些都需要合併去了解才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建議。

    由於這個提問不是很清楚,我就以專業角度切個大方向跟大家分享如果孩子有手指捏花動作,有可能的成因是什麼?而我們可以如何去觀察孩子的表現?又該如何予以一些有效的引導方式以減少孩子這類的操作表現呢?

    如果孩子是因為平衡感較弱:

    如果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出現手捏花的動作,通常都是孩子很容易跌倒,尤其走在比較不平穩的路上時,或是踩在平衡木上時特別容易做出雙手舉高的動作,以求身體保持平衡,此時肩膀會做出明顯高舉的動作,手肘甚至會高舉到與肩膀同高,這樣的姿勢有助於我們左右維持平衡。

    當孩子出現這種比較害怕跌倒而雙手舉高的姿勢,有時也容易伴隨著比較興奮或容易緊張的表現,孩子可能就會透過搓揉手指的方式來安撫自己。

    如果在家裡看到孩子在害怕跌倒時就會做出高舉雙手並手指捏花動作,建議可以先從孩子的平衡感練習起,當孩子到比較高的地方或是踩在比較不平穩的表面時,可以先給一些扶持,以確保孩子保持平衡,這扶持的手可以放得低一點,讓孩子可以習慣手垂放就可以扶著走路了,以減少因為要牽著大人的手而維持舉高手臂的動作。

    當發現孩子平衡感越來越好的時候,我們給的扶持就可以越來越少,也可以讓孩子去體驗更多種會造成失衡或踩踏較軟的平面,讓孩子經驗更多調整姿勢以維持平衡的狀態,這樣可以讓孩子平衡感越來越好。

    如果孩子在做一些平衡活動,會比較緊張的話,就建議可以每趟做完就用力抱抱孩子,或搓揉孩子的手掌,帶著手掌拍手,肯定孩子的嘗試意願,這樣因為容易失衡而高舉雙手並搓揉手指的情況就會減少許多。

    如果孩子是因為觸覺尋求比較強烈:

    有些孩子可能會因為神經系統比較不穩定,很容易呈現過於興奮,甚至焦慮的情況,很喜歡摸一些特別強烈的觸感,或是反覆去觸控某種物品,還是喜歡趴靠在別人身上,喜歡去蹭在地板上,或是揉捏棉被角等等的情況,都是想要透過觸覺輸入來和緩自己的焦慮度。

    觸覺輸入對我們的神經系統來說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安定劑,就像我們難過的時候喜歡人家拍一拍背,生氣的時候需要別人摸一摸肩頭,連開心的時候都可能會喜歡抱一抱對方,這都是我們需求情緒安撫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生理需求。

    然而,每個人的生理需求不同,神經系統的狀況也不一樣,有人需求大,有人需求小,所以就會展現出不同的尋求模式,有人需要比較強烈的觸覺刺激,有些不喜歡太強烈的觸覺刺激。

    當孩子出現走路時會一直搓揉手指或做出手捏花的動作,這都是透過手指之間相互磨蹭的方式來取得觸覺滿足,當孩子是想要透過這樣來滿足自己時,手指會比較明顯地交迭在一起,磨蹭的頻率會比較高一些。

    另外,也不是隻有走路的時候才會出現這樣的搓手指動作,可能坐著的時候,自己在玩的時候就會不斷找機會做這樣的探索。只是可能在走路的時候或開心的時候,搓揉的強度有可能會比較強一些。

    如果家長髮現孩子無時無刻都會一直去尋求觸覺刺激,有東西可以蹭就會一直蹭,有粗糙的東西可以摸就會一直摸,摸絲綢、窗簾布、沙發布、媽媽衣角、床單角,或是在玩玩具的時候也特別喜歡零件多的、有稜有角的物件、會黏的、碎塊多的,會做出把整隻手往玩具盆裡使勁搓揉擠壓動作的,這都是屬於觸覺刺激需求明顯較大的表現。

    當孩子出現這樣的表現時,建議可以在生活當中多給予觸覺輸入,讓孩子多玩沙、豆類、米類,在這些細碎物當中做出洗手的動作,或是在這些細碎物當中撈出有稜有角的積木或特定零件,另外也可以讓孩子進球池玩、去沙坑玩。

    生活當中也多創設一些觸覺豐富的輸入,如洗澡時使用沐浴球、洗手時把肥皂用網袋裝起來搓泡泡洗手,洗完澡之後給孩子用浴巾包起來全身按壓,使用乳液將全身抹一抹,可以加強手指的按壓搓揉,這樣也可以減少孩子額外尋求的強度。

    如果孩子合併甩手動作:

    如果孩子手捏花同時還會有甩手動作,我希望家長也可以留意一下孩子是否同時會有一些互動上的困難,例如一直沉浸在自己的狀態中,對別人的關注比較少,很喜歡自己跳來跳去,甚至會有自己開心地轉圈或笑的反應。

    如果孩子手捏花和甩手的動作較多,同時存在互動上的困難表現,很少有效與他人互動,比較不會對別人在玩什麼感到興趣,或是比較不知道該怎麼加入到別人的遊戲當中去玩,常常自己在旁邊飛來飛去的,這會需要留意做更完整的觀察,看看孩子是否有自閉特質的表現。

    家長可以留意一下孩子能否與他人眼神對視,叫他名字會不會有反應,如果要拿什麼東西會不會尋求別人幫忙,玩遊戲時會不會很固執一定要用哪種玩法,玩法被破壞了就會很生氣,情緒很難安撫,自己在玩的時候很開心會不會拿東西跟別人一起分享等等。

    因為自閉特質並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完得,儘管孩子符合上述的一些表現,還是不能全然判定孩子就是自閉症,因為有時候可能會因為互動經驗少,缺乏互動技巧而出現多方面發育遲緩的狀況,所以建議如果發現孩子有些特別的行為表現,又不太確認社互動動是否有所障礙,這時家長可以帶孩子到醫院兒科或康復科去做檢查,這樣可以更明確地察覺孩子的現況,並且及早對孩子進行有效的干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雄聯盟S8總決賽的決賽中,IG以3-0的比分戰勝FNC的可能性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