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華文明網

    按照華人的思維,阿基米德是歐洲影響力巨大的科學家,死後至少也得有個墳吧,阿基米德也應有多少代孫吧。

    我聽新聞看新聞至少也有幾十年了,怎麼沒誰說歐洲國家的哪個人物是幾千年前某個名人的後代呢!華人有族譜,比如孔子現在已經傳了八十多代了,黃帝 帝禹都有後代傳承,而歐洲人上數五代就不知道誰是誰了。

    族譜只有華人有。阿基米德的那些事你就當小說聽吧。

  • 2 # 明燭四方

    故事我就不說了,來看看國外的今世論證吧:美國科普節目《流言終結者》對“鏡子聚光燒戰船”的事情提出質疑,並進行了科學的論證。

    測試發現:

    《流言終結者》對此進行了三次測試,第一次測試,他們發現12個人拿著鏡子,已經很難知道自己的鏡子反射的是哪一道光。

    第二次測試,在140尺遠的距離,用300面銅鏡使靜止的船體冒煙;而當鏡子對準帆的時候,熱量大量流失,因為帆是白色的,且風一吹,前功盡棄;而在75尺的地方,用玻璃鏡點燃了靜止的船體。

    他們還製造了阿基米德的武器之一“蠍子”,一種弩炮發射火箭,另外他們還列出了七大疑點。

    疑點:

    THE COMPASS 方位(流言終結者利用的是舊金山正午的強烈Sunny,但阿基米德沒法獲得這樣的Sunny,因為敘拉古朝東,他只能利用較弱的拂曉Sunny。)

    THE WEATHER 天氣(哦,寫這本書的人真該看看天上有沒有云。)

    ROMAN BOATS WERE MOVING 羅馬船會動(流言終結者測試表明,只要移動幾寸,聚焦前功盡棄,更何況是一隻艦隊。)

    "INFLAMMABLE" SAILS 帆無法燃燒(帆是白色的,加上海風一吹,熱量散開,根本無法準確聚焦。)

    HISTORY 歷史證據 (流言終結者從歷史上得到的資訊:“時間最早也可能是最好的有關敘拉古之戰的文獻,是由普羅畢斯擬寫,當時參戰士兵都還在世,裡頭完全沒有提到‘火’或是‘鏡子取火’。第一次提到‘火’是盧奇安,那是在三百年後,他也沒提到‘鏡子’,只有說‘火’。第一次提到敘拉古之戰有用‘鏡子取火’是安提米烏斯在八百年後寫下。”“安提米烏斯的描述在12世紀又被加油添醋,最後變成了今日所知的故事。”)

    SCALE 武器規模尺寸 (流言終結者的測試表明,需要更多鏡子和瞄準手死光鏡才有可能見效,這顯然是浪費資源,尤其是當時還有很多武器可以選擇,例如阿基米德的弩炮)。

    ALTERNATIVE WEAPONS 其他武器。(史書記載:“阿基米德開發的弩炮可以射出一顆火球到600尺外。”連不算神射手的“託瑞”都能射箭到300尺外,可見弩炮或弓箭等其他武器絕對能夠終結這個流言)。

    另外,他們還列出了歷史上成功點燃的案例:“1747年杜布芬伯爵,他用了168面玻璃鏡在150尺外燒起木頭,但那是塗上木餾油的木頭。1973年希臘科學家艾歐尼·沙卡斯博士,他讓60名水手拿著6尺長2尺寬的反射鏡,在160尺外點燃一片釘在划艇上的夾板。”但是所有目標都是靜止不動,加上當時古希臘的鏡子是銅鏡。

    最後一次測試,由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流言終結者將船停在120米處,岸邊搭起213米長的網眼布柵欄增加聚焦,一排213米長的支架臺用來墊高,並且在帆上畫上黑色的太陽,同時動用了500名中學生拿著銅鏡,對準船帆上的黑色部分,經過15分鐘的聚焦,只是上升到130℉;最後使用玻璃鏡,只讓帆上升到了200℉,及時船體距離約30米(100英尺)也才升到280℉,達不到410℉。

    他們認為,也許阿基米德並沒有打算點燃船體,而是要使得侵略軍暈頭轉向,因為非常的刺眼。

    由此看來,文中所提到的“船帆燃燒”已是後來的流言而不是歷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亞運會男籃決賽中用周琦或王哲林單防哈達迪,為什麼不採用包夾戰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