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喵大都督
-
2 # 回憶經典影視之作
如果 HIV 感染者沒有接受治療,一般會經歷以下 3 個階段:急性期、無症狀期、艾滋病期,也可無明顯急性期症狀而直接進入無症狀期。大多數未治療的感染者在感染後 8~10 年內會進入艾滋病期,規範治療可能推遲或阻止病情進展。少數 HIV 感染者病情發展很快,如果未經治療,會在幾年內發展成艾滋病。
急性期
HIV 感染早期可能無明顯症狀,或是出現短暫的病毒感染症狀,大多數症狀較輕微,但並不特異,難以與其他普通病毒感染相鑑別,通常可在 1~3 周內自行緩解,包括:
發熱(最常見)。
頭痛。
頸部、腋窩和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肌肉和關節疼痛。
皮疹。
咽痛。
腹瀉。
無症狀期
早期症狀緩解後,進入無症狀期。此期一般無明顯的臨床症狀,但並不意味著疾病沒有發展。HIV 會持續潛伏在體內,不斷複製,使得機體的 CD4 細胞進行性減少,免疫功能不斷下降,當 CD4 細胞計數水平降至 200/微升以下時,即進入艾滋病期,會出現疾病消耗的相關症狀及各種機會性感染和腫瘤。
艾滋病期
不明原因的持續不規則發熱>38℃,持續超過 1 個月;
腹瀉,每日大便次數多於 3 次,持續超過 1 個月;
半年內體重下降超過 10%;
反覆發作的口腔真菌感染;
中青年出現痴呆;
其他與感染相關的症狀,如咳嗽、胸悶、氣短、皮疹、頭痛等。
-
3 # 愛笑的鵬鵬哥兒
現在很多人談起艾滋病都覺得它非常可怕,會傳染。這種觀念並不是很嚴謹。艾滋病確實是一種傳染病,但是它並沒有大家固有觀念裡的那麼可怕。其實只要我們對艾滋病多加了解,它完全是可以預防的,艾滋病人也可以擁有正常的生活。艾滋病,又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ms,HIV)感染引起,其特徵為嚴重免疫抑制,導致機會性感染、繼發性腫瘤及神經系統症狀。臨床表現為發熱、乏力、體重下降、全身淋巴結腫大及神經系統症狀。本病1981年由美國疾病控制中心首先報道,目前已遍佈全球。HIV主要存在於宿主血液、精液、子宮、陰道分泌物和乳汁中。其他體液如唾液、尿液或眼淚中偶爾可分離出病毒,但迄今為止尚無證據表明能夠傳播本病。
-
4 # 匿名使用者君
艾滋病是一種慢性絕症,感染髮病以後無法治癒,可以說現在防治艾滋病的根本方向和措施都是錯誤的,
第二,高調宣傳艾滋病在日常生活中無傳染性,號召大眾接納艾滋病人,但是忽視了人性之惡,很多艾滋病人患病後自暴自棄,報復社會,主動傳染大眾,這種情況不在少數,
第三,因為世界上200多個國家中有100多允許艾滋病人入境,所以國內也允許,這是對人民的不負責任,這些艾滋病人入境後沒有任何監管措施,任其自由交往傳播,
眾所周知,傳染病防治根本目的是為了避免更多健康人患病,所以鼠疫,麻風,非典新冠病人都需要隔離,而艾滋病人散養散放在社會,不做任何有效管理和監管措施,而大眾缺乏知情權,非洲有的國家一半人口都有艾滋病,希望我們國家不要重蹈覆轍!
回覆列表
艾滋病又是HIV病毒!
艾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細胞免疫功能缺陷,因此,人體易於感染各種疾病,並可發生惡性腫瘤,病死率較高。HIV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8年,也就是說,感染HIV後,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地生活和工作多年。目前,艾滋病已成為嚴重威脅中國公眾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
傳染途徑是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病毒存在於患者血液及各種體液(如精液、子宮和陰道分泌物、唾液、淚水、乳汁和尿液)中,故密切接觸被患者汙染的衣物、日常用品、器械、血液製品等均具傳染性。艾滋病完全可以預防,一定要管理好傳染源,日常要做好個人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