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建成84162302
-
2 # 一落千段
去教學醫院就要被做案例學習的準備,享受有教學權威醫院的治療就有這個當教材義務,如果不想被當教材,建議選擇私人醫院,絕對服務好,不被教學
-
3 # 麻醉超人鋼鐵俠
一般情況下,醫學院校的醫學生從大學第二、三年開始,就會到教學醫院見習,根據學習的程序,去醫院見習不同的疾病,而到了大學第五年,醫學生就要去醫院臨床實習了,這個時期叫做實習期,醫學生就成了實習醫生,有時候病人去醫院看病、住院,會遇上實習的醫學生,這本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特別是在教學醫院。
病人在看病過程中,有時候會作為實習生的教學物件,這在過去是很正常的事情,也很少聽說有患者提出異議不願配合,我在讀大學實習的時候(二十年多年前),記得在泌尿外科,有一市級領導幹部,不想給實習生當實習物件,被科主任臭罵了一頓,最後還是乖乖的配合。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不願意當成實習物件的病人多了起來,箇中原因很多,有個人和社會的原因。其中,公民自我意識的提高是很重要的原因,維護自身權益維護隱私權,是很多病人不願意當成實習物件的重要原因。
作為一個病人被實習醫生操作和接待,有時候難免心裡會有其他想法:他(她)的操作規範嗎?操作水平如何?醫療水平如何?會不會操作失誤?等等類似的心理擔憂。同時,現在的醫學院校與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醫學生在數量上比過去有大幅度增長,大量的實習生進入醫院,人數眾多的實習生給患者帶來了更多的心理負擔。
的確,作為患者,有醫療知情權和隱私權,患者有拒絕當做實習物件的權利,法律上也沒有規定患者有配合實習的義務。
有醫務人員說:我們是教學醫院,病人就是有義務配合實習,這是不對的。病人被作為實習物件,首先要徵得患者的同意,而國外尤其重視患者的隱私權,比如美國,涉及隱私方面的診治大多數在單獨設定的房間進行(當然中國絕大多數醫院還沒有這個條件),未經患者同意,其他人不得觀摩。而病人如果去教學醫院,首先就會被告之,這裡是教學醫院有責任開展教學,患者要承擔一些配合實習的義務,如果患者同意就治療,不同意就建議轉院。
但是,醫院除了擔負治病救人的工作以外,還擔負著培養未來的醫生,“教學醫院,沒有這種現場觀摩實踐,沒有患者的無私奉獻,就不會有優秀的醫生和不斷創新的醫療手段,”這是大多數醫務人員的心聲,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設想一下,如果人人都不願意、不配合實習教學,那,培養出來的是什麼樣的醫生?你的兒輩、孫輩的疾病誰來診治?未來的醫學誰來接班?祖國的醫學事業未來在哪裡?
沒有實習醫生的學習實踐,沒有患者的無私奉獻,就不會有優秀的醫生和不斷創新的醫療手段,醫學的進步就更無從談起。
毫無疑問,患者主動犧牲個人利益,無私奉獻,配合實習,是一種非常高尚的行為,客觀上對促進醫學發展、造福人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向那些配合實習的患者表示衷心的的感謝!
-
4 # 局局外人
有些醫院屬於教學醫院,他們有自己的學校,學校與醫院各自獨立,但屬於合作關係,醫院的醫務人員有責任在臨床上培養學生。
而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就會涉及到用臨床上的病人教學。大家不用擔心自己以後去醫院會不會被用來教學,因為這是需要患者知情並且同意的。患者不同意的話,醫護人員也不會強制進行的。
但是,大多數的患者不瞭解醫學上的專業術語,因為知識背景不一,患者和醫學生不能真正做到暢通的交流,也因為沒有足夠的經驗,實際上透過臨床上的病人進行教學,是達不到真正臨床教學的目的。
大多數的臨床教學都是標準化病人代替的,標準化病人是指那些經過標準化、系統化培訓後,能準確表現病人的實際臨床問題的正常人或病人。
這首先在美國被用於醫師的職業考試中。
蘇州一家醫院公開招聘”標準化病人”,招聘“門檻”可不低,要求大專以上學歷,還要有一定的表演經歷。
這也是培養醫學生的迫切需要。每年都有大量醫學院等待畢業的學生需要臨床實踐,卻沒有病人願意配合,只好招聘“假病人”來陪診。招募條件:應聘人員必須身體健康,年齡20週歲至65週歲,無肝炎、結核傳染病史,對醫學具有濃厚興趣,性別不限。
學歷大專及以上者優先考慮,有表演經歷者優先考慮,具備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有醫學背景的人士優先考慮。
除了培養大量醫護人員外,還因為醫患矛盾的激增,醫生需要反覆溝通和實踐來儘量避免矛盾的發生和激化。另外,臨床上大多數病人並不願意被當做教學工具,所以標準化病人的培養是各方面的需求。
-
5 # 口腔科郝醫生
人類是一種高階生物,可能會發生多種各種疾病。醫生也是人,也會生老病死。但是人類不會消失,既然人類不會消失那麼就代表著疾病不會消失,對疾病的認識,症狀,診斷,治療都需要醫生,一些老的前輩如果不把他們的經驗,知識傳下去,後來的晚輩就該怎麼樣才能做到正確的診斷、治療。
大學院校只是學到一些理論知識,並不能真正的為病人服務。而臨床教學醫院恰恰為我們這些醫學生們提供了學習,見習的地方。遇到一個特殊的病例實習生並沒有見過。
回覆列表
一個不是問題的事被你們媒體炒成了問題了。以前臨床教學中大多數被示教的病人都不持反對意見,而且配合教學,只有極少數病人不願意,帶教醫生會跟病人勾通,如果病人仍然持反對態度的就尊重病人意見,不會勉強病人配合醫學教學,這種情況極少發生。現在好了,經媒體的反覆炒作,現在這種情況明顯多起來了。醫生這個職業是離不開臨床教學實踐的,如果都不讓醫學生有接受臨床教學和實踐機會,那醫學生的醫學教育就不完整,新的醫生和進修規培醫生的診療技術也無法熟練和提高,新的合格醫生又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