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憶往昔7363

    謝謝悟空邀請!清明節快到了,我的一位初中老師已故的事影響了多年,一輩子也不會忘!他是我的班主任老師長的又白又帥,高高的個子,大大的眼晴,他非常熱愛運動!身體特別棒,我們讀初三那年,他結婚了,聽說他女朋友是在市裡上班的,職位比較高!後來,我畢業了,許多年沒他的訊息,就在前幾年,突然聽說他去世了,他去世時他才40多歲!怎麼也想不到當年身體那麼好的一個人,怎麼說走就走了,經過多方打聽,後來才知,他結婚後,為了不斷的升職應聘,他天天有酒場,夜夜有應酬!天天喝醉回家,這些年,他也不斷的升職!可是就在他身體感覺不舒服時,查出腸癌,從查出到去世,兩年時候花了幾十萬,最後還是走了,他去世這件事對我影響很大,也很為他婉惜,生命是我們永遠的財富,我們應該珍惜!清明節快到了,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起我已故的老師,他的事一直影響著我許多年!

  • 2 # 偉傑110789986

    人年紀越大,總會對小時候的時事情越加追憶,追憶以往單純生活,快樂和無憂無慮,和一些以逝去的老人的對自己的愛惜。

    因為出生在農村,小時候最喜歡和要好的同學,經常到一個老伯家裡。啊伯人都叫他清森伯,終生沒娶老婆,那時我們認識的他,是個和藹可親的老頭。五,六十歲年紀,腰彎得厲害,頭髮黑少白多,但面容卻清秀,很有文化,能背很多古詩詞,能講很多故事。小時我們被他講的故事迷往了,經常纏他講三國,封神等。特別是聊齋志異的神狐鬼怪故事,又驚又愛聽,害得夜裡睡床上,老怕牆邊有異樣出現,常常嚇得矇頭大睡,悶出一頭汗來。但那時卻使我對中國古代文化,產生興趣和熱愛,後來有工作之後,就把那些書藉都收入囊中。

    六十年代未到七十年代期間,那時物質生活艱苦,家裡兄弟姐妹又多,長時間肚子都是餓的。啊伯自己也很窮,但他有點好吃的,從來不吝嗇,總給我們吃。

    我是後來大點才知道,他家因為土改時,被劃為地主,其實他祖上也很窮,靠勤扒苦作,省吃儉用,買有幾畝田地,蓋有幾間象樣點房子。那知沒給他帶來好生活,老父母鬥地主那陳,活活給整死了。他也受到打擊,田地,房子歸公,村裡也只給一間破舊房子住。成份高,也沒人敢嫁給他,孤老一人,過著時日,還時不時接受勞動改造。但他面對人生的曲折,艱辛,頑強地活著。至今想來,老人的遭遇,雖說是一個時代的悲劇造成的。但人生苦短,青春付流水,實實教人唏噓淚下。

    老人還認識很多青草藥,在破屋門前,有一小塊地,種滿他從山上,田邊移來的青草藥。那時村裡人,有感冒,發熱,咳嗽什麼地。找他,搞點草藥煮水喝,都能見效。我那時最喜歡他種的指甲花,開花美極了。如果爛甲邊,摘幾片葉子,少許紅糖,捶爛貼上,很快就好了。我那時搞好多種在自己屋後,天天跑那看著長大,心裡樂開了花。

    他有一種獨特止血藥,用多種藥材曬乾,研末,若遇刀傷或摔傷出血,搞點抹上,立馬止血,神效無窮。可惜那時年少,不懂妙方難得,老人死後,以然失傳。至今想來,萬分可惜。老人為人治病,付出藥材,但從來不收分文,品質優秀。人家有時拿上自己種的蔬菜給他,他總很客氣道謝。他上山親挖的山藥,我們最愛吃,又松又軟,比現在的淮山藥好吃多了,又能做藥用。

    長大後,八十年代初期,我到城裡工作,那時他還在,己垂垂老了。沒親沒戚,只靠個遠房親戚和要好的村民照顧他,晚景淒涼。因為工作關係,我平時很少回鄉,偶爾回家也來去匆匆。

    那一年春節回家,卻見他病在床上,昏黃燈光下,瘦而見骨的雙手,身子倦在被子裡,就只那麼一點點。使人一見,不由鼻子發酸,泫然欲淚,雖然瘦成皮包骨,但他依舊面容慈祥,他用虛弱無力的聲音,問我工作得怎麼樣?一片前輩對小輩的關心。我那時胡亂地應道,好,好,還好吧。他開心,艱難地笑了笑說,我早就知,小翁長大有出息,好好幹。我點了點頭說,啊伯,你也保重身子。我知說這話有點多餘,生老病死,到此也只一步之遙了,但又能說什麼呢?

    這次過後不久,清森伯就悠然去世了,塵世之中,再也不能找到他身影了,塵歸塵,土歸土。多少人生悲歡離合,憂思屈辱,到頭來也免不了一杯淨土埋荒郊。

    但從老伯一生,多半在逆境中,他樂天知命,當然也無可奈何地活著。他知識淵博,卻又無從發揮,深深的人生遺憾。但他治病救人,不受分文,放當今社會,那個能做到?他一生災難重重,懷才而默默無聞,直至生命終結。誰都沒在意他的存在與離去,但從他一生的為人為事,卻有很多值得人們學習的。

    是的,當今很多所謂學識和境界高尚的人,對於社會的索取,可能高於對社會的貢獻。我覺得,還不如一個默默做一輩子好事,而靜靜死去的老伯偉大!

  • 3 # 睿一吳啟碧

    娘走了,娘離開這個世界已有兩個春秋,當我回憶起她那勤勞樸素,處世為人的點點滴滴,不覺淚和墨飽……

    我娘幼年命簿,童養作媳,生於萬惡的舊社會。目賭世態炎涼,倍知人情冷漠。為撐三尺之門庭,助夫君,下養兒女,上侍公婆,挑肩磨擔,女當男用,求一日之溫飽,積一身之疾病……

    娘雖儒書未讀,透頂聰明,織衣納履,繡刺引線無一不能。街坊鄰里,那家有喜事,皆少不了我孃的手工活,娘細心,樂於幫人,加上溫柔,內向,因此迎得別人的尊重。每年娘過生日,家裡人來人往的有好多是娘昔日的七大姑八大姨,娘總是笑著說新社會好,姐妹有情,相伴到老……

    娘雖走了,但留下了最寶貴的遺產一一家風。我們兄妹在處理孃的後事時,偕尊重孃的遺願,家產一半給了最窮的弟弟,剩下的一半捐給了附近的一家老年康復中心。孫輩們在上海,南京,合肥各自發展。都沒有異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和男友考上一所學校,怕他喜歡上別人,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