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30059754080

    解析

    原文

      孔子行,聞哭聲甚悲。孔子曰:“驅,驅,前有賢者。”至,則皋魚也,被褐擁鐮,哭於道傍。孔子闢車與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遊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閒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少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誡之,足以識矣。”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

    編輯本段譯文

      孔子外出。聽到有哭聲非常悲哀。孔子說:“快趕車,快趕車,前邊有賢者。”到了哭聲傳來之處,發現原來是皋魚,他披著麻布短襖,抱著鐮刀,在路邊哭。孔子下車對他說:“你家裡莫非有喪事?為什麼哭得這麼悲傷呢?”皋魚說:“我有三件事情做錯了。年少時出外學習,遊學諸侯,回來後雙親已死了,這是第一錯;因為我的志向高遠,所以放鬆忽略了侍奉國君的大事,這是第二錯;我跟朋友雖交往深厚,但卻逐漸斷了來往,這是第三錯。樹枝被風吹了很久想靜下來,但風卻一直不停息,(樹枝只得繼續搖),(兒子被雙親供養了很長時間)想由自己供養雙親了,但雙親卻沒有等待兒子的供養就早早去世了。逝去了就永遠追不回來的,是時光;過世後就再也見不到面的是雙親。請讓我從此告別人世吧。”於是站立不動被太陽暴烤枯槁而死。孔子說:“同學們你們應引以為戒,經歷過這件事,足以讓人知道該怎麼做了。”於是,就有十分之三的學生辭別回家贍養雙親了。

    說明

      上接“樹欲靜而風不止”。此為下句。表現人們對主觀願望不能改變客觀事實的無奈,同時也在告誡人們當親人健在的時候就要儘自己最大能力去報答、關心、孝順他們,不要等失去以後才懂得珍惜,才去後悔,一切也都晚了。  句意為:當子女想起去贍養自己的父母的時候,而父母這時已經等不及離我們而去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樹想要靜下來,風卻不停地颳著;當子女想起去贍養自己的父母的時候,而父母這時已經等不及離我們而去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一句話是孔子(皋魚)說的,出自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九),清代《孔子集語》集錄。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三十七出》引作:“孔子聽得皋魚哭啼,問其故,皋魚說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註釋

      原話當系出自皋魚之口,並非出自孔子之口。但是歷來被當做孔子之語。實誤。  此差誤有點像那句有名的“食、色,性也”。很多人將這句話的出處定為孔子。其實這句話出自《孟子》,說這話的人既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告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兒上晚自習愛講話,成績下滑老師建議不用晚自習。該怎麼教育孩子上?把心思放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