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止心而樂
-
2 # 強力成長
根據你的問題描述,我看到了兩個背後的心理狀態。
第1個有可能你會認為能力強就等於要多幹事。因為你有了這樣的信念,所以在潛意識當中你會覺得老闆加活給自己是應該的,因此你並沒有進行拒絕。但你的身體已經發出了訊號,證明自己已經負重非常嚴重。在這兩種矛盾衝突裡,讓自己一時不知道該如何抉擇。
第2個,有一種可能就是內心當中害怕衝突。對方是領導,而你是員工。這在多數人的眼裡,或者內心當中都會有一個層級差,不自覺的就會放棄或隱藏拒絕的權力。當矛盾衝突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員工一方就會選擇默默離職。
所以根據以上2點的分析,我覺得你首先先要進行一個自我的調整。能力強,可以多做事,但是需要在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根據你的問題描述,很顯然你的身體和心理上已經是在負重工作了。
再就是,平息自己內心當中害怕衝突的念頭。和領導心平氣和平靜的,去提出自己的合理訴求,表達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多數的領導都是可以理解並做出調整的,或者加工資或者加人員。但如果你不說這個事情就會被雙方預設的執行下去。
無論何時都要對自己好一點,如果能力強,努力工作,為公司多付出一點也無可厚非,但是不要用犧牲自己還作為代價!希望你可以在工作和自己之間找到一種平衡,積極去溝通吧,一定會得到解決的。
-
3 # 職場心理孟榆迪
能者多勞,這個在職場裡是經常發生的事,作為公司部門都希望自己的部門能夠在每件事上都做的出色,但員工的素質是處於不同的水平。而在薪酬激勵很多時候又配合不到位,很多時候,幹活的時候沒有人,發工資的時候,少了一分錢,都會和你急。
我們所處的工作環境和公司現階段管理上的很多漏洞,我們是無法左右的,而作為職場的員工要做的就是,首先在心態上,做好調整,對於領導交付的工作,我們積極面對,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幫助我們的領導應對困難,而實在無法解決的,和領導心平氣和的溝通,說明實際情況。而不是帶著情緒,那就得不償失了。
領導第一時間想到你,是信任你,而你透過不斷的去解決問題,提升自己的能力,成為公司不可替代的人員,你自身的價值也會得到提升。
每一個職場的達人,都是付出很大辛勞,我不知道你是什麼行業,我無法確認你的超負荷是一個什麼狀態,我的職業生涯中,我們經常組織活動,一年五六個大型活動,每次那都是連軸轉,一天有兩三個小時的睡眠,這段經歷,讓我學會很多知識和實踐經驗。這種超負荷是值得的。
我們把職場的這些經歷當做一種財,富當做一種學習,學習是為了改變。當這個職場環境已經無法讓你成長和改變,那你可以考慮換個環境,在做這個決定之前,要仔細考量,自己的真實的狀態,是不是這樣。
路邊那些開著五顏六色的花,都是要經歷風雨考驗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是隨隨便便成功,今天的付出是明天收穫的過程。
-
4 # HR03
想起一則關於華為的故事
說,某日籍專家受聘華為,自我介紹時說“我是個工作狂,經常加班,請大家儘量配合我的工作”,然後深深的鞠了個躬。
三個月後,日本專家辭職,辭職時只說了一句“你們這樣加班,是不人道的”
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能者多勞職場的管理習慣,通常是能者多勞。我們首先需要確認,“工作能力強”是自我評價,還是公司評價。就像華為工作的高強度業界聞名,華為的高待遇也同樣讓人羨慕。如果是公司評價,是否有與評價相匹配的回報。
職責邊界“領導加活”是因為我們職責邊界不清晰,還是大家的分工已經很明確了,領導安排的都是職責外的工作。
自身負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往往選擇的是“工作是為了生活”,而不是“生活是為了工作”。
所以我認為可以和領導從待遇、職責、負荷三方面坦誠溝通。
回覆列表
很多單位都存在一種現象:能力強的人,陀螺般不停的轉;能力一般的人,喝茶看報紙清閒自在。
但是,不得不說,我們看到的僅僅是表象。
能力強,一直不停的給你加活,充分說明領導對你的工作能力是認可且信任的。我們都說付出與回報是成正比的,既能夠賺工資,又能夠獲得本領,何樂而不為?但是我明白你的壓力甚至崩潰,因為我也有同樣的經歷。因為我們不想成為直到被辭退那一刻都不知道為什麼會被辭退的人。
那我們真的只能是埋頭幹活,把壓力甚至煎熬埋在心底嗎?
我的建議是學會拒絕以及藉助團隊的力量。
對於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甚至是不屬於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可以先完成。畢竟領導要的是結果。等到完成之後,可以去向領導彙報,自己是如何完成此次工作工作的構成點有哪些,應該是哪個部門甚至是哪些人來負責,都可以去提,一定要明確而具體,表明下次碰到類似甚至相關工作,明確責任人,甚至責任部門。這就是學會拒絕,學會說不,我知道這很難,但是總歸是要嘗試的,對嗎?
每個人在一個集體生活中都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要學會藉助團隊的力量來完成事情。不要害怕去麻煩別人,因為彼此相互的交集,會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加緊密的集體。
還有,如果實在是壓力很大,接近崩潰,不妨向領導請幾天假,讓領導知道你不在這幾天工作確實無法正常的運轉,甚至開展下去。領導自然而然就會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去處理,怎麼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