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馬寶琳中醫治房顫
-
2 #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心房顫動是指規則有序的心房電活動消失,代之以快速無序的顫動波,是嚴重的心房電活動紊亂,也是常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目前可將房顫分為首診房顫、陣發性房顫、持續性房顫、長期持續性房顫及永久性房顫。
房顫是非常常見且嚴重的心律失常,由於其病因多種多樣,所以針對不同患者有不同的治療方案。 恢復竇性心律、控制心室率、防治血栓栓塞、阻止心房的電重構和結構重構是治療房顫的主要任務。
1 控制心室率,保護心臟功能
控制心室率是房顫治療的主要策略,也是房顫治療的基本目標之一,可明顯改善患者房顫相關症狀。控制心室率的常用藥物包括β受體阻滯劑、非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以及洋地黃等。而對於心室率較慢的患者,可以考慮植入起搏器治療。
2 轉復並維持竇性心律
節律控制是指使房顫患者嘗試恢復竇性心律並長期維持,恢復和維持竇性心律是房顫治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將房顫轉復為竇性心律的方法有藥物轉復、電轉復和導管消融治療。
目前用於房顫復律的藥物有Ⅰc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和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等,胺碘酮致心律失常發生率最低,是目前常 用的維持竇性心率藥物,特別適用於合併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
若患者無器質性心臟 病、無心功能不全時,也可以選用普羅帕酮。目前有很多新型抗心律失常藥物應用於房顫患者,如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維納卡蘭、決奈達隆、雷諾嗪和伊伐佈雷定等,相對於以前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它們療效或許更加顯著。但它們的副作用也不能被忽略。比如決奈達隆雖然可以很好地維持竇性心律及控制心室率,也有報道使用決奈達隆會導致急性肝損傷。
3 防止血栓栓塞事件發生
房顫患者的栓塞發生率較高,血栓栓塞是其主要併發症之一,也是房顫患者致死及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主張以抗凝治療預防房顫患者的血栓栓塞,常用藥物有華法林和新型抗凝藥物如利伐沙班和達比加群酯等,還包括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
目前的新型抗凝藥如利伐沙班、達比加群酯能在抗凝治療預防血栓事件的同時降低患者出血等併發症的發生。有研究表明,房顫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比使用華法林發生出血的機率更低,臨床中使用更為安全有效。
4 防止或減緩心房的電重構和結構重構
他汀類藥物可以透過多種途徑有效地抑制心房結構重構,可降低房顫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減少血栓栓塞時間,並改善房顫患者的生活質量。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CEI/ARB)可以抑制房顫發生和房顫導致的心房電重構和結構重構。
-
3 # 心臟衛士
去除房顫的誘發因素、抗凝治療(防止形成血栓)、將房顫的不規則心律轉復為正常的(竇性)心律、控制心室“跳動”的速度、預防復發。具體的治療途徑包括藥物、電覆律(用電流恢復正常心律)、射頻消融、左心耳封堵(防止血栓脫落形成栓塞)、外科手術等。
房顫在治療恢復後,還有可能復發,復發的原因通常是感染、勞累、甲亢或伴隨其他一些疾病而復發。所以在房顫治療後的平時生活中,除了堅持服藥,經常聯絡或諮詢醫生,密切監測心律外,避免飲酒、感冒、過度勞累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
4 # 王加偉醫生
心臟正常心律是竇性心律,我理解的治癒應該就是成功轉復竇性心律。臨床上房顫轉復竇性心律主要有四種:自動復律、藥物復律、電覆律和消融復律。
回覆列表
房顫只有兩種辦法:
一是做射頻消融。
二是做我研究的生物針加湯藥。
射頻消融存在好多問題。我在本號內有一篇重磅文章,談得非常清楚,文章題目叫《射頻消融治療房顫的原理,療效,副作用,爭論和未來》。可以自己搜一下。
需要強調一點的是,有個別醫院宣稱:射頻消融治療房顫成功率90%多。
這是偷換概念。
射頻消融手術本身的成功率可以達到90%多,但是,不是手術治療房顫的成功率90%多。
我在20多年前也會做射頻,也做過,發現治療心臟病做了射頻以後效果並不太好,就開始研究用中醫治療心臟病。用生物針+湯藥治療房顫。
根據我這些年的治療經驗,陣發房顫相對好治,持續發展相對費勁。
也經常有持續房顫被治到完全正常!一點兒也不顫!但總體上比例偏低。這和年齡、有沒有其他伴發的疾病,全身的體質,持續房產的持續年頭都有關係。
對於持續房顫的治療,我設定的標準有5個:
第一是讓人不難受,
第二是停了西藥讓心率變慢,
第三是要增大的左房變小,
第四是預防血栓形成,
第五是徹底不顫。
用我的中醫治療,第123條比較容易實現,患者自己的感覺和外人看他,就從一個病人變成了一個健康人。
第4條推測有效,但是沒有具體證據。
第5條比較難,有的人不可能治到完全不顫,但也經常有一些有驚喜。
讓增大的左房變小,全世界西醫沒有辦法,我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創舉。左房變小心功能就能恢復,人就沒有事兒。我在本號內有一篇專門的文章,寫得很透,文章題目叫做《馬寶琳:中醫治療能讓增大的左房變小嗎?》。
對於那些持續房顫並沒有完全治到不顫的患者,雖然還顫,但是顫得相對比較規律。用西醫檢查心率變異性變好。心率變異性不好,預示著猝死的發生率增加。所以用邏輯推測,經過我的治療後,他的猝死的發生率也該變小了。
馬寶琳觀點來自於臨床實戰和獨立思考,和目前主流觀點有很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