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坦克從二戰開始,成為陸軍最重要的主戰兵器和突擊力量,集中使用坦克,以裝甲部隊為進攻核心,成為各個陸軍強國的主要作戰方式。
2
回覆列表
  • 1 # 紅色手電筒

    坦克搭載步兵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步坦協同模式,步兵和坦克可以非常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同時可以使步兵節省體力,跟上坦克的運動速度,尤其是步兵缺乏機動車輛時,搭載坦克是常見的做法。

    在中國和蘇聯的老式坦克上邊,炮塔的側面原來都有一道或者幾道用鋼筋焊成扶手,就是方便步兵在搭載坦克時步兵用手扶著。美軍的坦克上沒有,對此巴頓將軍回答如何保證步兵不從坦克上掉下來的問題時,答案是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

    不過坦克並不是專門運載步兵用的,設計上不會考慮外邊裝人的問題,所以坐在坦克外邊的確是有一些危險的,主要是在坦克高速運動,以及山區急轉彎時容易把上邊的步兵摔下去,所以步兵在搭載時要做一些準備。這是美軍規定的在乘坐M1坦克時步兵坐的位置,以及需要的一些裝置。TL是組長,GRN是擲彈手,R是步槍手,AR是自動步槍手就是機槍手,SL是班長。

    一輛坦克上邊搭車的步兵不能太多,一般是以一個班為好,最多不能超過12人,人數太多的時候,如果遭到突發情況,上邊的步兵來不及下車,容易導致傷亡,網上傳的揹包帶主要原因是一輛坦克搭載步兵太多,59式坦克上邊有的擠了20個人,遇到了越軍的伏擊時,人員來不及下車所以遭到了不應有的損失。那個揹包帶就是做了一個扶手,被綁著坦克上的是類似於無後坐力炮和重機槍一類的武器。主要還是坦克上邊的人太多,下車不方便。

    現在,隨著人員輸送車的大量裝備,坦克搭載步兵的情況現在不容易看到了,不過還是有,至於危險,戰爭本身就是一件危險的事。

  • 2 # 楠竹一

    坦克搭載步兵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步坦協同模式,步兵和坦克可以非常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同時可以使步兵節省體力,跟上坦克的運動速度,尤其是步兵缺乏機動車輛時,搭載坦克是常見的做法。

    在中國和蘇聯的老式坦克上邊,炮塔的側面原來都有一道或者幾道用鋼筋焊成扶手,就是方便步兵在搭載坦克時步兵用手扶著。美軍的坦克上沒有,對此巴頓將軍回答如何保證步兵不從坦克上掉下來的問題時,答案是“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

    不過坦克並不是專門運載步兵用的,設計上不會考慮外邊裝人的問題,所以坐在坦克外邊的確是有一些危險的,主要是在坦克高速運動,以及山區急轉彎時容易把上邊的步兵摔下去,所以步兵在搭載時要做一些準備,而美軍美軍就有規定坐M1坦克時步兵坐的位置(而不是像某些不負責任的文章/作者一般說美軍對這種行為有明文禁止),以及需要的一些裝置。一個聯絡員,兩個擲彈手,兩個是步槍手,還有兩個自動步槍手就是機槍手,SL是班長。

    而且一輛坦克上面的位置本來就不是特別寬裕,搭載士兵的時候基本上都不要超過12個人,否則位置以擠,那麼就可能讓上文中提到的事件的發生機率成倍增加,而且在人員過於密集的時候,人員手腳伸展不開,在遇到突發情況的時候很難在第一時間反應過來,曾經在對越反擊戰的時候,解放軍一輛59上就曾經搭載了20餘人,看上去就是密密麻麻的掛在上面,最後就是在遭遇越軍伏擊的時候損失慘重。

  • 3 # 兵工科技

    圖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搭乘步兵的我軍坦克

    坦克是英華人最早的發明,當時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為了突破由火力兵器、塹壕等組成的既設陣地和築壘地域,發明了坦克這種集火力、防護和機動性於一身的突擊兵器。在坦克發明之初,英華人就意識到坦克機動性和步兵機動性之間存在的矛盾,因而提出了以速度機動性為主、高速突破敵軍陣地的巡洋坦克和伴隨步兵行動、掩護支援步兵作戰,速度較慢的步兵坦克。但很快的,在實戰中,世界各國坦克技術人員和專家們就認識到,步兵坦克速度緩慢,在實戰中沒有很大的效果。而德華人在二次世界大戰中,透過“閃電戰”和裝甲叢集突擊的方式橫行歐洲,證明了機動性是坦克最重要的屬性之一,步兵坦克隨之消亡了。但步兵如何能夠跟得上坦克的速度,配合其擴大、鞏固戰果,依舊是一個難題。德華人、美華人的辦法,是大量組建摩托化步兵部隊,裝備大量的卡車和裝甲車,提高其機動速度,使其能夠跟得上坦克的速度。而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東線戰場,缺少卡車和裝甲車等交通工具的蘇軍,為了能夠讓步兵伴隨坦克開進,經常讓坦克搭乘步兵,即步兵們爬上坦克,坐在坦克上一同前進。

    要問這樣危險嗎,答案是挺危險的。但凡是開過坦克的人都知道,坦克駕駛員的視界是非常狹小的,只有眼前的一小塊區域能夠看到,遠遠沒法跟家用轎車司機們相比,這本來就給駕駛坦克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同時,坦克行進的地方,經常是野戰路面,坑窪不平是最起碼的,路面條件是極為惡劣的。因此坦克行進間遭遇翻車等事故,是常有的事兒,不久前臺灣地區陸軍進行演習,演習中一輛坦克直接翻進河裡,造成人員傷亡。既然坦克本身開著就有很大危險,那麼坐在上面的人自然也挺危險。而且,坐在坦克上,會感到非常顛簸搖晃,因此步兵們就想出主意,用各種辦法,將自己綁在坦克上,即固定在坦克上,防止掉下來。這種做法在實戰中可謂屢見不鮮。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步兵們就把自己固定在59式中型坦克上向前開進。但實戰中遇到了麻煩,在遇到敵人埋伏和襲擊時,綁在坦克上的步兵們難以很快下車作出反應,因為這個造成了相當的傷亡和損失。這也成為日後中國大力發展研製步兵戰車的因由。

    正因為坦克搭乘步兵十分危險而且在實戰中非常不實用,伴隨坦克行進、運輸步兵的步兵戰車應運而生、發展壯大起來。

    當然現在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路子,比如以色列人,就獨闢蹊徑,直接將主戰坦克和步兵戰車的功能結合起來,在其“梅卡瓦”4主戰坦克上,增加搭乘步兵的能力,一輛坦克,可以在內部搭乘最多6名步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碧桂園森林城市正在為當地的文化、商業等帶來什麼樣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