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758315428501

      是真的,這是資料:   春秋五霸時期,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一舉擊敗了吳王夫差,演出了歷史上春秋爭霸的最後一幕。   當時吳、越兩國湧現出諸如歐冶子、干將、莫邪等當時及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鑄劍能手。吳、越鑄造的名貴青銅劍,堅韌鋒利無比,名揚天下;這些名劍被載入史冊典籍,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其無論鑄造工藝還是實戰價值,均堪稱中國寶劍鑄造史上輝煌的巔峰。   1965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望山的一座楚國貴族墓中出土了一把青銅劍,經專家考證,這把劍是越王勾踐的佩劍,位列“古代十大名劍”之一。   舉世聞名的越王勾踐青銅劍全長55.6釐米,雖然已深埋地下二千多年,但至今仍光潔如新,寒氣逼人,鋒利無比,曾經用紙來作實驗,二十餘層一劃而破。可以證明《戰國策》所記載的吳、越之劍“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決非憑空杜撰,《越絕書·寶劍篇》曾記有名劍鑑賞家薛燭對越王勾踐的“純鈞”寶劍評論說:“手振拂;揚其華,如芙蓉始出。觀其,璨若列星之行;觀其光,渾渾如水之溢於塘觀;其斷,巖巖如瑣石;觀其才,煥煥如冰釋……雖復傾城量金,珠玉竭河,猶不能得一物”。而《莊子·刻意篇》則雲:吳越之劍“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寶之至也”,其聲價之重自不待言。   為解開勾踐劍千古不鏽之謎,1977年12月,專家學者們一起,採用最新的先進科技對越王勾踐劍進行了無損科學檢測,得出了劍身青銅合金分配比的準確資料表。越王勾踐劍的主要成分是銅、錫以及少量的鋁、鐵、鎳、硫組成的青銅合金。劍身的黑色菱形花紋是經過硫化處理的,劍刃的精磨技藝水平可同現代在精密磨床上生產出的產品相媲美。因劍的各個部位作用不同,因此銅和錫的比例不一。劍脊含銅較多,能使劍韌性好,不易折斷;而越王勾踐劍青銅合金配比刃部含錫高,硬度大,使劍非常鋒利;花紋處含硫高,硫化銅可以防止鏽蝕,以保持花紋的豔麗。   此外,越王勾踐劍出土時緊插於黑漆木製劍鞘內,在劍鞘的保護下,又處於含氧量甚少的中性土層中;並且它所處的環境與外界基本隔絕,這也是它沒有生鏽的重要原因。   透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鏽的原因在於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要知道,鉻是一種極耐腐蝕的稀有金屬,地球岩石中含鉻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鉻還是一種耐高溫的金屬,它的熔點大約在4000℃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奧特曼不能改編為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