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明淏

    司馬睿在建康建立政權形式的時間實際是在311年,當時西晉處於崩潰邊緣,但沒有明確滅亡。東晉建立的時間一般被視為司馬睿稱帝的時間,東晉政權維持了長期的偏安統治。

    疆域大體上侷限於淮河、長江流域以南。相應地,北方基本處於分裂狀態,先後出現了16個“能建邦命氏成為戰國者”的國,故將該時期泛稱為十六國或者五胡十六國,而與東晉合稱即所謂東晉十六國。

    十六國時期,漢地江南、荊湘地區有東晉控制,而漢地北部和西南部則先後建立了二十多個國家。其中的成漢、前趙、後趙、前涼、北涼、西涼、後涼、南涼、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後秦十六個國家實力強勁,北魏史學家崔鴻取其中十六個國家來代表這段時期,稱這時期為“十六國”。

    範圍大致上涵蓋漢地中部、東部、西南部、西部,最遠可達漠北及西域。

    16個國家,沒有一個能打過長江去,甚至連淮河都過不去!什麼叫“只有曹操沒能打過長江去”!

  • 2 # 史海泛舟擺渡人

    中國歷史上南北對峙的情況非常多,並不是只有曹操一個人沒能打過長江。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南方的楚國就非常的強盛,楚國和中原地區的諸侯國爭霸了五百多年,一直到了秦始皇時期才被滅掉。三國紛爭的局面結束後,北方胡人勢力南下佔領了北方,東晉王朝開始偏安一隅。

    從東晉王朝建立,一直到隋朝滅亡南朝(陳國)政權,共經歷了兩百多年的時間,這一時期南北對峙的情況一直沒有被打破。北宋滅亡之後,金朝和南宋又出現了持續一百多年的南北對峙局面,一直到了蒙古滅亡南宋,南北對峙的局面才再次打破。

    由此可見,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一直到蒙古滅亡南宋,期間有一半的時間都存在南北對峙的問題,因此題主說只有曹操沒有打過長江,是一種比較片面的說法。(春秋公元前770—南宋滅亡公元1279年,共計2049年。其中春秋戰國500多年,三國兩晉南北朝300多年,南宋150多年,再加上五代十國)

    三國時期北方的經濟和人口都佔據絕對的優勢,曹魏的人口總數超過蜀國和吳國的總和,東漢時期的十三州部,曹魏佔領了九個半,稱得上三分天下有其二。不過曹魏確始終沒能打過長江,滅亡掉盤踞在南方的孫權實力和盤踞在西部的劉備勢力。(曹操時期劉備也在南方)

    曹操沒能一鼓作氣攻佔南方,一方面是因為曹操的對手比較強,另一方面是因為曹操的對手佔據了地理位置優勢。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孫劉曹三人都是能力出色的豪傑,如果把孫劉曹三人放到任何一個分裂的時代,他們都有機會建立大一統王朝。

    然而當孫劉曹三人遇到一起的時候,他們就註定誰也無法滅亡掉對方。曹操曾經給過劉備和孫權極高的評價,他認為自己“生子當如孫仲謀”,同時他還認為天下豪傑裡面,只有自己和劉備才是真正的英雄,其餘的人都不值得一提。

    可以說劉備和孫權是曹操天生的對手,他們不僅自己的能力十分出色,而且還擁有一幫能臣干將。東吳和蜀漢的文臣武將都十分優秀,曹操在公元208年率領大軍南下,結果被東吳大將周瑜擊敗,喪失了一統天下的最佳時機。

    周瑜擊敗曹操之後,曹操逐漸失去了雄心壯志,從公元208年開始,曹操南下的頻率逐漸降低,甚至出現了得隴不望蜀的戰略失誤。曹操拒絕再南下,除了因為劉備和孫權手下都有一幫能臣干將外,還因為東吳有長江天險阻擋,蜀漢有崇山峻嶺阻擋,再加上長江以南的氣候溼熱,北方士兵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因此從赤壁之戰結束後,曹操就逐漸放緩了軍事行動,將精力放到了發展農業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業標準化的難點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