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覺得無論是從效能指標、裝備數量、改裝型號、出口情況上來看,米格-29都被蘇-27比下去了。米格-29的問世是否有些“既生瑜,何生亮?”的意味?
6
回覆列表
  • 1 # 陶德中士

    二戰時期,蘇聯的T-34與雅克式、拉式戰機用龐大的數量和比較優異的效能逆轉了戰局,最終讓蘇聯打贏了戰爭。而這些易於大量生產的,實用的武器裝備就是成了蘇軍的一大法寶。但是戰後隨著各種高新技術的發展,高技術戰爭開始來臨。而這時米格-29出現了,它是在蘇聯的簡單便宜量大耐用這一法寶要開始失效的時候登場的。

    在米格-29之前,蘇聯的米格-15\17\19\21等一系列戰機都是這種思路下的產物,也就是說在保證基礎效能的情況下,儘量要簡單要廉價。但是隨時軍事科技的進步,空戰的發展成全天候和整體對抗階段發展,逼得蘇聯也得搞一些技術複雜但機身裝置相對完善的戰機來應對新的空戰要求。

    但是依然沒有擋住美華人,F-15的出現讓蘇聯人的質量優勢喪失,F-16的出現讓蘇聯人的數量優勢也不復存在了。因此蘇聯人開始對照美華人的思路設計新型戰機,這時米格-29出現了,但是這款戰機並沒有完全脫離堅持打大規模戰爭的思維,只是在相對簡單,便宜,容易量產的機身上加裝相對完善的航電及武器而已,其成品依然是一款前線戰機。

    與西方戰機動輒5000小時以上的壽命相比,米格-29由於材料和成本限制,使用壽命只有2500小時,差距比較明顯。由於大修間隔時間太短,使用成本非常不經濟。由於要求必須在簡易機場起飛降落,因此米格-29採用了特殊的進氣系統,這讓米格-29本來就不大的機身額外增加了結構重量,最終導致載油量與作戰半徑都不理想,也就比米格-21遠一點。

    發動機的效能不足也是米格-29比較失敗的地方,RD33的壽命短,大修時間只有400小時左右,極端環境下只有200小時的壽命。效能的不足,讓米格-29的機動性受到影響,曾發生過米格-29被戰場上煙霧把發動機給嗆憋火的問題。

    在航電系統上,米格-29也不具備多個目標攻擊能力。只能一次打一個。同時期的西方戰機一個打幾個都是小意思。另外米格-29還採用老舊的機械傳動系統,進一步削弱的它的作戰能力。

    最重要米格-29的任務主要是在地面雷達的引導下進行近距作戰,作戰過程中都可以由地面人員來指揮。這導致一旦脫離這種有效指揮環境下,米格-29的戰力會成倍的降低。同時自動化程度太低,也讓戰鬥效能低得可憐。要發射一枚導彈需要切換11個按鈕,空戰中戰機瞬間轉換,你這11個扭都按完了,估計自己的座機已經被對打下了,需要飛行員必須進行大量的訓練才能做到不低頭就能把導彈順利發射出去。

    但實際上米格-29本身是要在蘇聯的多兵種立體協同作戰中才能發揮其優勢,而沒有完整的體系支援下米格-29確實表現只能說一般。在90年的幾次區域性作戰中,米格29的糟糕戰績讓米格飛機的聲譽遭到嚴重打擊。但實際上這鍋也不能讓米格-29自己全背~~設計思想決定它只能這樣而已

  • 2 # 使用者5770541302

    與其說是米格29生不逢時,倒不如說是設計更傾向於特定使用者下的特定環境,而脫離了這個大背景,米格29自然就顯的比較尷尬。

    當時的蘇聯空軍,戰機的設計主要是分成兩種,一種是戰鬥機,而另一種就是截擊機了。而米格29,其實就是戰鬥機,但是蘇聯當時的戰鬥機設計思想比較特別,那就是這些戰鬥機主要用於部署在前線作戰,對航程等要求不高,而且需要製造成本低便於大批次生產。

    同時,蘇聯的戰鬥機並不是單獨依靠自己的力量,其需要己方強大的作戰網路的支撐,包括髮現敵機、預警探測等,主要是由地面雷達或者其它戰機完成的,因此米格29的效能放在蘇聯為首的華約作戰體系中是很強的,但是一旦脫離這個體系,其效能就會大打折扣。

    比如伊拉克空軍就裝備有米格29戰機,但是由於其作戰體系遠不如蘇聯,因此其米格29戰機在海灣戰爭中表現很差,沒有像樣的戰績。此外,很多人詬病米格29的行程短的問題,但是這對於當時蘇軍的作戰思想而言並不是問題,還反而由於載油量少而減輕了很多重量提升了機動性。

    正是由於這些設計上的先天因素,與實際出口遇到的種種現實要求的衝突(比如中國空軍選擇蘇27而不是米格29,就是由於包括其航程短等問題),導致其較為尷尬。不過俄羅斯人也沒有放棄,一直在對米格29進行改進,比如最新的米格29SMT,新版米格29K艦載機,一貫的“短腿”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而且航電裝置等也有升級,效能已經達到了較為優秀的水平。

  • 3 # 李三萬的三萬裡

    其實米格29還是不錯的,狗鬥效能頁可以,米格-29的作戰表現為何如此之差呢?主要原因是由於蘇聯解體後,不管是俄軍自用型號還是外銷型號,米格-29的LAZUR資料鏈系統都被廢棄。失去了地面管制員的協助後,米格-29飛行員僅僅依靠自身的火控雷達和IRST無法獲得足夠的態勢感知。

    該機的雷達操作模式不足,座艙人機工程學設計存在缺陷、平顯無法顯示關鍵目標和武器系統資訊,這一切都讓飛行員在超視距空戰中手忙腳亂,無所適從。該機航電是圍繞著地面引導作戰模式設計的,在失去了資料鏈系統後,就暴露出米格-29飛行員自主作戰能力極差的缺陷,根本無法對周圍空情做出有效反應。

    因此,米格公司把米格-29後續改進的重點放在了先進綜合航電和增大航程方面。米格-29SMT和米格-35最新改型已經徹底擺脫了“機場圍牆保衛者”的帽子,作戰半徑提高到1550公里。綜合化先進航空電子裝置和主動中距彈的應用也大幅提高了米格-29在超視距空戰中的態勢感知能力和作戰能力。相信如果再有機會和西方戰機激戰長空的話,米格-29的戰績應該會改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冠王再次遠離CBA的總冠軍,擁有易建聯的球隊能一直無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