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良人執戟2

    臨水照花這個漢語成語是胡蘭成用於張愛玲為:民國時代的臨水照花人。遠古時代的人們只能到溪水中看自己的倒影,有了青銅器以後,人們發現光亮的銅器可以照清楚人影,於是發明了銅鏡。西方學者和國內專家以前都認為中國銅鏡起源於漢,這個觀點卻受到日本學者的質疑。一九三四年,殷墟發現了銅鏡,一九七五年婦好墓出土四面銅鏡,一九七六年青海貴南的齊家文化墓葬中又出土了銅鏡,年代大大向前推進到四千多年前,逼進炎黃時代。而外國最古老的銅鏡,其出品年代被定為公元前六世紀。東西方的文化交,體現在中國以後銅鏡的風格藝術有波斯特症。南北朝著名的長篇敘事詩:木蘭辭中一句,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對鏡梳妝的女兒態畢露。唐朝是銅鏡的黃金時期,銅鏡鑄造成為引領製造業走向無比光輝的道路,特點是厚實光亮、呈銀白色,黑褐色也較多。鏡形打破傳統的圓方形,出現了八稜鏡、菱花鏡、角鏡、帶柄鏡、手鏡等。楊州是中國製鏡中心。唐以後,銅鏡鑄造走向衰落銅鏡鑑賞主要從器形、花紋、字銘及製作工芝綜合評估,也是判定價值的依據。好的銅,鏡面光滑、花紋細緻、字鉻清晰,則價值高貴,年代也重要,以戰國鏡、漢鏡、唐鏡為重,元明以後的鏡大打折扣,又以漢唐的特種工藝鏡價值最高注意破損後的焊粘修復品,仔細觀察可見。

  • 2 # 卓然堂

    中國古代銅鏡出土最早的為四千年前齊家文化的兩面七角星紋小銅鏡。商代銅鏡共出土近二十面,西周及春秋時期銅鏡偶有發現,數量極少,這些早期鏡都比較小,紋飾也很簡單。

    其後中國的銅鏡製作高速發展,有三個高峰期:

    一. 戰國時期:戰國時期銅鏡製作發展迅速,技術達登峰造極。典型的有山字鏡、菱紋鏡、蟠螭紋鏡等。戰國鏡精靈輕巧,多為弦鈕,圓形,偶見方形鏡。金銀錯及鑲嵌等特殊工藝鏡後世從未超越。

    二. 漢代:西漢中葉,漢鏡製作跳出了戰國的窠臼,出現了很多新題材,特別有名的是規矩鏡,西方稱TLV鏡,以及透光鏡。東漢時期題材豐富,充滿變化,四神鏡及西王母鏡頗具特色。漢鏡出土最多,贗品也多,一般收藏價值往前比不過戰國鏡,往後比不上唐鏡。

    三. 隋唐:銅鏡在隋代開始發展變化,出現較多的銘文,如靈山鏡。盛唐時期銅鏡澆鑄工藝達到巔峰,鏡體厚重,鏡面多呈亮銀狀,光可鑑人。此外,金背鏡、銀背鏡、平脫鏡等新型裝飾方法也層出不窮。目前國際市場上,唐鏡是銅鏡收藏板塊中最有價值的。

    唐代以後,銅鏡製作每況愈下,一代不如一代。偶有亮點,總的來看是乏善可陳。

    附上幾張各期銅鏡照片,與藏友分享。

    1. 戰國鏤空雕鑲嵌鏡;2. 戰國錯金銀鑲松石螺鈿狩獵紋鏡;3.西漢見日之光鏡;4. 東漢神獸紋鏡;5. 唐海獸葡萄方鏡;6. 唐銀背鎏金龍紋鏡;7. 唐金背鳥獸紋鏡;8. 唐金背鳥獸紋鏡;9. 唐金炸珠鳥獸紋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榮耀20系列手機的20萬ISO數值到底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