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那些年當了玩笑的真心話23262338
-
2 # 個人的夜
電的傳播速度是光速。
1、電的傳播速度是299792458 m/s ,光速是c0=299792458m/s,所以光速與電的傳播速度是一樣的。
2、光速是指光波或電磁波在真空或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所發現的自然界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
3、光在不同介質中的速度不同,由於光是電磁波,因此光速也就依賴於介質的介電常數和磁導率。在各向同性的靜止介質中,光速是一個小於真空光速c的定值。
向左轉|向右轉
擴充套件資料:
1、當速度趨近光速時,質量隨著速度的增加而成幾何倍數上升,速度無限接近光速時,質量趨向於無限大,需要無限多的能量。
2、物質中的電效應是電學與其他物理學科(甚至非物理的學科)之間聯絡的紐帶。物質中的電效應種類繁多,有許多已成為或正逐漸發展為專門的研究領域。
3、在電源的非靜電力作用下,同種帶電微粒會發生定向移動,正電荷向電源負極移動、負電荷向電源正極移動。帶電微粒的定向移動就是電流,一般規定正電荷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正方向
光速; 真空中的光速是最古老的物理常量之一。伽利略曾經建議,使光行一段7.5千米的路程以測定其速度,但因所用的裝置不完善而未成功。1676年,丹麥天文學家羅邁第一次提出了有效的光速測量方法——利用木星衛星的成蝕。惠更斯根據羅邁提出的資料和地球的半徑,第一次計算出了光的傳播速度約為200000千米/秒;1728年,英國天文學家布拉德雷得出光速為310000千米/秒;1849年,法華人菲索測得光速是315000千米/ 秒;1850年,法國物理學家傅科測出光速是298000千米/秒;1874年,考爾紐測得光速為299990千米/秒。接下來以光速測定為終身目標的是邁克耳孫 邁克耳孫1873年畢業於美國海軍學院,並留校教物理和化學。大約在5年後,開始進行光速的測量工作,隨後遊學歐洲,在德國和法國學習光學。回國後離開海軍成為凱斯學院物理學教授。邁克耳孫因為精密光學儀器和和藉助這些儀器進行的光譜學和度量學的研究工作作出的貢獻獲得190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邁克耳孫自己設計了旋轉鏡和干涉儀,用以測定微小的長度、折射率和光波波長。1879年,他得到的光速為299910±5千米/秒;1882年,他得到的光速為299853±6千米/秒。這個結果被公認為國際標準,沿用了40年。邁克耳孫最後一次測量光速在加利福尼亞兩座相差35千米的山上進行的,光速測量精確度最後達到了299798±4千米/秒。他就在這次測量過程中中風,於1931年去世。 在鐳射得以廣泛應用以後,開始利用鐳射測量光速。其方法是測出鐳射的頻率和波長,應用c=λν計算出光速c,目前這種方法測出的光速是最精確的。根據 1975年第15屆國際計量大會決議,把真空中光速值定為c=299 792 458米/秒。在通常應用多取c=3×10^8米/秒。 電的速度: 光的傳播速度就是光子的移動速度,而電的傳播速度是指電場的傳播速度(也有人說是電訊號的傳播速度,其實是一樣的),不是電子的移動速度。導線中的電子每秒能移動幾米(宏觀速度)就已經是很高的速度了。電場的傳播速度非常快,在真空中,這個速度的大小約為接近於光速 。“電”的傳播過程大致是這樣的:電路接通以前,金屬導線中雖然各處都有自由電子,但導線內並無電場,整個導線處於靜電平衡狀態,自由電子只做無規則的熱運動而沒有定向運動,當然導線中也沒有電流。當電路一接通,電場就會把場源變化的資訊,以大約光速的速度傳播出去,使電路各處的導線中迅速建立起電場,電場推動當地的自由電子做漂移運動,形成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