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始終142942699
-
2 # 我家猴子很帥氣
先說故事再講道理。
小美看著眼前擁抱自己,親吻自己的人,心想“這個人長的好像我小姨啊!”小美的媽媽在小美3歲的時候離家打工,一年了,她已經完全忘記媽媽了。
一個陌生的,沒有太多印象的家長說的話,孩子是不會聽的。要和孩子溝通,首先要和他建立感情聯絡。
放下大人的高高在上感,陪他玩他那個階段適合的遊戲,買他愛吃的東西,去他想去的地方,帶他去遊樂園等適合他玩樂的場所。
當他犯錯了,首先要表明你愛他,心平氣和地跟他說他錯在哪,還要讓他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該道歉就道歉。有時候孩子可能會故意犯錯看你怎麼做,看你是不是愛他。
當他確定你愛他,你也在陪伴他的過程中瞭解了他,你們就可以溝通了。
為了保證溝通的有效性,你需要提高自己,看育兒書籍,把孩子當朋友,給他你的關愛,你的引導,讓他身心健康。
在這個過程中,你也會強大起來,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建立親子關係,讓家庭更加和睦。
-
3 # 鎮鎮媽媽
從孩子出生到孩子成年這十幾年,和他們溝通的方法應該分三個大階斷。
(一)0到4,歲左右.剛出生的小寶都很"聽話",只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交流方式一般是抱起來,給他足夠的溫暖和安全感就好了.到了一歲左右小寶開始說話,父母和小寶開始了用語言來對話了.兩歲左中,孩子開始了第一個"反抗期",喜歡說"不",這是他們"自我觀念"開始形成,這個時候的對話的方式的核心要素有兩個:(1)要學會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2)說話用選擇比較式的句子.小寶這個時期喜歡什麼事都要自己動手,這是他們開始探索世界的開始,如果父母感到有安全隱患,,那要用另外的事物來引開小孩的注意力,在語言上,多用"先怎麼,後怎樣,或者...或者",如到了吃飯的時候,可以說:"小寶先吃飯,帶是先玩一會?",這樣的說話,小寶就會選擇一個,一般是選前者的多.(二)5歲到8歲左右.現在已是個"小大人"了,開始進入接觸社會基本規則和規範的時期,並期望得到認可和肯定.父母的溝通方式也要發生改變,要以滿足這種願望來認據,並要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例如,小明是個5歲多的小孩,在家裡,總是喜歡把小妹妹的芝麻綠豆的小事報告給媽媽,比如妹妹玩小珠子,比如妹妹用色筆畫手手了等等,如果媽媽對他們的行為加與斥責和喝止,就會嚴重地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從而影響他們自信的建立,他們只是想讓父母肯定自己的表現好,希望得到獎勵,這時候父母除了肯定,表揚孩子的行為,也順便可以引導他們自己嘗試處理一些事,並講出自己對這件事的處理方法,如例子中的父母可以教小孩如果再看到小孩子妹玩珠子,可以拿下小妹手中的珠子,並提出玩別的玩具。(三)9歲到18歲左右。到了這個階段,一般來說,父母與孩子溝通時對話可分兩類(A)“試圖理解孩子情緒的對話”(B)“ 傳遞價值的對話”。試圖理解,顧名思議,就是從理解孩子情緒,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這樣的角度出發進行的對話:傳遞價值的對話,是從父母方面出發,把想法單方面傳遞給孩子的對話,目的是為了教育孩子。這兩類對話不能孤立發地用,而是可以根據著名的80/20法則。它本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公式,意思是說如果抓住了事情的關鍵,那麼只要付出20%的努力,就可以取得80%的成效,即是說在與孩子十分對話中,有8句是關心,理解照顧孩子情緒的話,剩下的2句可以是傳遞父母價值觀的話,這樣孩子才不會產生逆反心理,也能達到接受父母教育的效果。這法則也不是一成不變,如果孩子執意一意孤行那麼就讓他體會接受自然後果,擔起後果的責任與受罰,父母這時的對話可以是:沉默是金。我讀過一個小孩考上清華後,在臺上講了他認為人生中最刻骨銘心的一件事:他在讀小學三年級時,給數學老師寫了長長一封情書,結果情書被交到他媽媽的手中,他回到家本以為父母會狠狠責罵他,誰知家裡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過一樣,直到他回到他自己的房間,才看到那封情書在臺上,還有一張紙寫著:媽媽個信你能自己處理好。他銘記於媽媽的信任,決心放下一切,好好讀書,回報媽媽的信任。
教養孩子就像是種植一棵幼苗,,生長路上,除了施肥,請允許他們隨風搖曳。只要指向蒼天,哪怕軀幹彎了幾個彎?
-
4 # 小行行和哥哥
作為兩個孩子的家長在這兩個孩子成長階段真是頗有心酸,
孩子聽話不聽話是有階段性的,就拿最不好管理的時間段來說,就是上三年級之前吧,因為之前的錯誤大人教育他的時候他總是聽不進去,還會跟你犟嘴,作為家長要理解孩子還小正處於不懂事的階段,儘量多些教育少些責罵,慢慢引領。
現在我的大孩子上四年級了,突然感覺懂事多了,大人說的話他會聽進去了,偶爾出現一些小問題教育一遍不聽在多教育一次就可以了,比原來有很大的進步。
這個小孩子剛上一年級正處於父母教育引領的階段。
-
5 # 虹螺橋
像對成年人一樣。讓他有在一定範圍內做決定的自由,為已經的決定和錯誤承擔後果,並做事去彌補過失。誠懇道歉和彌補或是比懲罰效果更好。用主動行為面對錯誤強於被動懲罰。
-
6 # 扶元堂王鈺涵
跟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瞭解孩子的興趣,如果再不違法犯紀範疇內,那麼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在他的興趣愛好內找到共同話題,再慢慢引導
回覆列表
您自己聽父母長輩的話,您孩子自然就聽您的話……反之亦然。
您自己端正穩重、行己有恥的話,您的孩子自然自尊自重、潔身自好……反之亦然。
您自己跟自己父母溝通無障礙,您的孩子自然跟您也溝通無煩惱……反之亦然。
所以教子之道,從根本上講,就是“以身作則、上行下效”,正己之後方能化人,己正之後自然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