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濟南房屋管家
-
2 # 人民正能量
漢武帝時中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偉大皇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多個事情第一次的歷史性記錄。他做得最知名的事情就是中國歷史上主動性的,戰略性的打擊北方遊牧民族。同北方的匈奴民族打了幾十年的戰爭,讓漢民族對遊牧民族的戰爭中保持了戰略主動地位,但是長期的戰爭,嚴重的影響了經濟的發展,但是幸好國民經濟沒有被戰爭拖垮,我想這主要是漢武帝的雄才大略、統籌謀劃結果。
首先有一個良好的基礎,就是文景之治時期積累了相對豐富的社會財富,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基礎和經濟基礎。其次漢武帝加強中央集團的政治改革奠定了重要的政治保障。漢武帝非常重視加強加強中央集團,特別是推恩令和刺史制度的實行,進一步弱化了地方諸侯王的權利和加強了中央對地方權力的控制,讓中央政府有了很強的權威。
再次,漢武帝對經濟制度的改革主要是兩點,分別是鹽鐵官營和幣制改革,這兩項改革都取得了成功,打擊了地方豪強和諸侯王的經濟實力,增強了中央政府的經濟實力,增強了中央政府的財政實力。最後,漢武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儒家思想改革,積極推行儒家思想,對於加強思想控制,鞏固忠君思想,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為有前人的財政基礎,和漢武帝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思想、民生等方面改革的成功,才為打擊匈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沒有使得經濟垮掉。對於後期遇到各種問題,比如流民問題等,漢武帝也能夠及時的明察秋毫,積極糾正錯誤,推出正確的措施,這無不表明漢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
3 # 兵器簡史
漢武帝,西漢第七位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與秦始皇被後世並稱為“秦皇漢武”。漢武帝親政後進行了多項大刀闊斧的改革,對後世有著深遠地影響。
對內政策,削弱相權,鞏固皇權,設立監察制度,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監管,頒佈推恩令,王侯的封地爵位都是由嫡長子單獨繼承的,其他子孫得不到尺寸之地,大大的消弱了藩國的實力,在人才選拔上推行察舉制,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拔人才並推薦給上級,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
對外政策,軍事上以強硬的態度對待漢匈關係,發動了第二次漢匈戰爭,收復了西漢初年的多處丟失領土,還先後在秦朝故土吞滅了東甌國、南越國、閩越國,並遠征異域,消滅衛滿北韓及冊封夜郎國等等。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遠征大宛,經濟上,統一了貨幣,增加了財政收入,對鹽鐵進行官營,農業上,在全國修建了多出水利工程,如龍首渠,六輔渠,這些水利工程都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的發展,透過這一系列舉措,將帝國的軍事、經濟、農業,都推上了空前的高峰,其在位期間被稱為漢武盛世,為漢朝的極盛時期。
晚年的漢武帝窮兵黷武,對人民造成了相當大的負擔,但不可否認的是,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
-
4 # 天河水43507343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際上用白話說,就是統一思想,全國全民思想統一,方可外戰,戰之必勝。可參考後期隋煬帝!!!
回覆列表
從以上對武帝改革的傳統評價的梳理中可以看到,武帝經濟改革的短期影響是比較清楚的,而如果將視角放到兩千餘年的整個帝制時代,從漢武帝建立官營國有工商業體系,尤其是禁榷壟斷體系之後,到隋唐的官營經濟和劉宴改革,到宋王安石的改革,一直到宋元明清,這一線索似乎也是很清楚的。然而,這種長時段的“宏大敘事”似乎會給人一種錯覺,由於這種長期分析是將兩千餘年中的若干節點連線成線,兩個點之間的情況很容易就被人們忽視了,從而下意識地認為兩點之間是一個靜止的狀態。最常見的一種觀點便是類似本文開頭提到的知乎的那個問題:漢武帝改革摧毀了漢代的民間資本嗎?短期內漢武帝改革確實對當時的民間資本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但之後的視角一下子甩到了隋唐,似乎這中間的幾百年時間,民間資本就是在不斷強化的官營國有體系的壓迫下不斷萎縮了。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換一個相對中觀的視角,重新看看武帝改革之後幾百年的時間裡,究竟發生了什麼。
(一)再評價之一:特殊情況下的特殊事件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漢武帝的經濟改革有其具體的時空背景,是一個特殊情況下的特殊事件。前面我們回顧了改革的具體內容,從中可以看出,這次改革是建立在漢初七十年逐漸雄厚的財富積累的物質條件下,在整個國家的動員組織能力發揮到巔峰的情況下由武帝政府推動的一次強制性、系統性的制度變遷。其為整個國有資本的運作所設計的,是一套“重資產”的運作模式。透過從中央到郡縣層層設定官僚機構,武帝政府和他的“軍師”桑弘羊試圖控制整個國家主要行業產、供、銷的全部環節,從而達到經濟執行的完整“閉環”。在當時的資訊水平下,這樣一種體系要實現資訊的及時到達,只能透過設定更多的層級,使用更多的人力從而縮簡訊息節點之間的距離。可以想見的是,這種對國家動員能力滿負荷甚至是超負荷的運轉模式,是不可能長久持續的,甚至是不可能輕易複製的。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武帝改革的諸多舉措中,持續時間最長的是鑄幣政策,當然其執行過程中個別時段也有過反覆。其他的政策裡面,榷酒最早被放棄,而鹽鐵官營和均輸平準也隨著武帝之後官僚體系運轉效率的下降而不可避免的走向解體。到了東漢時期,對鹽鐵等行業的管理,又逐漸地恢復到了之前類似“包商制”的模式上來,大規模的均輸平準體系也沒有再建立起來。武帝之後,唯一一次試圖重建這個體系的是西漢末的王莽,而他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這也進一步顯示了武帝經濟改革的特殊之處,確實是很難複製的。王莽之後,再一次類似規模的官營國有體系的建立,就要到隋唐之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