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臨時使用者歲月
-
2 # 何殊我
說到老舍,千言萬語似乎都不嫌多。這位在現當代佔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因為其一部部經典作品以及在時代變遷中的影響力,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慰藉、考試大綱和繞不過去的話題。
老舍是作家中唯一被授予“人民藝術家”榮譽的人,六十多年來,官方認可這個稱號的不過區區三人,畫家齊白石、表演藝術家常香玉和作家老舍。這個榮譽,雖然代表了專業領域的藝術成就,乃是主流話語的政治附加,是為了表彰他創作的話劇《龍鬚溝》鮮明地表現了新中國從成立後新舊社會的對比,新社會將鬼變成人,謳歌了人民政府
老舍的作品,有的已經歷經百年,最短的也有半個世紀以上了,文字之上,被附加了太多的“意義”。作為活在當下的人,除了所謂的文學理論文學評價之外,還應該讀出點與時代與命運相關的東西來,往大了說可以把握一些國家與民族的密碼,往小了說可以給個人生活增加一些趣味。
於我而言有三重意義:
一是閱讀的愉悅感。老舍是語言大師,原汁原味的京味兒,怎麼讀怎麼覺得輕鬆、自然,喜劇樂由心生、悲劇愁自心起、正劇憂樂皆在內心。老舍是生活洞察大師,民國的時代記憶、底層人民的喜怒哀樂、舊京的風土人情,在他筆下紛至沓來。
《駱駝祥子》裡那段天熱到暴雨的文字,不但讓人看到了窮人的艱辛,也讓人體會到了語言之美。《我這一輩子》裡面,舊警察潦倒的一生,讓人覺得不但有脈脈溫情還體味出了一絲人情變幻,舊社會的警察也不全是反動的啊。
二是戲劇的張力。這層意思不光是說老舍的戲劇作品,《茶館》《龍鬚溝》等早已高居中國戲劇的凌煙閣。除去這些成形的本子,還有大量的作品被搬上舞臺、熒屏、銀幕,可以說中國的影像藝術裡面有一個不成文的老舍作品流派。長的有長的壯麗,短篇則有短的精美。
一部《茶館》,有舞臺劇、電視劇、電影多個版本,《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我這一輩子》都如此。而單部作品之外,還時不時地有一些作品綴在一起成為新作品,頗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觀感。
《老舍趕集之鄰居們》劇照如北京演出集團推出的話劇《老舍趕集》,導演方旭把《話劇觀眾須知二十則》《創造病》《犧牲》《黑白李》《鄰居們》《我的理想家庭》六部雜文、散文和小說串在一起,珠聯璧合,把三十年代的生活改造成了洞察當下生活的一面鏡子,看劇時候保持安靜尊重演員、不要耽於消費慾望要創造生活、生活要接地氣、家庭內部要講求和諧、鄰里之間如何做到平和交往、理想家庭生活要如何等等問題,是每個時代都要考慮的永恆問題,老舍的筆觸確實穿透了時代,值得多看多思——據說9月7日8日在帝都天橋藝術中心將再度上演,希望大家都能去看看,有所收穫。
三是良苦的用心。老舍作品中不乏大的命題,傾注了他對中國社會對民族的思考。《貓城記》這部充滿隱喻的科幻小說,用荒誕的貓的戰爭生活,來諷刺內戰下民不聊生的荒謬社會。其他像《斷魂槍》這種小說,一個寓言式的故事,思考中國文化在傳統和現代交織之下的出路問題。
回味從高中到現在二十年的閱讀生活,老舍先生的作品給了我很多閱讀與寫作的體驗,不敢說解讀二字,只能說是閱讀體會,緬懷一下。
-
3 # 號角催人紅旗飄
老舍的作品的資訊量足矣讓人勝讀十年書吧,民俗歷史藝術倫理風物包羅其中!更可貴的是他的為人,解放後幫助盲人藝人民間藝人寫本子拉場子組團體!為北京市民向彭真市長要二兩副食本芝麻醬!至於先生最後跳太平湖,不要相信今日極右言論,瞭解當時家人對先生的傷害!
回覆列表
老舍,原名叫舒慶春,當代著名學者,作家。中國的文人雅士大多都很自視清高,而老舍則不同,他始終把自己看作成一個“小人物”,這也成為了他日後小說創作中眾多小人物故事的原型。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一種平易樸素的平民態度,他的筆下才會創作出許多鮮活而且生動,讓人難忘的小人物吧。我們能從老舍身上感受到那顆博大愛人的心,這種情懷。
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護國寺後“小羊圈”衚衕裡一戶姓舒的滿族家庭裡。他的父親雖然是皇城護軍,但是家境貧寒。在老舍一歲半的時候,他的父親在抵抗八國聯軍入侵中陣亡,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愈發地貧窮,只能夠靠母親替人洗衣服艱難度日。老舍的童年時光就是在衚衕裡度過的。他周邊住著的也有很多像老舍那樣的底層的平民,他們其中有泥瓦匠,油漆匠,賣藝的,還有做小買賣的等等。老舍在這裡接受了市井文化的啟蒙教育,學會了用平常心或者說是以尋常百姓的價值觀來看待正視人生。他性格中的熱情,耿直以及坦誠,重友誼等等也都來源於這裡(底層勞苦人民)。
1918年,老舍從北京師範學校畢業,1924年,又獲得到英國東方學院任職中文講師的名額,於是他告別年邁母親,遠赴英倫。在異鄉的這段日子裡,老舍只能靠在圖書館閱讀文學名著來打發時間,他閱讀了狄更斯《匹克威克先生外傳》等作品,讓他萌生了想要把心底對於老北京的這份思念化做文字記錄下有關老北京小人物的故事。他創作了第一部作品,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從1926年7月開始在《小說月報》雜誌上連載刊登,轟動一時。1930年回國以後,他創作了《貓城記》,《牛天賜傳》,《駱駝祥子》,《我這一輩子》,《月牙兒》等一系列的小說,一直活在他心裡的小人物都走了出來,成為了小說的主角,有鏢師,花匠,石匠,妓女,人力車伕等各種各樣老北京人。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他來到重慶。在重慶,他開始創作長篇鉅著《四世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