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拉寫作

    先跟寶寶商量,因為孩子會說話了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了嘛!所以我們作為家長跟他們好好聊,溝通溝通,對於這個時間觀念的事情,不要我們家長硬死規定,讓寶寶參與進來,讓他學會自己約束自己,自己掌握時間的本領……畢竟我們不可能一輩子跟他們……

    其次,尊重小孩兒是很重要的!他是個個體,不是我們父母的資產,多給他決定權,多讓他做主!!還他一個自由的童年!!

  • 2 # 浮塵微草

    三四歲的小孩,正是貪玩的時候,他們對外在的世界充滿了好奇,所以在外面父母覺得呆了好長時間了,孩子就是不願回去。因為在他們的心裡,回去不回去的原則是玩得是否盡興,而不是玩了多長時間。

    因為沒有建立時間觀念, 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會由著自己的性子。尤其是不喜歡的事情,比如讓他們洗漱,總是磨磨蹭蹭的,有時會拖延好長時間。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其一,事前規定時間,建立時間觀念。

    不管是玩耍還是讓孩子做事,事前就要給孩子說清楚,規定好時間,讓孩子頭腦中形成時間觀念。

    其二,給孩子制定一個簡要的作息時間表,從小就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也可以買個小鬧鐘,在關鍵的時間節點上,讓鈴聲提醒孩子,什麼該做了,什麼該結束了。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其三,運用獎懲的辦法,強化孩子的時間觀念。

    比如,玩某個遊戲,如果孩子能遵守事前的約定時間,一定要給予表揚,並且可以適當地獎勵,如買個零食或玩具。相反,如果孩子無理取鬧,一定要堅持原則。即使孩子哭鬧,父母也不能妥協。孩子哭鬧一番,並不會失去什麼,但規矩就定下來了。孩子六歲之前立規矩,是許多專家研究提出的育兒理念。

    其四,父母有意識地設定一些情境,讓孩子去承擔磨蹭的自然後果。

    比如父母帶孩子去動物園,“恰恰”因為孩子磨蹭,到了動物園卻關門了。以這一“殘忍”的壞結果懲處孩子的拖拉的毛病,孩子下一次自己就會守時了。

    其五,父母要以身作則。

    要想讓孩子有時間觀念,父母做事就得守時。比如有的母親要帶孩子出去玩,孩子早已等得不耐煩了,而母親卻慢慢悠悠地精心化妝。如此,孩子面臨他們不喜的事情時,也會拖拖拉拉。所以父母做事要利落,要給孩子做好守時的榜樣。

  • 3 # 雨後山林靜

    一、和幼兒一起製作生活慣例表。

    這張生活慣例表是由孩子和父母一起來製作的,而不是父母一個人替孩子做的。這種方式可以讓孩子感到是受尊重的,感到被賦予了力量,並且會受到激勵願意與大人合作。一天的時間太長,我們可以把一天的時間分成幾個小的時間段來製作日常慣例表。比如:晨間慣例表或晚間慣例表。可以解決孩子早上不起床或不肯睡覺的問題。與孩子一起把要做的事情寫下來,並且標上序號。明確做事的先後順序。在事情的旁邊,可以與讓孩子畫上一副畫,或者是給孩子在執行過程當中,拍張照片貼在時間的旁邊,這樣孩子一看就明白。有了這張日常慣例表以後,以後就可以問孩子:寶貝,想想看,我們的日常慣例表,下面一項是什麼呢?讓孩子自己去看,慢慢的培養孩子的自律和時間觀念。下面是我自己製作的一張睡前慣例表,供家長們參考。

    二、用沙漏的方法或番茄時鐘法。

    孩子對沙漏還是很感興趣的,因為它們能夠直觀的看到時間就像沙漏一樣一點一點的流逝,在減少。這時,倒計時會讓孩子有緊迫感,現在,幼兒園裡在科學角中就有沙漏,孩子是能理解的。番茄時鐘法,是可以自己設定時間的。在做完一件事後,比如20分鐘後,番茄時鐘會響,會提醒孩子休息一下,進入下一件事情。這樣的話,孩子自己就可以去掌握時間了。比如在玩之前,讓孩子設定好時間,避免玩太久。

    三、當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時,父母要做到和善而堅定。

    父母可以去提醒孩子下面該做什麼事情?但是我們不要帶上自己的情緒。比如,在對孩子說話的時候會表示很生氣,會批評孩子,給孩子一些教訓。認為就是讓孩子感到難受了,他才會聽。我們要對孩子表現出和善,同時,又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是堅持到底的。比如:已經很晚了,孩子不想起床,我們可以問問孩子,寶貝,現在幾點鐘啦?看看你的晨間慣例表,現在要做什麼了?如果是晚上還要說我還想玩。這時我們可以認可孩子的感受,用和善的態度對孩子說:嗯!我知道你還想玩。但是現在很晚了,看看我們的慣例表,我們需要做什麼呢?當孩子還是不想起床時,我們可以堅定地拉著孩子的手幫助他起床。或者給他一個抱抱,又或者用幽默的方式對孩子說:我要撓癢癢囉!孩子通常都會願意配合的。

    四、父母不要嘮叨孩子,要避免懲罰。

    沒有哪一位孩子願意聽父母一遍一遍的嘮叨。當父母長時間去嘮叨孩子的時候,這個時候孩子會自動的遮蔽掉父母的資訊。也就是說,雖然父母一遍一遍在說,但是孩子其實並沒有把這些話聽進耳朵裡。這種方式反而會讓孩子感到反感,從而引起他的反叛。懲罰孩子會讓孩子感到我就是個壞孩子。孩子也會產生逆反心理或報復行為,心想:我就不起床,你能怎樣?因此,父母要避免嘮叨和懲罰。

    五、父母要避免給孩子獎勵。

    為什麼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也不能給他們獎勵呢?因為每次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我們都給孩子一些獎勵的話,這樣會讓孩子喪失內在的成就感和能力感。孩子會逐漸因為想獲取一些物質獎勵而去做一些事情,去滿足父母的要求,而自己本身的動力並不強。但是我們可以給孩子一些鼓勵的話語。比如描述型鼓勵:我看到你今天很早就起床了。感謝型鼓勵:感謝你這麼快就收拾好了東西,沒有讓媽遲到。我們給孩子一個微笑,對孩子點點頭,都表示出對孩子的肯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曾國二藩六戒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