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使肉圓中間是空的
原文:[空心肉圓]:將肉捶碎鬱過,用凍豬油一小團作餡子,放在團內蒸之,則油流去而糰子空矣。此法鎮江人最善。
在《隨園食單》中,袁枚記載了三種肉圓,楊公圓、八寶肉圓、空心肉圓。這三種肉圓,一個比一個神奇,“楊公圓”表面光滑潔白,極為細嫩,可以用吹彈可破來形容,用勺子輕輕一舀,就擓下一塊來,入口即化了,不用俎嚼,順著嗓子自己就滑入胃裡了。“八寶肉圓”從製法到形狀,活脫脫就是楊州獅子頭,但入口一嘗,還有松仁、香蕈、筍尖、荸薺、瓜、姜之類配料,使肉圓的味道及口感都非同一般。而最令人叫絕的是 “空心肉圓”,咬開後,中間盡然是空心的。
空心類菜餚很奇妙,在南方有個空心大麻球,糯米粉加水揉成團分小塊煮熟撈起放入打蛋器,加入泡打粉、食粉、糖、糯米粉倒入清水揉成麵糰,下成劑子團成球、滾滿白芝麻,用手將其按扁成直徑10釐米的圓餅,在表面粘上芝麻仁。鍋入寬油燒至三成熱,用漏勺托住麻球生坯下入油鍋,一隻手拿住漏勺柄,另一隻手拿手勺朝一個方向轉圈式碾壓麻球坯,每轉10圈翻一次面,坯子隨之越碾越大。用手勺不停地將鍋內熱油澆在麻球上,最後盡能膨脹變大如籃球般大小,麻球變成金黃色時撈出控油即可。
山東聊城有個琉璃丸子也是空心的,當地還有個名字叫拔絲疙瘩琉璃饃水晶丸子,是東昌府特產,製法是先燙麵,然後擠成丸子,入油鍋初炸成形後撈出,然後,成形的丸子第二次下入油鍋。奇蹟就在復炸時出現:一個個丸子紛紛“張嘴”吐麵糰。待所有丸子都吐麵糰後撈出,掰去粘附在丸子上的麵糰。這時,丸子都成了空心的,最後,丸子放入油鍋,炸第三遍,至色澤金黃,酥脆可口。隨後,熬糖掛汁,在盆內反覆顛簸降溫,即製作完畢。此菜宛如一顆顆鑲金裹玉的珍珠,玲瓏剔透,形圓如珠,顏色金黃,酥脆香甜,百食不厭。這道菜的原料很普通:麵粉、糖、油,但烹飪技術含量很高,是聊城最具代表性的菜品,成為聊城菜的名片。技法要求要求很嚴,,空心琉璃丸子,作為魯西傳統名菜,已經傳承上百年,可謂一絕。
不過我見到更絕的是北京厚德福的蜜汁葫蘆,這是一家河南風味的館子,他家有四大特色菜:瓦塊魚、龍鬚麵、蜜汁葫蘆、鐵鍋蛋。其中蜜汁葫蘆是先將麵粉用開水燙熟攪拌,加雞蛋繼續攪拌,再加大油攪成硬糊狀。油溫三成半,或高或低都不行,麵糊擠進鍋內,炸至浮起定形,油溫略升高一成,這時只見小面球從一端冒出一個小球呈葫蘆狀,保持油溫炸至金黃,鍋裡放白糖加水熬至快撥絲時,到入蜂蜜炒均,把葫蘆到入裹均出勺,成品色澤金黃,外圓內空,形如葫蘆,外掛蜜汁,酥脆香甜,此菜雖用料普通,但技術要求極高,費工費時,烹製技術獨到,差一點就炸不出葫蘆,就成了個小面球,能讓麵糰自己吐出裡面的麵糰而形成空心葫蘆,也不是隨便什麼人能達到的,掌控面性和油溫恰到好處,是該菜製作的核心技術,這菜在九十年代還能吃到,現在基本見不到了,估計也快失傳了。
剛才聊的比空心大麻球,蜜汁葫蘆等都是純靠手藝製出來的,但要做現在流行的灌湯龍蝦球、空心魚圓等這種菜,成功率會比上面的菜要大些,因為製做這類空心的菜有偷手,實其就是在丸子中間加上餡心,通常不是放大油就是皮凍,原料包入的豬油、皮凍後,待加溫後融化而形成空心。山東有道響玲丸子中間放的就是大油,其製法是把肉餡打好後,在丸子中間加上凍硬的大油和一粒炸花生米,然後入鍋炸熟,中間的大油在炸時化了,油也被炸了出去,只留下花生米,這樣不光中間是空的,而且你一搖中間還有響動,故名響玲丸子。在當地往往以此菜成功與否來評價廚師技術的高低。
空心魚圓則是用皮凍,將新鮮白魚除去魚鱗和內臟,並剃去魚刺,將魚肉剁成魚茸。將魚茸與蛋清、澱粉、調料攪拌均勻後,將肉皮凍成凍切丁,用魚茸包住即成魚圓,放入開水內煮十分鐘後撈出。光滑的魚圓,一經煮沸受熱,餡心融化即成空心魚圓,此菜湖北武漢地區已流傳150 多年。清道光年間出版的《漢口竹枝詞》記載:“休向筵賓誇手段,製出魚圓是空。”
當然餡心不光用肉皮凍,湯裡面還可新增許多內容,灌湯龍蝦球這是一道獲國際金獎的大菜,餡心用蟹肉加雞湯定成凍,取龍蝦肉加肥膘做成茸,蝦肉中加入剁碎的馬蹄,慢慢摔打,讓龍蝦肉更加上勁。透過摔打,蝦肉會更加透亮,做出來的蝦球才會更加圓,包入蟹肉凍成圓球狀。麵包切成小粒自然風乾後,均勻裹在龍蝦球外面,入鍋炸,蟹肉凍受熱融化,咬破就會出現爆漿效果。
《食神》裡星爺做的爆漿撒尿牛丸,中間放的是冷凍好的蝦漿,一咬爆漿也是空的,會爆漿的原因呢,就跟小籠湯包是一樣的道理,裡面的餡料是冰凍過的,在牛丸煮好之後將會呈現湯狀,咬太大力就會噴出湯汁,這就是爆漿!然而現實中的撒尿牛丸可不是星爺發明的,是香港最有名的小吃之一,流傳已經有200多年了,椐傳起源是在清朝順治年間的江南古鎮松江。江南的王氏家族經過特殊的工藝和配方精心研製而成撒尿牛丸。後來,王家後人輾轉到了香港,撒尿牛丸逐漸成為香港特區的名吃,後來又風靡東南亞。可以說這撒尿牛丸是起源於江南,成名於香港。不過這種製法和袁枚記載的空心肉圓有著同工異曲之妙。
下面製做隨園菜空心肉圓:將豬肉捶碎鬱過,用凍豬油一小團作餡子,放在團內蒸之,則油流去,而糰子空心矣。把豬肉捶成肉醬,這製法還真象撒尿牛丸不過一個用豬肉一個用牛肉,肉捶爛後更筋道,當年周星馳在《食神》裡用牛丸當乒乓球打的場面就是描述它的特點。然後加調料醃過,用結凍的一小團豬油做餡,包在肉團中,然後上鍋蒸,豬油遇熱溶化,而肉團裡面就空心。最後袁枚特地說,這種烹製法鎮江人最擅長,而古時松江與鎮江同屬江南,兩地距離也不遠,保不齊這二菜中間還有一些淵源呢。
怎樣才能使肉圓中間是空的
原文:[空心肉圓]:將肉捶碎鬱過,用凍豬油一小團作餡子,放在團內蒸之,則油流去而糰子空矣。此法鎮江人最善。
在《隨園食單》中,袁枚記載了三種肉圓,楊公圓、八寶肉圓、空心肉圓。這三種肉圓,一個比一個神奇,“楊公圓”表面光滑潔白,極為細嫩,可以用吹彈可破來形容,用勺子輕輕一舀,就擓下一塊來,入口即化了,不用俎嚼,順著嗓子自己就滑入胃裡了。“八寶肉圓”從製法到形狀,活脫脫就是楊州獅子頭,但入口一嘗,還有松仁、香蕈、筍尖、荸薺、瓜、姜之類配料,使肉圓的味道及口感都非同一般。而最令人叫絕的是 “空心肉圓”,咬開後,中間盡然是空心的。
空心類菜餚很奇妙,在南方有個空心大麻球,糯米粉加水揉成團分小塊煮熟撈起放入打蛋器,加入泡打粉、食粉、糖、糯米粉倒入清水揉成麵糰,下成劑子團成球、滾滿白芝麻,用手將其按扁成直徑10釐米的圓餅,在表面粘上芝麻仁。鍋入寬油燒至三成熱,用漏勺托住麻球生坯下入油鍋,一隻手拿住漏勺柄,另一隻手拿手勺朝一個方向轉圈式碾壓麻球坯,每轉10圈翻一次面,坯子隨之越碾越大。用手勺不停地將鍋內熱油澆在麻球上,最後盡能膨脹變大如籃球般大小,麻球變成金黃色時撈出控油即可。
山東聊城有個琉璃丸子也是空心的,當地還有個名字叫拔絲疙瘩琉璃饃水晶丸子,是東昌府特產,製法是先燙麵,然後擠成丸子,入油鍋初炸成形後撈出,然後,成形的丸子第二次下入油鍋。奇蹟就在復炸時出現:一個個丸子紛紛“張嘴”吐麵糰。待所有丸子都吐麵糰後撈出,掰去粘附在丸子上的麵糰。這時,丸子都成了空心的,最後,丸子放入油鍋,炸第三遍,至色澤金黃,酥脆可口。隨後,熬糖掛汁,在盆內反覆顛簸降溫,即製作完畢。此菜宛如一顆顆鑲金裹玉的珍珠,玲瓏剔透,形圓如珠,顏色金黃,酥脆香甜,百食不厭。這道菜的原料很普通:麵粉、糖、油,但烹飪技術含量很高,是聊城最具代表性的菜品,成為聊城菜的名片。技法要求要求很嚴,,空心琉璃丸子,作為魯西傳統名菜,已經傳承上百年,可謂一絕。
不過我見到更絕的是北京厚德福的蜜汁葫蘆,這是一家河南風味的館子,他家有四大特色菜:瓦塊魚、龍鬚麵、蜜汁葫蘆、鐵鍋蛋。其中蜜汁葫蘆是先將麵粉用開水燙熟攪拌,加雞蛋繼續攪拌,再加大油攪成硬糊狀。油溫三成半,或高或低都不行,麵糊擠進鍋內,炸至浮起定形,油溫略升高一成,這時只見小面球從一端冒出一個小球呈葫蘆狀,保持油溫炸至金黃,鍋裡放白糖加水熬至快撥絲時,到入蜂蜜炒均,把葫蘆到入裹均出勺,成品色澤金黃,外圓內空,形如葫蘆,外掛蜜汁,酥脆香甜,此菜雖用料普通,但技術要求極高,費工費時,烹製技術獨到,差一點就炸不出葫蘆,就成了個小面球,能讓麵糰自己吐出裡面的麵糰而形成空心葫蘆,也不是隨便什麼人能達到的,掌控面性和油溫恰到好處,是該菜製作的核心技術,這菜在九十年代還能吃到,現在基本見不到了,估計也快失傳了。
剛才聊的比空心大麻球,蜜汁葫蘆等都是純靠手藝製出來的,但要做現在流行的灌湯龍蝦球、空心魚圓等這種菜,成功率會比上面的菜要大些,因為製做這類空心的菜有偷手,實其就是在丸子中間加上餡心,通常不是放大油就是皮凍,原料包入的豬油、皮凍後,待加溫後融化而形成空心。山東有道響玲丸子中間放的就是大油,其製法是把肉餡打好後,在丸子中間加上凍硬的大油和一粒炸花生米,然後入鍋炸熟,中間的大油在炸時化了,油也被炸了出去,只留下花生米,這樣不光中間是空的,而且你一搖中間還有響動,故名響玲丸子。在當地往往以此菜成功與否來評價廚師技術的高低。
空心魚圓則是用皮凍,將新鮮白魚除去魚鱗和內臟,並剃去魚刺,將魚肉剁成魚茸。將魚茸與蛋清、澱粉、調料攪拌均勻後,將肉皮凍成凍切丁,用魚茸包住即成魚圓,放入開水內煮十分鐘後撈出。光滑的魚圓,一經煮沸受熱,餡心融化即成空心魚圓,此菜湖北武漢地區已流傳150 多年。清道光年間出版的《漢口竹枝詞》記載:“休向筵賓誇手段,製出魚圓是空。”
當然餡心不光用肉皮凍,湯裡面還可新增許多內容,灌湯龍蝦球這是一道獲國際金獎的大菜,餡心用蟹肉加雞湯定成凍,取龍蝦肉加肥膘做成茸,蝦肉中加入剁碎的馬蹄,慢慢摔打,讓龍蝦肉更加上勁。透過摔打,蝦肉會更加透亮,做出來的蝦球才會更加圓,包入蟹肉凍成圓球狀。麵包切成小粒自然風乾後,均勻裹在龍蝦球外面,入鍋炸,蟹肉凍受熱融化,咬破就會出現爆漿效果。
《食神》裡星爺做的爆漿撒尿牛丸,中間放的是冷凍好的蝦漿,一咬爆漿也是空的,會爆漿的原因呢,就跟小籠湯包是一樣的道理,裡面的餡料是冰凍過的,在牛丸煮好之後將會呈現湯狀,咬太大力就會噴出湯汁,這就是爆漿!然而現實中的撒尿牛丸可不是星爺發明的,是香港最有名的小吃之一,流傳已經有200多年了,椐傳起源是在清朝順治年間的江南古鎮松江。江南的王氏家族經過特殊的工藝和配方精心研製而成撒尿牛丸。後來,王家後人輾轉到了香港,撒尿牛丸逐漸成為香港特區的名吃,後來又風靡東南亞。可以說這撒尿牛丸是起源於江南,成名於香港。不過這種製法和袁枚記載的空心肉圓有著同工異曲之妙。
下面製做隨園菜空心肉圓:將豬肉捶碎鬱過,用凍豬油一小團作餡子,放在團內蒸之,則油流去,而糰子空心矣。把豬肉捶成肉醬,這製法還真象撒尿牛丸不過一個用豬肉一個用牛肉,肉捶爛後更筋道,當年周星馳在《食神》裡用牛丸當乒乓球打的場面就是描述它的特點。然後加調料醃過,用結凍的一小團豬油做餡,包在肉團中,然後上鍋蒸,豬油遇熱溶化,而肉團裡面就空心。最後袁枚特地說,這種烹製法鎮江人最擅長,而古時松江與鎮江同屬江南,兩地距離也不遠,保不齊這二菜中間還有一些淵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