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柚子愛民謠

    教師的職業倦怠,是由於教師長期持續疲勞和壓力的積累以及缺乏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而產生的疲憊、厭倦和挫敗的情緒感受和心理狀態。這是一種消極的心態。表現為工作不開心、感到生活沒意思、認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認可,充滿壓力感、疲憊感、挫敗感教師職業倦怠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病毒。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是正常的,就如同人們常常會患感冒一樣,而優秀的教師最容易產生職業倦怠。產生職業倦怠只是人生的一個交叉路口。如果處理得當,或許能夠找到教育人生的新方向,將危機化為轉機,還能將轉機變為再一次成長的契機。那麼,如何克服教師職業倦怠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努力: 一、保持一顆平常心。 有的教師具有遠大的教育理想和飽滿的工作熱情,有比較高的目標。一旦工作一時停滯不前,或者工作壓力加大,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一個人的時間、精力和能力有限,不是人人都可以攀登珠穆朗瑪峰的。需要教師量力而行,正視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對自己要求要適度,不要過高,適當評價自己的工作,對自己不要求全責備。順境時,心態平和;逆境中,心態冷靜。時時保持一顆平常心。 二、重新燃起激情之火。 要克服職業倦怠,就必須重新燃起激情之火。教育需要激情,因為教育是心靈的對話,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是以心激心,以情激情的活動。激情,使教育富有感召力、震撼力,使教育增添光彩,也使教師煥發青春,精神抖擻地工作。於漪說:激情是教師必不可少的素質。美國學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個教師》中說:想要成為好教師可能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偉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賦,這是無法傳播的。然而,偉大的教師一定是激情的教師。這種激情指對生命的熱烈擁抱,對世界的強烈熱愛,對夢想的執著追求,對一切未知的不屈不撓的追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具有激情,克服職業倦怠就是輕而易舉的了。 三、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獲得新的成就感,取得新的成績。 這是克服職業倦怠的良方。自己的專業水平不斷提高,從一個高度躍向一個新的高度,工作得到領導的器重,同事的讚歎,學生的認可,家長的肯定,就會獲得新的成就感。而獲得了新的成就感,就會更加興致勃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研究中去,從而進一步提高水平。這樣形成了良性迴圈,職業倦怠自然就銷聲匿跡了。 四、豐富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質量。 教育的本質是讓受教育者享受幸福,追求幸福。這樣,從事教育的教師就應該首先享受幸福,成為幸福的人。而我們過多地要求教師做蠟燭,做火炬,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實在過於悲壯悲涼。老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往往犧牲了自己的時間,犧牲了自己的健康,甚至犧牲了自己的家庭,犧牲了自己孩子的前途。成年累月奮戰在教育第一線。這樣心靈枯竭,一遇到特殊情況,自然會產生倦怠感。要改變這樣狀況,教師應該在緊張之餘,聽聽音樂,跳跳舞,參加體育鍛煉,節假日偕同家人外出旅遊,豐富自己的生活,用幸福塑造幸福,用美好引導美好。 五、不斷創新。 有的老師工作五年、十年,拿到了相應的職稱,覺得教材吃透了,教法掌握了,於是,按部就班,亦步亦趨,心甘情願地重複昨天的故事,產生了年年月月花相似的感覺,職業倦怠自然而然就應運而生了。其實,教育是永遠年輕的事業,教育的每一天都是一首雋永美麗、動人心魄的詩;教育的每一天都有夢讓人憧憬的夢,引人不懈拼搏的夢。教師相信孩子的心靈是蔚藍的、浩瀚的,孩子們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每一天都在成長具有這樣觀念的教師會有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就會不斷創新,即使是教過幾遍的教材,也要重新思考,重新備課。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相信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會譜寫出嶄新的教育樂章。 六、給自己的心靈放假,給自己以一定的休閒。 職業倦怠令人心力交瘁、倍感痛苦,是導致某些教師的職業生命不能健康、和諧發展的罪魁禍首。為此,我們不能連年累月地眼睛一睜,忙到熄燈。人如果過於緊張,過於疲勞,就會影響身心健康。教師的工作越來越為社會所重視,越來越為家長所重視。家長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的壓力越來越大,這是不爭的事實。教師要善於做到勞逸結合,有張有弛,給自己以一定的休閒,比如,上完課後,不要急於伏案工作,可以閉目養神,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徹底休息十分鐘八分鐘。一週內,找個適當時機,給心靈放一會兒假。這樣做有利於調整心態安撫心靈緩解壓力。 七、要寬容,廣交友。 教育之路不會永遠一馬平川、豔陽高照、掌聲雷動,優秀教師取得成績後,難免遇到諷刺、挖苦,甚至無中生有的誹謗,這對職業倦怠無疑是火上澆油。怎麼辦?要寬容,要大度。最好能做到化干戈為玉帛,相逢一笑泯恩仇。還可以交幾個知心朋友。促膝談心,傾心相助,互相鼓勵,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敞開心扉,向朋友傾訴煩惱苦悶。這樣心靈的天空會雨過天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選擇專業應該出於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