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貓頭1987
-
2 # 張細水
明朝亡,內憂困擾。與歷史上各個封建王朝一樣,吏治腐敗、民不聊生,最終官逼民反,斷送了三百年王朝。
清朝亡,外患嚴重。鴉片戰爭使清政府背上了債務負擔的同時,鴉片的進口使白銀大量流出。在此影響下,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損傷了滿清統治的根基,漢人開始上位。之後的甲午戰爭、八國聯軍、日俄戰爭,使民智初開,有識之士開始學洋務,向日本拜師,渴望中華文明重新輝煌。在慈禧死後甚至死前,清政府已經有從封建主義君主制向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轉變的動作。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抓的汪精衛居然在公開審理下只被判關了幾個月。這是明顯的清政府向革命黨示好,想和平過渡到君主立憲制的體現。不過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復我中華口號深入人心,已經不會給清政府機會了。
-
3 # 雁過留聲178071574
所有的歷史都是在重複著過去發生過的事情...君不見,連帝王們基本上也都在如何統治臣民上,手段與殘念幾乎也沒多大不同!
-
4 # 葉子陶
歷代王朝滅亡的規律都有跡可循。不僅僅是明清兩朝。
第一,王朝階級固化,歷代王朝統治階級跟平民階級,不協調,要麼統治階級發展過快不能適應平民階層的步伐,要麼統治階級跟不上平民階層的發展速度。正常的社會應該統治階級跟平民階級互有流動。
第二,歷朝歷代都沒有法律制約,或者說法律有制定,而缺乏人員執行,更有甚者無人執行法律,法律成一紙空文。統統由某一個人或者欽差大臣說的算。
第三,人治大於法治,或者有法治而無人治。其正常的應該是人治與法治平衡,再好的法律也需人執行。而人沒有法律的制約,也會由發展而變成膨脹。甚至推毀法治。
-
5 # 關河南望
對於我們的歷史來說,真正決定事物走向的永遠是內因而不是外因。就像17世紀中葉全球範圍的小冰河期,對中國和歐洲的影響就完全不同。明朝的滅亡,除了氣候變化這個外因外,還有著土地兼併這個內因,土地兼併與氣候變化一起,才導致了明王朝被農民起義和滿清滅亡的局面。
事實上自從中央集權的帝制中國以來,中國就陷入了一個經濟和政治上的死迴圈之中。沒有一個王朝能連續維持統治長達300年,唯有的兩個超過300年的朝代,漢朝和宋朝中間也經歷了全國性的動亂和法統上的斷代。而距離我們最近的明清也是一樣,我們仔細研究史料,就會發現,每一個王朝末年都會有土地兼併和因此引起的農民起義,這就是封建時代滅亡的規律。
明朝末年,嚴重的土地兼併加之千年不遇的小冰河期使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人雖然一直被圍剿,但卻一直在生存。所謂英明神武的我大清也不過是恰逢其會罷了。 而清朝末年,太平天國運動更是轟轟烈烈,起義軍提出:“有田同耕,有飯同時,無處不均勻,無處不飽暖”的思想。太平軍制定的《天朝田畝制度》更是從根本上否認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合理性。也是沉重的打擊了反動的滿清賣國政權,這才使統治者們不得不使用漢族官僚和軍隊,造成其最終的滅亡。
清朝的雍正帝曾經再次向士紳階層宣戰,宣佈實行“士紳一體當差”,即士紳也要像農民一樣繳納賦稅。雍正的著眼點是讓士紳像農民一樣納稅,用徵稅的方式縮減貧富差距,併為國家增添更多的稅源。雖然雍正的改革並沒有直接觸及土地兼併,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卻能緩解這一現象。 但是,即使雍正貴為皇帝,而且心狠手辣,但是依然遭到了所有大臣的一致反對,就連平日裡分文不貪的清流也加入到反對的行列,理由竟然是讀聖人書的學子就該和老百姓不一樣。想當年清朝強令他們剃髮易服時,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如此的順從,但是一旦觸怒到他們的核心經濟利益,他們卻連殺頭都不怕,寧死也要苦諫,可見當時士紳階層的流氓與無恥。
到了雍正死後,他的兒子乾隆為了討好士紳階層親手廢掉了他老爹的心血。不出所料,大清王朝的衰敗正是從乾隆開始。事實上,到了滿清的後期,對我們的國家來說就是,滿清非死不可,必須要革命,不革命不足以推翻腐朽計程車紳階層和這吃人的制度,最終,在轟轟烈烈的大革命下,土地兼併終於隨著士紳階層的消亡以及土地私有制的結束而成為了歷史,這種歷史的必然性才宣告走完了它的段落。
-
6 # 小小小無語
其實中國自從秦漢以來都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高度集權社會。無論哪個朝代哪個皇帝都是如此。因此中國兩千多年都在一個王朝興衰交替的輪迴之中。
而這樣的模式是一直加強的,秦漢時候尚有東周遺風貴族勢力很大,魏晉時期也有世家勢力制衡皇帝。但是經過唐宋革命後一切都被幹爛,皇帝越來越集權。到了明清改土歸流把所有土司、宗族等基層勢力也徹底瓦解後,皇帝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獨夫。
因此這樣的模式只能僵化,而且是越來越僵化。各朝各代做的事無非是加強中央集權和皇權專制,以及加強對民眾的管控,所以編戶齊民工作都是一直在做的。
這種模式下的民眾最大的特點就是規模化馴服化,如果民眾起來鬧事並且鬧得驚天動地,就說明這個朝廷已經爛的徹底了。
不管是秦漢魏晉南北朝改善隋唐宋元明清,朝代的滅亡都無外乎是中央管控力度差了、朝廷運作僵化腐化、百姓吃不飽活不下去了。
-
7 # 海盜金銀島
明、清兩朝滅亡規律有以下幾點:
一、氣候發生重大變化,處於小冰河期。
二、土地兼併日益嚴重化。
三、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度是政治與經濟發展的桎梏。“耕者有其 田”、“均平富”是幾千年農耕文明社會農民起義不斷大規模興起的重要決定性因素。
四、明、清兩朝“閉關禁海”舉措,在大航海時代,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業已發生了重大變革,列強環伺,外部因素介入。
回覆列表
都是土地兼併嚴重產物,廣大人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社會矛盾越來越嚴重,達到了不可調和的程度。起義成了農民最低階最原始得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