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貓眼觀史

    早在春秋時期開始,戴帽子就已經成為了中原文化區別於蠻夷文化的一種標誌了,雖說經歷了戰國動亂的時期,但是行冠禮和對冠服的重視卻一直延續到秦漢時期,即使到了清初都還保留著這些文化,因為清朝開始剃髮易服才導致逐漸丟失了這項傳統文化。

    很多時候我們會進入一個誤區,總是看電視,認為只有書生才會戴帽子,其實不是的,基本上只要是成年男子,那都是要戴帽子的,這裡說戴帽子有些不專業。

    應該說幾乎所有的成年男子都要戴冠、帽、巾,這三個指的都是帽子,但是大多是針對漢族人的。

    那麼古人戴冠、帽、巾又有著什麼樣的寓意呢?

    1、成年的象徵;古代男子都會在20歲的時候舉行冠禮,和我們現在說的成年禮差不多一個意思,即使是平百姓民也要包裹頭巾,所以古代人認為二十歲時弱冠之年。

    2、禮儀教化的象徵;比如在重要場合下必須戴冠,而免冠則是表達歉意或者是在勸諫的時候,好比現如今我們如果很敬重一個人,你在他面前肯定是有帽子就摘帽子,有眼鏡就摘眼鏡。

    3、地位的象徵;其實古人戴的帽子也很有講究,士族才會佩戴冠、平民用巾、罪犯是不允許戴冠的。

    4、上面也提到過的,就是漢族民族的象徵。

    不過這些禮儀到了清朝時期,尤其是到了乾隆年間,大家都留著長長的辮子,看起來光頭的比較多文化不一樣,導致很多人開始沒有再佩戴冠、帽、巾,不過很多有身份地位的還是會佩戴的。

    而這些所謂的冠、帽、巾也在不斷的演變。

  • 2 # 明明麻麻

    沒什麼特別寓意吧,古代男人都留髮,必須用頭巾或帽子把頭髮包起來。

    只有遠離中原、文化落後的地區,才以披髮為常。

    所以“披髮左衽(ren)”是有別於漢人的夷狄人的標識,羋月的後老公就是披髮左衽的標準野蠻人。

    不知“帽子”這個詞何時出現,至少秦漢時期,文獻中還都是採用“頭衣”和“元服”的說法,因為元本指頭。

    頭衣和元服都是統稱。細分起來,上古貴族男子的頭衣有冠、冕、弁(bian)。

    冕是天子、諸侯、大夫的祭服,特徵是冠上有一塊長方形的板,板的前沿還可以掛一串串的小圓玉(旒),兩側可以懸彩色的絲絛,蠻漂亮的。冠有冠圈,上面有一根不寬的冠梁,從前到後覆在頭頂上,作用是束縛頭髮同時也很美觀。皮弁類似現代的瓜皮帽,爵弁形制與冕略同,無旒(liu)。

    看來羋月的初戀情人黃軒小哥哥和羋月的老公秦惠文王戴的都是冠了。

    《禮記》有云:“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男子長到二十歲要行冠禮,戴冠並且另取別名。

    行冠禮時有很繁縟(ru)的儀節,少年男子一經行過冠禮,社會和家庭就按成人的標準要求他了,所以古人把戴冠看成一種禮。

    先秦時代的貴族社會中,冠是貴族的常服,當冠不冠是“非禮”的。

    所以《左傳》記述衛國內亂,孔子的弟子子路被人砍斷了系冠的纓,他說“君子死,冠不免。”就停下戰鬥“結纓”,被對方殺死了。

    不僅貴族如此,有“教養”的平民也如此。《後漢書·馬援》載,馬援未做官時“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廬”。馬援很尊敬寡居的嫂子,不戴帽子就不進入廬舍,可見有學問的讀書人平時也很注重禮節。

    所以作為儒教弟子,書生們把先賢奉為楷模,把《禮記》奉為經典,處處講究禮儀,日常生活中戴冠應當是天經地義的吧,不戴冠倒不正常了。

    那古代漢人有沒有可以不戴冠的呢?

    有。

    古人不帶冠的只有四種人:小孩、罪犯、異族人和平民。

    古人不剪髮。小孩二十歲之前垂髮,頭髮長了,緊靠髮根扎一起披散於後,叫總髮。紮成左右兩束,叫總角。

    罪犯被髡(kun)刑也就是剃去頭髮,光頭自然不用頭衣。和尚不用說了,用青布束頭的是奴隸。

    平民一般不帶冠。但也有留全發,上罩頭巾,稱為幘(ze)。應劭《漢官儀》上說:“幘者古之卑賤者執事不冠者之所服也。”

    《漢書·東方朔傳》記載,館陶公主帶著情夫董偃去見漢武帝,董偃“綠幘傅韠(bi)伏殿下”。董偃戴著綠頭巾和射箭用的護臂套袖跪伏在殿下。顏師古注:“綠幘,賤人之服也”(綠頭巾有特殊含義要到元代)。董偃的衣著表示自己是以奴僕身份謁(ye)見武帝,其實他平時揮金如土,根本不是這種打扮。

    古代的巾,與我們現在說的手巾毛巾不是一類東西。

    比如大家熟知的羽扇綸巾的“綸巾”,後世又稱“諸葛巾”,也是一種冠。最著名的代言人當然是陸毅哥哥了。

    下面這種是偽“綸巾”,大家不要被騙了,羽扇倒是真的。不過在我印象中,古代讀書人最多就是這種頭上包塊布的造型,可能不見客的時候,在家裡比較隨意吧。有客人到可以隨時扣上帽子。

    隋唐最流行的是幞(fu這個字好坑爹)頭,因為幞頭常用的紗羅是青黑色,所以俗稱“烏紗帽”。幞頭系在腦後的兩根帶子稱為幞頭腳。

    這個形象大家一定不陌生。

    “四方巾”是明代的一種四方形的帽子,難道是《倩女幽魂》中寧採臣戴的這種?和萬字巾好像。

    古代男人真麻煩,比現代男士騷包多了。現代男士進屋不脫帽的十有八九是禿頭。

    所以,古代書生帶帽子的恐怕不是一些,而是全部都要戴吧。

    不戴帽何以標識讀書人的身份呢?

    至於元代清代的書生戴不戴帽子,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個可不好說了。

    哈哈!一派胡言,多多包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什麼創業的歷史,能否跟新人講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