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鹼體質”不是騙局,“酸鹼體質”的確存在,只是稱呼不同。飲食引起的低水平的代謝性酸中毒,就是華人稱的“酸性體質”,飲食引起的低水平的代謝性鹼中毒,就是華人稱的“鹼性體質”。有些人拿70年代的酸鹼認知來忽悠現代人實在不應該。
例如,一個尿酸值200umol/L的人與一個800umol/L的人,他們酸鹼平衡狀態是一樣嗎?肯定不一樣。糖尿病人、癌症病人、高血壓、骨質疏鬆人群就是體內固定酸如乳酸過負荷,他們酸鹼平衡嗎?當然不平衡。
有證據證實飲食會影響人體酸鹼平衡嗎?
當然有,摘錄,臨床參考書《酸鹼失衡及治療》160頁【改變飲食酸負荷對健康人血漿酸鹼組分的影響:介入性研究】
[我們曾在絕經期婦女中進行了一項研究,受試者進食恆量淨產酸食譜。我們向食物中新增碳酸氫鉀(KHCO3)直至可以觀察到NEAP(內源性酸的淨生成)下降(使用RNAE衡量)。開始血pH為7.39,血漿([HCO3-]碳酸氫根)23.7mmol/L,RNAE(腎臟酸排洩淨值)71mmol/d。加入[KHCO3] (碳酸氫鉀)18天后(60~120mmol/d),pH增加了0.02,[HCO3-](碳酸氫根)增加了1.8mmol/L,RNAE(腎臟酸排洩淨值)下降至13mmol/d。儘管[HCO3-]的絕對值仍在臨床接受的正常值範圍內,但是其變化與RNAE(腎臟酸排洩淨值)成反向關係。停止新增KHCO3後,所有的檢測指標恢復至以前水平。
綜上所述,健康人習慣性進食淨產酸的食物時通常產生一種慢性低水平的代謝性酸中毒的狀態,其嚴重程度與飲食引起的NEAP(內源性酸的淨生成)產生的多少直接相關。]
痛風患者攝入鹼(如小蘇打)可以減少痛風發作,攝入酸(如啤酒、海鮮)容易導致痛風發作。
摘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醫科大學教科書《病理生理學》(第41頁),
[體液中的酸性和鹼性物質可以來自體內的細胞分解代謝,也可以從體外攝入。酸性物質主要透過體內代謝產生,鹼性物質主要來自食物。]
[(1)揮發酸(volatile acid):糖、脂肪、蛋白質在分解代謝中,氧化的最終產物是CO2 , CO2與水結合生成碳酸。碳酸可釋放H+(氫離子),也可形成氣體CO2,從肺排出體外,所以稱之為揮發酸。
(2)固定酸(fixed acid):這類酸性物質不能變成氣體由肺撥出,而只能透過腎由尿排出。固定酸主要包括:蛋白質分解代謝產生的硫酸、磷酸和尿酸;糖酵解生成的甘油酸、丙酮酸和乳酸,糖氧化過程生成的三羧酸;脂肪代謝產生的β-羥丁酸和乙醯乙酸等。機體有時會攝入一些酸性食物,或服用酸性藥物氯化銨、水揚酸等。成為酸性物質的另一來源。一般情況下,固定酸的主要來源是蛋白質的分解代謝,因此,體內固定酸的生成量與食物中蛋白質的攝入量成正比。]
酸性食物會影響人體健康嗎?
酸性食物可以引起低水平的代謝性酸中毒,並危害人體健康。摘錄,《酸鹼失衡及治療》157頁 [這裡我們討論的是攝取典型的現代美國食物的人們的酸鹼生理學問題,由於這些食物的性質以及老齡化的效應,很多原本健康的成年人經受了慢性、進行性的、有害健康的高氯性代謝性酸中毒。同時我們發現這些人從現代食譜中獲取的營養不能使機體出現遺傳選擇上理想的輕度鹼性代謝性的內環境。現代食譜引起的代謝性酸中毒源於攝入HCO3-(碳酸氫根)和H+(氫)的失衡。]
現代食譜引起的低水平的代謝性酸中毒能導致疾病嗎?
酸性食物引起的低水平的代謝性酸中毒,華人稱“酸性體質”能夠導致疾病。酸鹼專家證實人類更適應鹼性為主的飲食。摘錄,臨床參考書《酸鹼失衡及治療》158頁[現代社會的食譜引起代謝性酸中毒,反應了由前農業時代狩獵-採集型鹼性食譜向現代農業時代酸性食譜過度的趨勢,在酸性食物中最多攝入的植物性食物——穀類代謝產酸。我們證實人類更適應的是狩獵-採集型的食譜,這是原始人類進化中產生的一種適應性。食譜的變化開始於一萬年前的農業發明,如此短的時間無法使人類遺傳決定的代謝機制發生相應變化。從進化角度講,我們認為生物學上自然的和最佳的酸鹼狀態應該是輕度的代謝性鹼中毒,這種自然狀態源於食物代謝後產生剩餘鹼。
基於以上原因,我們不得不判斷與產生HCO3-前體多於H+前體的食譜相比,現代食譜引起的代謝性酸中毒對血漿酸鹼組分的影響有多嚴重。由於食物中HCO3-前體大部分為K+(鉀)鹽(如枸櫞酸鉀),現代食譜引起的慢性酸中毒與慢性營養性K+和HCO3-缺乏共存。
我們將討論一些由前農業時代向後農業時代轉變過程中,食物變化導致的病理狀態;闡述食物引起的,隨年齡增長而加重的代謝性酸中毒狀態,缺乏鹼中毒的狀態,同時伴有食物中K+(鉀)缺乏;以及以上情況對老齡相關疾病,如骨質疏鬆、泌尿系統結石、高血壓、卒中、腎功能不全等的致病作用。]
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和離子構成,離子帶電和分酸鹼。有的離子帶正電,有的離子帶負電,有是酸性離子,有的是鹼性離子。活的生命體必須具有適宜的酸鹼度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代謝。
斯萬特·阿列尼烏斯1884年提出的離子解離理論和酸鹼理論已有130多年,酸鹼理論是西醫的基礎性理論。
酸鹼體質是存在的,但是稱呼不同,飲食引起的低水平的代謝性酸中毒和代謝性鹼中毒,就是華人稱呼的“酸鹼體質”。
“酸鹼體質”不是騙局,“酸鹼體質”的確存在,只是稱呼不同。飲食引起的低水平的代謝性酸中毒,就是華人稱的“酸性體質”,飲食引起的低水平的代謝性鹼中毒,就是華人稱的“鹼性體質”。有些人拿70年代的酸鹼認知來忽悠現代人實在不應該。
例如,一個尿酸值200umol/L的人與一個800umol/L的人,他們酸鹼平衡狀態是一樣嗎?肯定不一樣。糖尿病人、癌症病人、高血壓、骨質疏鬆人群就是體內固定酸如乳酸過負荷,他們酸鹼平衡嗎?當然不平衡。
有證據證實飲食會影響人體酸鹼平衡嗎?
當然有,摘錄,臨床參考書《酸鹼失衡及治療》160頁【改變飲食酸負荷對健康人血漿酸鹼組分的影響:介入性研究】
[我們曾在絕經期婦女中進行了一項研究,受試者進食恆量淨產酸食譜。我們向食物中新增碳酸氫鉀(KHCO3)直至可以觀察到NEAP(內源性酸的淨生成)下降(使用RNAE衡量)。開始血pH為7.39,血漿([HCO3-]碳酸氫根)23.7mmol/L,RNAE(腎臟酸排洩淨值)71mmol/d。加入[KHCO3] (碳酸氫鉀)18天后(60~120mmol/d),pH增加了0.02,[HCO3-](碳酸氫根)增加了1.8mmol/L,RNAE(腎臟酸排洩淨值)下降至13mmol/d。儘管[HCO3-]的絕對值仍在臨床接受的正常值範圍內,但是其變化與RNAE(腎臟酸排洩淨值)成反向關係。停止新增KHCO3後,所有的檢測指標恢復至以前水平。
綜上所述,健康人習慣性進食淨產酸的食物時通常產生一種慢性低水平的代謝性酸中毒的狀態,其嚴重程度與飲食引起的NEAP(內源性酸的淨生成)產生的多少直接相關。]
痛風患者攝入鹼(如小蘇打)可以減少痛風發作,攝入酸(如啤酒、海鮮)容易導致痛風發作。
摘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醫科大學教科書《病理生理學》(第41頁),
[體液中的酸性和鹼性物質可以來自體內的細胞分解代謝,也可以從體外攝入。酸性物質主要透過體內代謝產生,鹼性物質主要來自食物。]
[(1)揮發酸(volatile acid):糖、脂肪、蛋白質在分解代謝中,氧化的最終產物是CO2 , CO2與水結合生成碳酸。碳酸可釋放H+(氫離子),也可形成氣體CO2,從肺排出體外,所以稱之為揮發酸。
(2)固定酸(fixed acid):這類酸性物質不能變成氣體由肺撥出,而只能透過腎由尿排出。固定酸主要包括:蛋白質分解代謝產生的硫酸、磷酸和尿酸;糖酵解生成的甘油酸、丙酮酸和乳酸,糖氧化過程生成的三羧酸;脂肪代謝產生的β-羥丁酸和乙醯乙酸等。機體有時會攝入一些酸性食物,或服用酸性藥物氯化銨、水揚酸等。成為酸性物質的另一來源。一般情況下,固定酸的主要來源是蛋白質的分解代謝,因此,體內固定酸的生成量與食物中蛋白質的攝入量成正比。]
酸性食物會影響人體健康嗎?
酸性食物可以引起低水平的代謝性酸中毒,並危害人體健康。摘錄,《酸鹼失衡及治療》157頁 [這裡我們討論的是攝取典型的現代美國食物的人們的酸鹼生理學問題,由於這些食物的性質以及老齡化的效應,很多原本健康的成年人經受了慢性、進行性的、有害健康的高氯性代謝性酸中毒。同時我們發現這些人從現代食譜中獲取的營養不能使機體出現遺傳選擇上理想的輕度鹼性代謝性的內環境。現代食譜引起的代謝性酸中毒源於攝入HCO3-(碳酸氫根)和H+(氫)的失衡。]
現代食譜引起的低水平的代謝性酸中毒能導致疾病嗎?
酸性食物引起的低水平的代謝性酸中毒,華人稱“酸性體質”能夠導致疾病。酸鹼專家證實人類更適應鹼性為主的飲食。摘錄,臨床參考書《酸鹼失衡及治療》158頁[現代社會的食譜引起代謝性酸中毒,反應了由前農業時代狩獵-採集型鹼性食譜向現代農業時代酸性食譜過度的趨勢,在酸性食物中最多攝入的植物性食物——穀類代謝產酸。我們證實人類更適應的是狩獵-採集型的食譜,這是原始人類進化中產生的一種適應性。食譜的變化開始於一萬年前的農業發明,如此短的時間無法使人類遺傳決定的代謝機制發生相應變化。從進化角度講,我們認為生物學上自然的和最佳的酸鹼狀態應該是輕度的代謝性鹼中毒,這種自然狀態源於食物代謝後產生剩餘鹼。
基於以上原因,我們不得不判斷與產生HCO3-前體多於H+前體的食譜相比,現代食譜引起的代謝性酸中毒對血漿酸鹼組分的影響有多嚴重。由於食物中HCO3-前體大部分為K+(鉀)鹽(如枸櫞酸鉀),現代食譜引起的慢性酸中毒與慢性營養性K+和HCO3-缺乏共存。
我們將討論一些由前農業時代向後農業時代轉變過程中,食物變化導致的病理狀態;闡述食物引起的,隨年齡增長而加重的代謝性酸中毒狀態,缺乏鹼中毒的狀態,同時伴有食物中K+(鉀)缺乏;以及以上情況對老齡相關疾病,如骨質疏鬆、泌尿系統結石、高血壓、卒中、腎功能不全等的致病作用。]
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和離子構成,離子帶電和分酸鹼。有的離子帶正電,有的離子帶負電,有是酸性離子,有的是鹼性離子。活的生命體必須具有適宜的酸鹼度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代謝。
斯萬特·阿列尼烏斯1884年提出的離子解離理論和酸鹼理論已有130多年,酸鹼理論是西醫的基礎性理論。
酸鹼體質是存在的,但是稱呼不同,飲食引起的低水平的代謝性酸中毒和代謝性鹼中毒,就是華人稱呼的“酸鹼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