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羅老頭89

    造出重力室還不容易,只要2個對稱室 繞軸運動就可產生比較大的重力,飛行員、航天員都是這樣訓練出來的。

    造出無重力室比較難,短期的無重力室可在飛機自由落體時才能實現,而要長期無重力,那只有在人造衛星上才能實現。

  • 2 # 七流散人

    我想題主所想的是那種依靠增加引力而造出的重力室,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是製造不出來的,但是重力本質上是一種力,可以透過模擬超重狀態製造出。

    例如一種叫做超重飛機的用於宇航員訓練的特殊飛機,就可以透過飛機加速向上拉昇製造出超重狀態,飛機加速降落實現失重,也就相當於重力實驗室了。

    另外,還可以利用物體繞軸旋轉時產生的離心力來模擬重力,這種方式可以透過高速旋轉製造出數倍重力的重力室,這種方式也通常用於宇航員適應超重狀態的訓練。

    比入用於訓練宇航員超重耐力訓練的離心機,宇航員進入離心機末端的艙室,透過離心機的旋轉模擬超重,旋轉速度越快,超重效果越強。

    在科幻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利用離心力模擬重力的飛船,這種飛船以目前人類的科技,完全可以製造出來,比如星際穿越中的那個不斷旋轉飛行的飛船。

  • 3 # 外星人不流眼淚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時間上午9時07分,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從拜科努爾發射場起飛,在最大高度為301公里的軌道上繞地球一週,歷時1小時48分鐘,於上午10時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薩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區,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載人宇宙飛行,實現了人類進入太空的長久願望。

    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溫·奧爾德林乘“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實現了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千年夢想。

    這兩次震憾人心的前蘇聯和美國的宇航探索拉開了人類開始向宇宙更遠地方探索的序幕,如今人類正向火星,這個給人以無限遐想的遙遠紅色星球進發。

    但近七十年來,在人類空間探索研究科學家面前也始終橫亙著一個巨大的難題,這就是如何在宇航載人飛行器內,甚至在外太空星球上建立一套適合我們人類宇航員或乘員生理需要的重力環境。

    零重力環境會對乘員的健康產生一系列不利影響,比如骨密度下降、肌肉流失和視力減退,甚至會對免疫系統產生不利影響。在太空飛行過程中,宇航員很難保持平衡,睡眠受到影響,心臟血管功能趨於緩慢,還會出現腸胃氣脹、眩暈、沮喪和乏力。科學家在過去50多年進行的實驗顯示,宇航員絕大多數的不適症狀都由零重力環境導致。

    人類需要建立類地球重力環境,但以我們目前科技水平可以仿造出這種環境或重力室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重力環境或重力室的確切定義。

    重力環境或重力室其實是一種能在太空或自由落體的環境下模擬地球重力效果的人造重力室或環境。

    人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是地球與人本身的萬有引力產生,在外太空飛船或空間站上產生與地球類似的重力環境需要象地球這樣體積的物體,這顯然不可能。

    為此科學家想到了用離心力來模擬萬有引力,他們的辦法是利用旋轉產生離心力,儘管二者力的產生方式不同,但沒有本質區別。

    科學家進一步設想了一種巨型旋轉空間站,它能透過太空船整體或區域性的旋轉讓太空船乘員感受離心力,從而模擬地球重力環境。但這種想法並不符合空間站的要求,因為其一,國際空間站需要維持科研所必需的失重環境;其二,實現上述目的需要有特殊的旋轉和密封裝置,這不僅增加了空間站重量,同時還使空間站的設計、製造、可靠性和安全性帶來極大困難;其三,旋轉環境給空間站上科研人員的具體實驗操作帶來不利影響,比如它會對人的方位感覺器官帶來不適,還對被實驗物的固定和實驗人員的操作等增加額外難度。為解決上述設想帶來的高成本,高複雜和大重量問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後來利用一臺小型離心機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他們讓國際空間站上的類似物品和固定在這些物品上面的宇航員一同隨離心機旋轉,從而模擬產生重力。但這種裝置仍然會讓人產生運動性疾病,因此這種採用離心力方案迄今仍然是一個美好的夢想而已。

    人造重力室是否有別的辦法?比如採用磁力的辦法,答案同樣是不可行的。

    有人曾設想在空間站內建立磁場,乘員穿上鐵磁性衣服,由此使人體和磁場產生引力。這種辦法顯然也有很大的侷限和缺陷,因為磁力不會對構成人體本身的微生態環境產生引力,反而它可能對人體的微生態環境,空間站內環境,比如各種儀器儀表以及被實驗物件產生不利干擾。

    我個人認為不管人類如何奇思妙想地製造各種類地球重力環境,其設想在目前甚至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實現。因為目前人類對萬有引力、強作用力、弱作用力和電磁力之間的本質並沒有徹底解釋清楚。在我看來,物理學傢什麼時候徹底搞清了這四種力的本質,什麼時候我們才有可能談論建立符合人類實際的人造重力環境。

    我們也許應該換一條思路,即然我們無法在太空中產生類地球重力環境,人類為何不將地球設計打造成一座飛船,採用核能或取之不盡的太陽能為能源的類火箭噴射驅動方式,使其產生脫離太陽的逃逸速度,在將來地球受到巨大隕石或外來星球的撞擊時也許我們將帶著地球這個我們早已適應的環境一同飛向宇宙的深處。這也許在將來是可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又到吃粽子的時候,你是甜黨還是鹹黨?你愛吃哪種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