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機器貓tracyo716
-
2 # 周鴻煒
職業規劃提供更多人才與職業目標連結的路徑,不是“藥到病除”的神醫
寫在前面
職業規劃如果不定義可量化的評價指標來判斷“好壞”,再好的答案也不能幫助題主撥雲見日擺脫迷茫。就像大*點評上的一個餐館,有人給了好評,有人給了差評。同樣的規劃方案,對於題主可能是滿分,對於別人可能是一文不值。職業規劃更多是像諮詢服務,開啟一扇窗,拓寬一條路,而不是替題主做人生的決定,更不是“藥到病除”的華佗轉世,更不可能一句話改變人的一生。
本文以博士生的視角來看職業規劃,探討是否應該繼續科研,是否應該轉入工業界工作。
科研成績斐然,985教職輕輕鬆鬆拿毋庸置疑這樣的博士生在科研的賽道中不單單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更找到了屬於並且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如果說您對現有985高校的教職待遇不滿意,甚至可以考慮直接跨國申請其他國家的教職,繼續科研路。只要不是因為待遇的問題,想在這條路上繼續馳騁,多半是阻力不大,只需保持努力,未來可四平八穩,也可以如日中天,但不至於飢寒交迫。
科研成績平平,科研興趣不大也有這樣的博士生,國內論文發了幾篇,但無奈蚍蜉撼樹,未能在知識的海洋裡激起一絲屬於自己的漣漪,同時對科研興趣不大。這樣的博士生,其實臨近畢業努努力,如果博士的學校背景夠強,找到一份教職其實問題不大,目前吃科研這碗飯來看,可能不一定成績斐然,但做好科研腰部力量還是沒有問題的。
誠然這類同學的困惑也最多最大,畢竟科研這碗飯,自己能吃,但自己不一定覺得香,於是乎動起了劍走偏鋒的想法,拾起了多年前未曾在江湖闖蕩的夢想。一時間熱血上湧,想殺入商海,乘風破浪。這類同學裡面有一類同學是對自己的軟實力,如溝通能力、執行能力、領導力和情商都有著不錯的信心,自己也深知讀博更多的是完成過去學歷上的短板或不足,給自己更多學歷學位上的背書。此類同學,顯然更適合進入工業界、企業、政府機構大展宏圖。同樣也有同學自認為自己軟實力一般,做題家除了做題其實沒有太多的一技之長,情商各方面都不佔優,此類同學糾結點在於:如果繼續做科研,那麼也是腰部人才,待遇各方面和科研大牛相距甚遠;如果轉入企業,待遇有所提升,但又不確定自己能適應商海浪潮,持續向上發展,怕自己被曾經自己看不上,亦或是學習不努力不如自己的同學碾壓,心理壓力過大。一旦選錯,以後想再會體制內事業單位當老師難,職場上升更難。此類想法的同學最後多半選擇了學校求穩為主,更多的是對自己軟實力沒有足夠的信心,也缺乏明確的市場定位。一旦出圈,機會成本太高。
科研成績平平,科研有興趣,想再拼一把有頭部優秀的博士生,也有成績一般,也對可以沒太大興趣的底層博士生,同樣就有腰部博士生,對科研依然有興趣,想拼一把,但想贏怕輸,看了看自己的父母又拉家帶口,真輸不起。其實此類博士相對做決定是否繼續科研還是轉去工業界相對容易。如果自己就是追求生活美滿家庭幸福且各方面軟實力不出眾,還是留在學術界。如果科研方向冷門且待遇一般,自己軟實力也不遜色,願意接受粗獷的工業界“再教育”,只為提升一下待遇,毫不猶豫進入工業界,拼出一線生機,倘若職業發展有瓶頸,還可以海外博士後為退路,重回學術圈。
寫在最後
讀博不是一個輕易草率的決定,從職業規劃的角度上開說,讀博的一剎那,已經選擇了職業發展的方向。臨近畢業,博士生承受的壓力都很大,無論是學業、科研、亦或是家庭。每一份生活和事業的重擔都容易讓博士生徘徊迷茫,甚至質疑自己曾經的決定。好的職業規劃能夠幫博士生找到更多的發展道路,防止一條路走到黑,也能提供更好的第三者的視角來判斷博士生其他非科研專業等能力在市場中的定位,但無法透過短短的幾個小時的時間真正的瞭解博士本人和性格,更難定奪博士未來的路。對於職業發展的選擇,更多還是要考博士自己,審時度勢,按照以上的方式給自己定位,多走出象牙塔去體會社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最優的職業發展路徑。
回覆列表
作為高學歷人才,進入職場前可給自己規劃一下以下幾點:
一是從業定位。根據自己所學專業領域,結合自身經歷、成果、優勢、技能,選擇好初步的就業方向。
二是收入期望。針對選擇的從業領域,結合以往招聘崗位的薪資水平,做好收入水平的估算。
三是前景規劃。確定好行業崗位,瞭解選擇的就業平臺在職級晉升、職稱評定、科研成果轉化上的渠道和規則,使遠景規劃下實踐工作更具針對性。
其實,就業平臺也可粗分為體制內和體制外。體制內工作穩定、收入規則成熟,具有博士學位的人才可走高層次人才引進,進入方式方法較為容易,可具體查詢各地引才政策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