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媒體轉型,應更多考慮內容定性?(形式上、表面轉型或者從思想、內涵本質上探索轉型渠道)或者側重定量:增加欄目板塊,飽和精準推薦?
4
回覆列表
  • 1 # 你們都是對的

    媒體轉型,已經是既成事實和趨勢,勢不可擋。現在傳統媒體的轉型焦慮也開始上升,但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因噎廢食,而要循序漸進。近幾年很多傳統媒體的運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困難,也進行了不同程度和方式的探索,但成效不大,究其原因在於面對新市場、新技術競爭時的自我定位和戰略沒有做好,沒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內部組織架構、決策機制、資源配置和長期激勵等層面的及時調整,從而導致產品力和可持續盈利能力不足。

    具體的轉型路徑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擺正心態,丟掉傳統資訊傳播老大哥的思維,不閉門造車,根據使用者需求做內容調整,新聞資訊的採編立場,要調整到使用者角度

    2.資源整合,不做山大王。各家同質化媒體可以將內容進行整合,攜手同行,資源共享,打精品內容牌,這也是傳統媒體的先天優勢

    3.渠道創新。傳統媒體要利用自身的資金和政策優勢,在傳播渠道上進行投資,開發屬於自己定位的移動客戶端,滿足移動使用者的瀏覽需求;和新媒體同行合作,進行內容掛接,實現引流

    4.內容變身。將傳統媒體海量的內容,進行二次包裝和傳播,用符合新媒體內容尤其是移動使用者對資訊瀏覽的要求的方式,比如文字影片化,影片動畫化等

    總之,媒體轉型和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除了形式上的轉,內容和思維更要轉。

  • 2 # 凡人俗人庸人

    新媒體,我認為是順勢而生,順勢而為,從國家倡導的全民創業,到現在有7億人左右玩自媒體,隨著5G網路的逐漸應用,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全國各地的人,在世界的每個角落,用手機實時報道,隨性的記錄生活,還能有一份薪水收入,會讓更多的人加入自媒體創做。而自媒體相對應的自媒體小店陸續開通,更多的創業人士加入進來,也讓原來從事電商的人士重新佈局,推動經濟變革再一次作調整,不是簡單的圖片圍觀,而是生動的物聯、人連結合,催化更多的粉絲經濟效益。所以說新媒體,鎖住了百姓的生活,鎖住了商業的流向,隨著5G的引用,必然會以裂變的方式遞增而佔據生活的方方面面!!!

  • 3 # 完美公社

    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轉型,是新瓶裝舊酒,還是酒瓶裝新酒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方向的轉型,是新瓶子裝舊酒,而不是舊瓶裝新酒。

    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轉型,在內容上有沒有本質改變

    要討論第二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傳播傳媒產業的本質!百度百科給傳媒產業的定義是:傳媒產業是傳播各類資訊、知識的傳媒實體部分所構成的產業群,它是生產、傳播各種以文字、圖形、藝術、語言、影像、聲音、數碼、符號等形式存在的資訊產品以及提供各種增值服務的特殊產業。

    首先,從傳播的內容上看,傳統媒體在電視、報紙、雜誌和電臺等平臺上傳播的內容和現在我們從各種APP上看到的內容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承載載體和數量的變化,內容形態並沒有改變。但是改變的是內容傳播、生產方式和內容種類上的改變。

    1、內容的傳播和生產方式

    之前的內容傳播渠道是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生產內容的人是這些部門的編輯。而現在的內容傳播渠道是各種影片APP和網站、各種資訊APP(各種新聞客戶端)、各種音訊平臺等等。

    生產這些內容的人是自媒體人,而不是之前的編輯。

    2、數量的變化

    以前的內容相對有限,現在內容比較豐富,比如之前的內容是電視劇等,報紙等是是大家或許資訊的渠道,而現在各種資訊則非常多。

  • 4 # 賽立信媒介研究

    傳統廣播轉型,也需要“換新酒”。在結合網際網路進行全方位立體化傳播的同時,作為曾經的資訊傳播老大哥,同樣需要在內容上進行一定的改變。首先,根據使用者端反饋過來的需求及賽立信的資料進行分析,構建精準使用者畫像;其次,從使用者自身需求出發,在內容上做出相應的調整,打造精品內容。最後,再將傳統廣播海量的內容,進行二次包裝和傳播,用符合新媒體內容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對資訊瀏覽的要求的方式,如節目碎片化、微信互動化、直播應急化等。

    助力廣播融媒體發展——傳播效果評估

    融媒發展已成時代趨勢,各大廣播電臺都逐漸擺脫傳統傳播模式,藉助“網際網路+”進行融媒傳播,傳播平臺錯綜複雜,究竟要怎樣才能清楚的評估融媒傳播效果呢?

    針對廣播融媒發展的新需求,為了科學、客觀地評估廣播媒體在移動網際網路平臺的傳播情況,賽立信推出了“廣播融媒體雲傳播效果資料”,這是一套衡量傳統廣播節目、音訊產品及融媒體在網際網路平臺傳播效果的評估體系,為衡量廣播音訊產品在網際網路平臺的傳播力提供了一把新的標尺。

    廣播融媒體雲傳播效果資料的來源主要是透過Cookie追蹤、使用者體驗平臺(CRS)等專有技術進行採集,以及賽立信與外部多種資料來源(包括蜻蜓FM等音訊APP和運營商、媒體等)的合作。全國有效覆蓋上億人群,從使用者空間分佈情況、使用者粘性、雲聽指數及動態變化情況等多維度分析,全面評估目標物件在移動網際網路平臺的表現。

    透過“廣播融媒體雲傳播效果資料”,傳統廣播媒體可以對自身在各大網際網路平臺的傳播效果進行準確的評估,對受眾群體精準定位,從而相應的制定自身的發展戰略方針,讓融媒發展有跡可循,有力可借。

    傳統廣播轉型,不僅僅只是“換瓶”或者“換酒”,而是要在內容、傳播平臺、傳播方式、理念以及評估資料等各個方面進行一個全新的改革。如今是大資料時代,在風起雲湧的傳媒生態中,只有清楚的知道自身的傳播效果,從中抓住受眾的需求,相應的打造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精品內容,才能夠在融媒熱潮中遙遙領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通訊寫作的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