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湘溢媽媽

    自古以來,信奉佛教的人不在少數,人們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最終集於佛門之前,一心向佛。這其中有一位女居士,她一生都保持著善念,樂善好施,無論遇到任何事情,都面帶微笑。她就是十分著名的黃玉蘭居士。

    黃玉蘭居士,1940年出生於安徽省碭山縣的一個村子裡。雖然生活在一個貧窮的小村莊裡,但黃玉蘭居士的家境還算不錯,得以讓她度過一個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

    家庭文化對於孩子的影響十分重要,黃玉蘭居士一家人都信奉佛教,這讓小時候對一切都保持好奇的黃玉蘭居士也對佛教產生了不小的興趣。那時候的她還不懂佛教意味著什麼,但每當她看到父母一臉虔誠地誦讀經文時,她都感到十分神奇。

    黃玉蘭居士的家人因為信奉佛法的緣故,時時刻刻保持著善念,經常幫助鄰居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過年時候自己家做一些好吃的,也會給條件不好的家庭送去一些。村民們對於黃玉蘭居士一家都十分尊重。

    有一次,黃玉蘭居士問自己的爺爺奶奶,我們為什麼要幫助那些人呢?爺爺笑著回答說:因為幫助別人,正是幫助我們自己。黃玉蘭居士接著問,“為什麼鄰居們對我們也很好呢?”爺爺笑了笑,把先前那句話又講了一次。

    黃玉蘭居士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她現在還不能完全理解爺爺的意思。然而,等到她真正理解這句話意思的那天,黃玉蘭居士已經開始發自內心研究佛學了。

    黃玉蘭居士起初只是對佛學文化感到有些好奇,每次父母去寺廟唸經時她也會跟上,當她進入寺廟的那一刻,黃玉蘭居士就被眼前莊嚴的一幕震驚了,再看向身邊的人們,大家無一不是十分虔誠。

    雖然黃玉蘭居士不懂父母誦讀的經文是什麼意思,但誦讀的聲音始終充斥在她的腦海裡,奇怪的是,黃玉蘭居士雖然才聽過幾遍經文,卻能記住個大概。

    隨著對佛教文化的興趣慢慢提升,黃玉蘭居士有時候也會自己去佛教寺院,學著人們的樣子打坐。有一位高僧曾看到黃玉蘭居士在誦讀經文時總是左顧右盼,無法集中精神,便上前告訴黃玉蘭居士:志誠則佛靈。只有當你真正用心對待佛學,才能從中獲得感悟。

    高僧這句話可謂一語驚醒夢中人,黃玉蘭居士從那時起便決定潛心研究佛學,再不三心二意。在一天天不斷領悟佛學文化之時,漸漸她領悟了爺爺曾說過的話,她也明白了做人一定要善良,要以慈悲為懷。

    平日裡,黃玉蘭居士始終心存善念,積極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她看到村口處始終有幾個吃不飽飯的流浪漢,以後的每一天,她身上便帶著一些可以充飢的乾糧給這些流浪漢。流浪漢每每接過黃玉蘭居士遞來的乾糧,都會向她微微屈身,以表達自己對黃玉蘭居士的尊敬。

    黃玉蘭居士不但自己身先力行,同時也教導自己的孩子們要時時刻刻心存善念。黃玉蘭居士曾預言自己的兒子也會出家,當時家裡所有人都疑惑不解,雖然孩子從小跟著黃玉蘭居士拜佛唸經,但為何斷定他一定會出家呢?

    面對家人的疑惑,黃玉蘭居士只是笑了笑,沒有做任何解釋。後來,她的兒子果真出了家,成為了人們口中的開願法師。

    黃玉蘭居士修行佛法許多年,始終保持著向上的心態。在這些年裡,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黃玉蘭居士都會誦讀佛文,沒有一天落下。對佛學的尊敬之心再加上黃玉蘭居士自身的努力,讓她獲得了佛家至高的感悟。

    2001年3月8日,黃玉蘭居士像平常一樣誦讀佛文,突然她渾身一顫,像領悟到什麼一樣,突然睜大了眼睛。隨即,她對身邊的人說自己已經領悟到了真正的佛學文化,得到了指引。

    為了追求功德圓滿,領悟到真正的佛法,黃玉蘭在接下來的128天裡日日夜夜唸佛文,比平時還要刻苦,從未有過間斷,這便是臨終前128天日夜唸經文。

    6月15日,黃玉蘭居士離開了世間,她走的時候仍面帶微笑——正如她這些年來一直保持的一樣。黃玉蘭居士一生心存善念,幫助他人,最終也成就了自己。正如她所言: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不過是為了幫助有緣人找到歸處。

    黃玉蘭居士為佛教文化的宣揚也做出了不少貢獻,後人們都以她為榜樣,藉以勉勵自己,努力向上。其實無論我們是否信奉佛教,黃玉蘭居士樂善好施,與人為善,始終面帶微笑的這些表現,都值得我們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對秦少游寫的那首七夕《鵲橋仙》有什麼理解?你覺得現在七夕怎麼過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