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獵旗-翟越
-
2 # 悅思益明
記得之前看到過一句話:
你是一個積極進取的人,還是一個愛抱怨懶散怠惰的人,直接決定了你之後的全部生活。為什麼看先說出來這句話呢?想要讀書是一個很好的想法,而且我們也認同,讀書是最便宜的投資自己的方法。所以想要去讀書,只是起了一個好的念頭而已,最終的效果如何,完全是取決於這件事情在我們的身上能持續多久。
好了,言歸正傳。
讀書,首先要知道作為讀者的權利是什麼。身為讀者,我們有十大全權利:
這些權利,我們只有正確的理解,才能知道該怎麼去讀書。
不讀的權利,跳讀的權利,不讀完的權利,以及隨意選讀的權利,告訴我們,一本書其實沒有必要從頭讀到尾。
重讀的權利和讀不擇書的權利,其實在很大的程度上,減少了自己讀書的焦慮,碰到好的書,可以多次反覆的閱讀。
默讀的權利和朗讀的權利說明,讀書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想提高速度,就採用快速閱讀的方法,想仔細體會句子的魅力,就讓自己慢慢朗讀。
讀不擇地說明,讀書本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想讀了,席地而坐,一樣有閱讀的快樂。
包法利症告訴我們,讀書,還是要有自己的內在的動機,缺少內在動機的讀書,對於我們從書中學到知識非常有用。
這十大權利告訴我們,一本書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從頭讀到尾,只要能從書中找到我們需要的東西,並且把書上得到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或者學習聯絡起來,並且最終改變自己的行為才是正確的讀書方式。
高效讀書和學習的五大公理在《這樣讀書就夠了》這本書上,作者趙周提出了讀書學習的五大公理:
所謂自我向導是說,我們現在的讀書,不像在學校裡面一樣,需要老師深入講解,我們只需要聽懂老師講的內容,自己會做題就可以了。但是,真正有用的學習,我們需要自己主動的參與到學習和讀書的活動中。越主動,效果越好。
關聯經驗說的是,讀書不是一味的看書上寫的字,而是,把這些內容和自己的過往經驗相結合。並且從經驗中,獲得更多的知識。這和第三條以及第四條的內容,有相同的道理。
第五條說讀書和學習,要有自己的內在驅動。我認為這個是最重要的。“外因只有透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因為我們希望解決自己實際遇到的問題,我們想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想要實現自我的夢想,因此,我們才會產生強大的想要讀書的願望。這個,才是決定我們在這條路上能走多元的主要制約因素。
所以,我覺得,如果想要讀書,加一定要把讀者的十大權利和讀書學習的五大公理搞清楚,明白了這些,我們的讀書才會走得更遠和更穩。
回覆列表
審題主的題,翻譯一下,應該是問:我以前不怎麼讀書,現在忽然想讀書了,怎麼開始比較好?
如果審題大致靠譜,我的答案有兩點: 一是從感興趣的書讀起;二是“雙規”,規定時間,規定場景讀書。下面分別說一說。
首先,對於一件還沒有養成習慣的事情來說,堅持下去,比關注效率技巧之類的方法要重要的多。
讀書是一件需要貫穿生命歷程的事情,題主不但意識到了,而且已經打算開始,那一定不要浪費了這個寶貴的衝動。這一次如果你的讀書過程受到了打擊,下一次撿起來就不知道何年何月了,所以還是要講究一下方式方法的。
那第一條,就是要從感興趣的書讀起。不一定是書,雜誌也行,報紙也行,只要是能幫你建立“每天閱讀”這個習慣的任何材料,都可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助教,它能夠督促你對一件事情鑽研下去。從這個角度出發,不建議一開始就讀四大名著之類的經典,或者對閱讀功力有一定要求的三言二拍系列。一切從你感興趣的出發,你擅長廚藝,就讀做菜的書,美食家的隨筆集;你想更好地養育寶寶,就讀《蒙臺梭利的早期教育》、《當我遇見一個人:母嬰關係決定孩子的一切關係》等相關書籍。
順便提一句,關注興趣的同時,一定要關注書籍的評分:評價分越高的書,越有它獨到之處,文筆更流暢,更有實踐價值,可以幫助你鞏固興趣。
另外,你在讀一本書的時候,作者通常會在文中介紹一些別的書籍,那找到這些書,看看對不對胃口,經常會有驚喜發現。
下面說說“雙規”,規定時間,規定場景。其實這一條也是幫助你養成閱讀的習慣。重複一遍開篇的強調:對剛開始讀書的人,養成閱讀習慣,比其他事情都重要。
首先是規定時間,這裡面有兩個含義,一個是規定每天讀書的時刻,並且嚴格遵守它。你想在醒床時閱讀,早餐時閱讀,地鐵裡閱讀,都可以,只要把時間規定下來。這個時間不幹別的,就是每天的讀書時間。
那為什麼要規定場景呢?主要是為了形成條件反射,其實也是為了養成讀書的習慣。比如,晚上洗完澡躺在床上,或者坐在早餐桌前,都可以幫助形成條件反射。
在習慣養成的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情有兩件,一是隨時檢查自己讀書的激情度。如果激情逐漸降低,要馬上找出原因,是忽略了興趣驅動式的讀書,還是設定的雙規不太合理。找到原因,慢慢調整,直到形成一個能堅持下去的讀書模式。
堅持21天,你就建立起基本的讀書習慣啦!這時可以好好獎勵一下自己,然後慢慢考慮下一階段的讀書計劃了。希望以上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