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多少人瞭解
5
回覆列表
  • 1 # 神經坦克天為誰春

    壯族三月三是痴情吟唱2000年的情歌

      農曆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

    三月三源於中國古代的“上巳節”,是周代華夏族民間祓禍祈福的節日,上巳節原初的意義就是以巫術信仰為依託舉行的乞婚配、求生育活動,亦留下少男少女踏青遊春的風俗線索。“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古老的痴情吟唱,2000年來綿綿不絕……

    關於壯族“三月三”歌圩(或叫歌會、歌節),有消災除難、祈祝風調雨順說,有山歌求偶、情侶殉情說,有紀念歌仙、歌頌劉三姐說。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記》中就有記載:“壯人於谷熟之際,擇日祭神,男女盛會作歌。”這些美麗的傳說,清晰指向一個古老民俗——上巳節,祈福消災、情歌吟唱皆是上巳節風俗。上巳節,自宋代以後理學大盛而式微,但是在少數民族地區,上巳節的習俗卻傳承下來。壯族“三月三”歌會習俗,就是源自於古老的上巳節!

    壯族的三月三歌節,廣西各地有的在峒場坡地舉行歌圩,有的在村頭搭歌棚接歌手,有的沿著公路邊、寨邊舉行歌圩。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裡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而對少男少女們來說,自然是對歌談情的佳期。痴情吟唱2000年的情歌,在壯族的三月三歌節傳承有序。

  • 2 # 旁觀者嵐

    壯族三月三不只是壯族的節日,廣西許多少數民族在這一天都過節,因此廣西壯族自治區在這一節日放假兩天。雲南昆明、大理等地,和貴州許多地方也大舉慶祝三月三,由於電影"劉三姐"許多中、老年人也有或多或少的瞭解。

    1三月三是為紀念劉三姐形成的節日,當然少不了歌,從北宋起,就形成了歌籲,民國時歌籲遍及廣西二十六個縣。

    這天,盛裝男女雲集山頭、草坡、竹林即興對唱,盤歌,就形成了歌籲,較大者可吸引方園幾十裡的鄉親,也造成了小的商機。歌圩上首先是散唱,觀察物色對手,看好了,便有詢問歌、邀請歌,女方有意就回答,歌詞都是自編,若姑娘滿意,就贈送繡球,小夥子回手帕、毛巾。之後對歌詞更甜蜜,甚至當日訂婚姻。

    在唱歌時,小夥子用手中的彩蛋去碰姑娘的,如姑娘不讓碰,就表示不同意,如有意就讓碰,裂後兩人共吃,表示播下愛情的種子。

    2其它娛樂活動

    竹竿舞,原為祭祀儀式,後演變成男女同玩的遊戲。還有演壯戲、板鞋比賽等。

    食物主要有:五色糯米飯、艾葉餈粑、竹筒飯等。

    3祭祀

    有些地方以祭祀為主,起早帶祭品去拜祭祖墳,中午會選擇一個墳前聚餐,以增強家族認同感。

  • 3 # 獨立日4

    首先我們得了解一下,三月三的發展及歷史

    三月三,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古稱上巳(sì)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三月三也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

    劉三姐的故鄉就在廣西,所以說三月三是廣西特有的節日,也是廣西發展旅遊的招牌,每年的三月三都會放假,舉行各種活動開慶祝他們的節日,每年的三月三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法定節假日,每個城市和縣區,每個地方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迎接節日的到來

    以歌會友,也是傳統的歌節,每年的三月三,壯族人民都會以唱歌的形式來表達生活願望等,也是駱越文化旅遊節。賽歌、賞歌,很熱鬧,還有情歌對唱,少男少女有意思的就可以留定情信物。還有拋繡球、碰彩蛋的活動,很好玩。民間也有自發組織的歌會。

    祭祀掃墓,壯族人民認為 三月三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是一年當中最隆重、最重要的節日,壯族人無論在什麼地方,到了三月三都要回來祭祖掃墓

    製作五色米飯,用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這些植物的汁侵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飯。除了自己吃,還要送給左鄰右舍

    今天的廣西,每年的三月三吸引著全國各地和全球的遊客到廣西來做客,今年的三月三舉辦的比較豐富多彩,各種有趣的活動,展覽會,旅遊推薦等

  • 4 # 沂藍書院趙月光

    201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作出決定:從2014年開始,“壯族三月三”傳統節日首次設為全區公眾假日。

    壯族三月三是歌節,壯族有劉三姐,還有馬山的三聲部民歌。

    宋史裡面記載:“本國歌舞,一人吹瓢笙如蚊蚋聲,良久,數十輩連袂宛轉而舞,以足頓地為節。詢其曲,則名曰《水曲》。”這裡指的是西南夷南寧州(今貴州惠水縣),布依族和壯族的先民,有文獻記載的最早音樂。

    清朝康熙年間的汪森的《粵西叢載》卷十八中提到了廣西壯族三月三的盛況:“賓州(即今賓陽、上林一帶)羅奉嶺,去城七里,春秋二社,士女畢集。男女未婚者,以歌詩相應和,自擇配偶。各以所執扇帕相博,謂之博扇。歸日,父母即與成禮。”意思是:廣西賓陽的羅奉嶺,離縣城七里路,春天和秋天的社聚會,男女未成婚的,就唱歌相和,自己選擇配偶,回去後,父母給他們成親。

    壯族三月三

    1980年4月17日,都安瑤族自治縣都陽公社的壯族群眾,率先恢復了傳統的“壯族三月三”歌圩(唱歌的集市)活動,各地群眾紛紛參與,盛況空前。歌圩發展到後來,不僅是青年男女唱歌傳情、結緣的活動,還有拋繡球、搶花炮、演壯劇、舞龍舞獅、鬥牛、鬥彩蛋等文體活動。

    布依族三月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幹活不如寫PPT”為啥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