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南客北
-
2 # Souslevent932
首先,發生金融危機,最悲劇的就是窮人,他們會失業,沒錢。所以,再便宜的商品,窮人購買能力也很低。
其次,多少算是低價?商品需要製造成本,運輸成本,以及房租,稅金等附加成本。金融危機本就市場需求疲軟,商品運到市場不一定能賣掉,與其冒著風險將商品運到市場,不如直接倒掉可能損失還會更低。
最後,降價銷售,再把價格漲上來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不如虧一年,賺三年來的實在。可以參考雞蛋價格。
-
3 # GRIDMAN
有了一次,就會有下一次,窮人都等著你施捨,他就不會買了,所以為了維持秩序,寧願倒掉,也不開施捨的先例。
就像有的超市裡,吃的東西當天賣不掉就會打折,有的人就等著你打折再來買,新鮮的時候他不買。
因為把產品扔掉,比發給窮人成本更低,更能利益最大化。
講個故事吧。
一個村子,有一百個人,每人每天需要一斤牛奶,最多喝一斤一兩。
這個村子有一個資本家,負責給大家供應牛奶,每斤一塊錢。
當牛奶的產量小於一百時,資本家每天生產多少牛奶,就能取得多少盈利。在這個階段,資本家只要擴大生產規模,就能掙更多的錢。
於是資本家為了逐利,就會不斷擴大產能。
當產能擴大到超過100,他就需要新的市場,這裡我們假設他找不到新的市場。
這時經濟危機就爆發了。
我們假設資本家每天生產了110斤牛奶,那多出來的十斤怎麼辦?
假如,將這部分降價出售
這是一個看起來很美妙的辦法,讓村民們先花一塊錢買一斤牛奶,再花錢買一兩打折的牛奶。
但事實卻不會這樣發生,會有十個村民買走十斤打折的牛奶,這樣就滿足了他們的需要,剩下的九十個村民依然只能買到原價的牛奶,最後還是會有十斤牛奶剩下。
而且剩下的是原價的牛奶,這部分再加上打折的部分,就虧損了。
這就是降價的商品衝擊了市場。
極端情況下,多出來的牛奶售價為零,也就是題主說的送給窮人。
那麼資本家最後就會虧損二十斤牛奶的價值。
就是說,十斤送給窮人的加上十斤賣不出去的都賠了。
回過頭來看,假如資本家把多出來的牛奶扔掉呢?奇蹟出現了,居然只賠了十斤!!!
這下明白了吧。
當然這個故事還有另一個可能,就是產能保持不變,但居民收入變低,導致需求減少,同樣造成需求小於產能的情況,這也會產生經濟危機,結果是一樣的。
此外,將牛奶發給窮人,還需要提供運輸,發放,安全等一系列人工成本,而扔掉是不需要的,這些在上面的故事裡沒有體現。
當然了,這個故事舉例比較簡單,實際生活中還會加入更多複雜的因素,但是道理是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