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面有點偏題,嘻嘻
《負空間》( Negative Space ),這是由茹·庫瓦哈特( Ru Kuwahata )和馬克斯·波特( Max Porter )執導的一部定格動畫小短片,短片只有五分鐘,講述的是一個男孩透過學習收拾行李與父親建立深厚聯絡的小故事。
所謂定格動畫,就是拍下每一幀畫面,將每一張照片連續播放,從而達到一種連續放映的結果。
(右)茹·庫瓦哈特( Ru Kuwahata )和(左)馬克斯·波特( Max Porter )
短片的創意來源是美國作家羅納德·科爾奇( Ron Koertge )的一首同名小詩,也就是短片中的旁白內容,導演 Ru 的父親是飛行員,平時經常不在家,父親在她的印象裡,全都是收拾行李的樣子,當看到這首詩時,Ru 說:“That"s really my childhood "。
短片是在法國曆時2年製作而成的,可以看到字幕都是法文,但配音依舊用的是英文(原小詩就是用英文寫的),為的是儲存這首詩的準確措辭。
你肯定可以發現,短片充滿了生活氣息,但你說不出這是為什麼。其實是因為所有的東西都是真實物品做成的,這讓所有的物品都注入了生命力,看起來並不沒有CG動畫那樣的動畫感,而是和我們現實世界一樣,幾乎沒有違和感。
最後那句“ 看看那些浪費的空間 ”( Look at all that wasted space )簡直是神來之筆,表面上似乎有些幽默,但仔細想想,沒有任何表情特寫,也沒有肢體動作特寫,僅僅一句話,卻飽含著兒子內心對父親去世的深痛。
男孩與父親看似隔了一層薄霧,看起來關係冷淡,但其實,在這麼多年父親教男孩收拾行李的過程中,父子倆的關係其實越來越親密,只是都藏在心裡而已。可現在父親死了,回想到父親在自己生命中所產生的點滴影響... ...
影響是無形的,但卻是深刻的。
風已過
花已落
人已去
淚三行
... ...
總的來說,這部短片言簡意駭,意味深長,也沒有過多雕飾,畫面乾淨簡單,卻真實感人,是一部值得多刷的小短片(其實,我第一遍實在沒看懂)。
插播一些動畫製作的幕後
動畫師製造衣服海浪:
工作人員在對微型建築、燈光位置等進行調整:
道具人物模型:
最後來談談定格動畫,定義之前說過了(下面開始偏題,哈哈)。
中國比較有特點的定格動畫有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旗下的木偶類《阿凡提》(1979~1989,共14集),剪紙類的有《葫蘆兄弟》(1986出品),皮影類的有《張飛審瓜》(1980出品)。
而外國比較有代表性的定格動畫有《殭屍新浪》(2005年上映,製作耗時10年),《小羊肖恩》(2007年首播,共五集),《鬼媽媽》(2009年上映)。
可以看到,中國比較經典的定格動畫都出現在上個世紀,而在中國定格動畫緩慢不進之時,外國的定格動畫正蓬勃發展。實際上,在90年代之後,中國定格動畫就幾乎沒有發展,與此同時,日本動畫大量湧入中國,更是讓國內定格動畫舉步維艱。
即便是現在,國內優秀的定格動畫也如鳳毛麟角,也就2012年的《木木部落》可以算得上是後起之秀,但和上世紀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的眾多動畫片還是有一定差距。
定格動畫每一幀畫面都需要模型的特定位置與合理的燈光效果,拍出一幀的畫面難度 之大可想而知,而一秒一般有十二幀,它的獨特拍攝方法決定了完成一部動畫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2011年,國內動畫片產量為435部261224分鐘,但是,沒有一部是定格動畫。
從教育角度來看,如今也很少有關於定格動畫的課題,就算有,又有多少人選?投入的成本與回報根本不成正比,現在,就算有對定格動畫感興趣的人,又有多少人願去 這個遠方?
正因為這些原因,現在國內定格動畫市場依舊死氣沉沉,沒有活力。想一想,我們有自己的皮影文化、剪紙文化,將這些傳統與定格動畫結合起來依舊不失為一種良策,相信在傳統與科技的結合下,它們的產物會迸發出應有的光芒,這只是時間的問題。
現在缺的,就是願意在這裡面下功夫的人才,人才從哪裡來?
教育。
最後面有點偏題,嘻嘻
《負空間》( Negative Space ),這是由茹·庫瓦哈特( Ru Kuwahata )和馬克斯·波特( Max Porter )執導的一部定格動畫小短片,短片只有五分鐘,講述的是一個男孩透過學習收拾行李與父親建立深厚聯絡的小故事。
所謂定格動畫,就是拍下每一幀畫面,將每一張照片連續播放,從而達到一種連續放映的結果。
(右)茹·庫瓦哈特( Ru Kuwahata )和(左)馬克斯·波特( Max Porter )
短片的創意來源是美國作家羅納德·科爾奇( Ron Koertge )的一首同名小詩,也就是短片中的旁白內容,導演 Ru 的父親是飛行員,平時經常不在家,父親在她的印象裡,全都是收拾行李的樣子,當看到這首詩時,Ru 說:“That"s really my childhood "。
短片是在法國曆時2年製作而成的,可以看到字幕都是法文,但配音依舊用的是英文(原小詩就是用英文寫的),為的是儲存這首詩的準確措辭。
你肯定可以發現,短片充滿了生活氣息,但你說不出這是為什麼。其實是因為所有的東西都是真實物品做成的,這讓所有的物品都注入了生命力,看起來並不沒有CG動畫那樣的動畫感,而是和我們現實世界一樣,幾乎沒有違和感。
最後那句“ 看看那些浪費的空間 ”( Look at all that wasted space )簡直是神來之筆,表面上似乎有些幽默,但仔細想想,沒有任何表情特寫,也沒有肢體動作特寫,僅僅一句話,卻飽含著兒子內心對父親去世的深痛。
男孩與父親看似隔了一層薄霧,看起來關係冷淡,但其實,在這麼多年父親教男孩收拾行李的過程中,父子倆的關係其實越來越親密,只是都藏在心裡而已。可現在父親死了,回想到父親在自己生命中所產生的點滴影響... ...
影響是無形的,但卻是深刻的。
風已過
花已落
人已去
淚三行
... ...
總的來說,這部短片言簡意駭,意味深長,也沒有過多雕飾,畫面乾淨簡單,卻真實感人,是一部值得多刷的小短片(其實,我第一遍實在沒看懂)。
插播一些動畫製作的幕後
動畫師製造衣服海浪:
工作人員在對微型建築、燈光位置等進行調整:
道具人物模型:
最後來談談定格動畫,定義之前說過了(下面開始偏題,哈哈)。
中國比較有特點的定格動畫有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旗下的木偶類《阿凡提》(1979~1989,共14集),剪紙類的有《葫蘆兄弟》(1986出品),皮影類的有《張飛審瓜》(1980出品)。
而外國比較有代表性的定格動畫有《殭屍新浪》(2005年上映,製作耗時10年),《小羊肖恩》(2007年首播,共五集),《鬼媽媽》(2009年上映)。
可以看到,中國比較經典的定格動畫都出現在上個世紀,而在中國定格動畫緩慢不進之時,外國的定格動畫正蓬勃發展。實際上,在90年代之後,中國定格動畫就幾乎沒有發展,與此同時,日本動畫大量湧入中國,更是讓國內定格動畫舉步維艱。
即便是現在,國內優秀的定格動畫也如鳳毛麟角,也就2012年的《木木部落》可以算得上是後起之秀,但和上世紀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的眾多動畫片還是有一定差距。
定格動畫每一幀畫面都需要模型的特定位置與合理的燈光效果,拍出一幀的畫面難度 之大可想而知,而一秒一般有十二幀,它的獨特拍攝方法決定了完成一部動畫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2011年,國內動畫片產量為435部261224分鐘,但是,沒有一部是定格動畫。
從教育角度來看,如今也很少有關於定格動畫的課題,就算有,又有多少人選?投入的成本與回報根本不成正比,現在,就算有對定格動畫感興趣的人,又有多少人願去 這個遠方?
正因為這些原因,現在國內定格動畫市場依舊死氣沉沉,沒有活力。想一想,我們有自己的皮影文化、剪紙文化,將這些傳統與定格動畫結合起來依舊不失為一種良策,相信在傳統與科技的結合下,它們的產物會迸發出應有的光芒,這只是時間的問題。
現在缺的,就是願意在這裡面下功夫的人才,人才從哪裡來?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