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馬談古今
-
2 # 吉月文
這個提法本身就是錯誤的。
佛教作為一個宗教,並沒有一祖二祖三祖的說法。但是在漢傳佛教的宗派內部,確實又有所謂的一祖,二祖。比如說,影響力很大的禪宗就有這樣的說法。其實其他的宗派比如淨土宗也有類似的說法。
那麼回過頭來,早期的原始佛教有沒有這樣的傳承體系呢?應該說確實存在,但並不像我們華人所理解的那樣。早期佛教社團一般稱為僧團,僧團的領袖就可以理解為佛教的教主。第1任教主當然就是釋迦牟尼,第2任教主就是他的大弟子迦葉。第3任教主是釋迦牟尼的堂弟,同時也是他的弟子阿難。再往後,雖然也有一些記載,但就不是很完善了。一直到佛陀去世後百餘年的時候,佛教發生了分裂,原始佛教階段就此終結。這個時候分裂成了兩個大的派系,上座部和大眾部。上座部以老年僧人為主,大眾部以青年僧人為主。前者主張維持原有的佛教教條,後者主張改革。雙方爭執不下,最終分裂,從這個時候開始進入部派佛教階段。此時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統一佛教的領袖了,所以所謂的傳承到此也就結束。
那麼漢傳佛教,從何而來?大約在公元一世紀的時候,佛教開始在中國中原地區進行傳播。早期佛教傳播的時候,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同時傳入。所謂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是部派佛教晚期的時候的另外一次大分裂導致的。部分佛教徒以大眾部佛教思想為基礎,兼收上座部和其他的宗教,比如婆羅門教,波斯宗教,而形成了新的佛教教派,也就是大乘佛教。本意就是隻能夠同時度化多人的佛教,同時又將原有的佛教教派稱為小乘佛教,也就是隻能度化自己的佛教。相比較而言,小乘佛教,極為堅持傳統,不願意接受外部思想以及進行變革,在中國的發展歷程舉步維艱。大乘佛教講究方便思想,主動吸收中國思想融入中國,所以漢傳佛教就形成了以大乘佛教為主的特色。
那麼大乘佛教在印度發展的時候,是不是特別強調師承關係?其實也不是。印度文化的一個特點是,在神話領域特別發達,但是沒有很強的歷史觀和時間觀念,這也就使得他們對於文化的傳承,更強調內容而不強調於人。師承關係其實是擬製家庭關係的一種特殊體現。在中國古代,師父是與父親同樣地位的一種特殊稱呼。對師承關係的重視,實際上是中國古代對家庭關係重視的一種間接反應。強調師承關係,實際上最終還是可以追溯到中國的祖宗崇拜思想。這就使得大乘佛教在進入中國之後,分派發展的情況下,各自形成了法脈傳承系統,在這種情況下就有了所謂的一祖二祖的情況。也就是說這實際上是中國傳統文化對於佛教進入中國以後所進行的一種改造。
中國漢傳佛教,按照日本學者的觀點,可以分為八大宗派,這種觀點後來被中國學者所接受,現在成為了中國佛教學界較為主流的觀點,但也有少部分學者認為這種劃分過多的,遷就了日本佛教,並不完全反映中國佛教自身的發展歷程。但無論如何,大體上體現了中國漢傳佛教的內部分派情況。具體來說分別是禪宗,淨土宗,華嚴宗,法華宗,三論宗,律宗,法相唯實宗,密宗。其中除了禪宗和淨土中在後期發展相對較好以外,其他宗派都曾經長期停滯,有不少是在近代以後透過日本回傳發展的。在這其中以禪宗的法脈傳承較為知名。至於各宗派的傳承,實際上有的有公認說法,有的沒有公認的說法。內容相互之間亦有矛盾。這裡就不贅述了。
-
3 # 趣談故事匯
一祖菩提達摩,道場就是著名的嵩山少林寺。
二祖慧可,在少林寺繼承衣缽,後傳授給三祖,居無定所。
三祖僧璨,隱居舒州皖公山。
四祖道信,道場是黃梅縣西雙峰山。
五祖泓忍,道場是同地區的東山寺。
六祖慧能,道場是韶關南華寺。
回覆列表
佛教一祖 二祖 三祖 四祖 五祖 六祖分別指的是誰 道場在哪裡?
一祖:達摩大師,道場少林寺
達摩祖師,原名菩提多羅,後改名菩提達摩,自稱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為中國禪宗的始祖,故中國的禪宗又稱達摩宗,主要宣揚二入四行禪法,達摩祖師的思想,對中華文化起了很大的影響。
二祖::慧可大師,道場安徽嶽西二祖寺。 慧可又名僧可,俗姓姬,名光,號神光,洛陽虎牢(今河南滎陽西北)人,是漢傳佛教禪宗的二祖。他少為儒生時,博覽群書,通達老莊易學。出家以後,精研三藏內典。年約四十歲時,遇天竺沙門菩提達摩在嵩洛(今河南嵩山-洛陽)遊化,即禮他為師,得達摩衣缽真傳,禪宗代表性人物之一。
三祖;:僧璨大師,道場天柱山三祖寺。 僧璨,又作僧粲,隋大業二年圓寂,為中國佛教禪宗三祖,曾跟隨二祖慧可學佛數年,後得授與衣缽為禪宗三祖。三祖在入寂前,傳衣缽於弟子道信為禪宗四祖。他曾著有《信心銘》傳世。《信心銘》和牛頭法融禪師的《心銘》有異曲同工之處。
四祖:道信大師,道場湖北黃梅四祖寺。 司馬道信,生於永寧縣,隋唐高僧,佛教禪宗四祖。向禪宗三祖僧璨求法,後在吉州符寺受戒,26歲時被三祖授以衣缽。公元625年(武德八年)於黃梅破額山正覺寺傳經講法,唐太宗李世民慕其名,多次派使者迎其入宮,堅辭不去,被賜以紫衣。後被唐代宗諡為“大醫禪師”,加號“妙智正覺禪師”。
五祖:五祖弘忍。道場湖北黃梅五祖寺。 弘忍,唐代高僧,湖北蘄州黃梅(今湖北省黃梅)人。東山法門開創者,被尊為禪宗五祖。《祖堂集》卷二稱他“幼而聰敏,事不再問”。
六祖:惠能大師。道場廣東韶關南華寺。
被尊為禪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師,對中國佛教以及禪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堅實的意義。惠能得到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了東山法脈並建立了南宗,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