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火器工坊
-
2 # 辣條哥3581515311
唐懿宗鹹通年間,南詔作亂,戡亂的徐州兵桂林兵變,各地群蠻騷亂,當時的唐朝特種兵“江淮弩手”因徵南詔、群蠻時水土不服死傷過半又面對蠻人心懷怯意至作戰不力。《唐大昭令集》就記載江淮、兩河北方地區徵精壯戍卒到嶺南戍屯:“涉氛瘴死者十七,戰無功,蠻勢益張”。
唐懿宗鹹通六年(八六五)四月,宰相楊收認為,南詔、群蠻累年未平,江淮、兩河赴嶺南戌兵死掉的人有十分之六七,江西又近鄰嶺南,建議於此地積儲軍糧,招募弩手三萬人,應接嶺南,並建置節鎮以加重江西鎮帥的權力。懿宗准奏。五月廿一日,置鎮南軍於洪州(今江西南昌)。廿二日,以桂管觀察使嚴謂為鎮南軍節度使。
“弩者,怒也,言其聲勢威響如怒,故以名其弩也!”弩源於弓。威力又遠遠大於弓。弩可以延時發射,也可以精確瞄準,和只靠臂力拉弦的弓不同。
弩手是職業軍人的一個軍種類別,相當於現在的特種作戰部隊,唐朝部隊號稱七軍,以授兵二萬人為例,中軍四千人,戰兵弩手、弓手各四百人,馬軍千人,跳蕩五百人,奇兵五百人,左右虞侯各一軍,每軍六千六百人。
“江淮弩手”在征戰叛亂的南詔中,屢立奇功,《新唐書》中有記載:“悉教蹋張,戰必注滿、蠻不能支”。意思就是很熟練的用腳踩踏弩的機括而發箭,每次戰鬥都是壓倒性的大勝,叛亂的嶺南人沒辦法反抗。
除了戡亂平叛以外,平叛嶺南後聲名遠揚的“江淮弩手”還有教習各地的官兵之責。
史書上就有記載:西川節度使
崔安潛因為蜀中士兵懦弱膽怯,每戰必敗,上奏朝廷請奉牒文到陳州、許州招募壯士,與蜀人混合編排,經訓練後作為軍隊,共得三千士兵,分成三軍,每人頭裁黃帽,號稱黃頭軍。又上奏朝廷乞求派來洪州弓弩手,教蜀人用弓弩射丸的技術,又選得弓弩手一千人,號稱神機弩營。在“江淮弩手”教導帶領下蜀兵於是漸漸強悍起來
-
3 # 仁勇校尉
唐軍不重視弩箭本來就是個錯誤說法。弩兵才唐軍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大唐衛公李靖兵法曰:諸大將出徵,且約授兵二萬人,即分為七軍。如或少,臨時更定。中軍四千人,內取戰兵二千八百人,(五十人為一隊。)計五十六隊。戰兵內,弩手四百人,弓手四百人,馬軍千人,跳蕩五百人,奇兵五百人。左右虞候各一軍,每軍各二千八百人,內各取戰兵千九百人,共計七十六隊。戰兵內,每軍弩手三百人,弓手三百人,馬軍五百人,跳蕩四百人,奇兵四百人。左右廂各二軍,軍各二千六百人,各取戰兵千八百五十人。戰兵內,每軍弩手二百五十人,弓手三百人,馬軍五百人,跳蕩四百人,奇兵四百人。馬步通計,總當萬四千,共二百八十隊當戰,餘六千人守輜重。《李靖兵法》中,對一隻典型的唐朝軍隊各兵種數量有過比較詳細的描述。一隻兩萬人的唐軍,有一萬四千人的戰兵,六千人的輜重兵。
一萬四千人的戰兵,分為中軍一部、左右虞候二部、左右廂四部共七部分。中軍弩手400,左右虞候每部弩手300共600,左右廂每部弩手250共1000。一萬四千人的戰兵中,弩手共2000,佔戰兵的七分之一,和弓手所佔的比例大致相當。
有七分之一的戰兵都是專門的弩兵,可見唐軍還是對弩非常的重視。
諸軍弩手,隨多少佈列。五十人為一隊,人持弩一具,箭五十隻,人各絡膊,將陌刀、棒一具,各於本軍戰隊前雁行分立,調弩上牙,去賊一百五十步內戰,齊發弩箭;賊若來逼,相去二十步即停弩,持刀棒,從戰鋒等隊過前奮擊,違者斬。如其共賊相持守捉城邑,其弩手等,即依弩式,看旗發用。唐軍的弩手每人裝備弩一具和箭五十隻用於作戰。弩手同時裝備陌刀和大棒,用於肉搏作戰。當敵人逼近20步以內,則拋棄弩持陌刀或打崩作戰。
現在陌刀是一種明星兵器,很多網文經常會提到。不過在李靖兵法中,威力強大的陌刀只是弩手的副武器,用於弩手肉搏。唐軍戰例中提到陌刀相關的戰績,陌刀手很可能本職是弩兵。
弩相對於弓消耗體力小,弩手是射完弩箭後,依舊有條件作為精銳肉搏步兵使用。唐軍的這個配置,是比較合理的選擇。
回覆列表
所謂唐軍不重視弩箭,這基本就是一個謬論,雖然和南朝和宋代相比,唐軍的弩箭只有弓箭裝備量的1/5,但是事實如果沒有唐代弩箭技術的發展進步,就不會有宋代弩箭的巔峰輝煌。
唐軍弩箭裝備較少,主要是因為唐代皇室起自北朝貴族,相比於南朝,北朝有強大的騎兵優勢,因此相對而言,機動性的騎射和衝撞是北軍作戰的主流。相應的,北朝計程車兵就不像南朝士兵那樣依賴弩箭的精準長距離遠端輸出。
不過雖說唐軍弩箭裝備少,但是卻有大量的中大型弩具。唐弩有八種形制:單弓弩、臂張弩、角張弩、木單弩、大木單弩、竹竿弩、大竹竿弩、伏遠弩。其中有專門適用於騎兵作戰的角張弩,帶有踏環可以使騎兵在馬上拉弦。後面的五中弩都是中大型弩具,這也是唐弩的一個特色——大型化。根據《新唐書·兵志》的記載(以下都是最大有效射程),伏遠弩可以射300步(540米),臂張弩二百三十步(414米),角張弩二百步(360米),單弓弩一百六十步(288米)。而弩手要在這個射程內保證50%的命中率,可以說招兵標準是很嚴苛了,估計這也是兵數較少的一個原因。
因為經過了魏晉南北朝400多年的動亂紛爭,中國的甲冑工藝得到了昇華,相應的,前代的漢弩就很難擊破重甲了。因此弩箭巨大化也就成了趨勢,在李世民圍攻洛陽打王世充的時候,鄭軍就曾用巨大的八弓弩抵禦唐軍。晚唐時,還出現過一種巨弩和十二副強弩聯合的複合武器,可以說是很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