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護理目標:
1病人營養狀況改善,足以支援全身的基礎代謝。
2病人體重增加,瘻口逐漸癒合。
護理措施:
1營養支援,遵醫囑予以完全胃腸外營養,配製全營養混合液(即三升袋),或每天補充蛋白質、脂肪乳劑和氨基酸等。
2保證每天液體量按時輸注,由於需長時間靜脈注射,注意保護血管,從遠端小靜脈開始,必要時留置一次性套管針,減少對血管的損害。
3每天準確記錄24小時造瘻口丟失的液體量,維持出入水量的平衡。
4遵醫囑抽血檢測電解質、血紅蛋白及蛋白食量等生化指標,隨時對症處理。
重點評價:
1病人的營養狀況是否有所改善。
2病人體重是否增加。
3生化檢測是否趨於正常。
三、舒適的改變
相關因素:
1瘻口液對周圍面板的刺激。
2長期臥床。
3留置瘻口引流。
主要表現:
1病人表情疼苦,煩躁不安,依賴性增強。
2睡眠型態改變:難以入睡或失眠。
護理目標:
1保持瘻口周圍面板清潔、乾燥,儘量讓病人感覺舒適。
2儘早促進腸瘻的癒合。
1將病人安排在病員少、安靜的病房,減少外界的不良刺激。
2協助病人採取較舒適的臥位,可用鬆軟的枕頭將腰背部墊起或經常變換體位。
3及時清理瘻口液,必要時行瘻口負壓抽吸,避免腸液無控制流出或發出異味。
4如病情許可,儘量幫助病人進行肢體鍛鍊或早期下床活動,活動方法為病人先坐在床沿,足下置一短凳,待逐漸適應後,協助其在內進行走動,並逐步增加活動範圍。
5遵醫囑適量使用鎮靜劑,增加病人睡眠休息時間,改善精神狀態。
6給予病人極大的關心和耐心的護理。
1病人舒適程度是否得到改善。
2舒適的影響因素是否減少或消除。
四、自理能力下降
1長期臥床。
2體力、耐力下降。
3瘻口負壓抽吸的限制。
主要表現:不能單獨完成基本生活自理:沐浴或衛生、入廁、穿著或修飾。
1臥床時期病人生活須要能夠得到滿足。
2病人發揮最佳的自理能力。
2觀察病人自理能力變化情況,制定可行的鍛鍊計劃,幫助病人樹立自信心,鼓勵病人逐步自主完成生活自理。
3將病人所需物品放置於病人伸手可及處,幫助病人自理。
1病人基本生活須要能否得到保障。
力有無提高。
五、預感性悲哀
1病程長。
2瘻口癒合慢,治療效果不顯著。
3無足夠的家庭支援。
1病人自訴缺乏自信心,對前途感到渺茫。
2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
護理目標:幫助病人恢復自信,接受現實,積極配合治療護理。
1正確評估病人出現悲哀的原因,與病人共同制定和採取應對措施。
2向病人家屬做好解釋說服工作,使家庭給予病人極大的支援,讓病人感覺溫暖。
3將病室控制的點滴效果,如瘻口液量的減少,及時反饋給病人,讓病人感到治療的效果,增強自信心。
4將病人情緒上的細微改善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
5保持瘻口周圍清潔、乾燥,使病人感覺舒適,不致產生沮喪情緒。
6及時傾倒和鼾引流瓶內的引流液,減少對病人的不良刺激。
1病人情緒是否穩定。
2病人能否主動配合治療、護理。
你好,護理目標:
1病人營養狀況改善,足以支援全身的基礎代謝。
2病人體重增加,瘻口逐漸癒合。
護理措施:
1營養支援,遵醫囑予以完全胃腸外營養,配製全營養混合液(即三升袋),或每天補充蛋白質、脂肪乳劑和氨基酸等。
2保證每天液體量按時輸注,由於需長時間靜脈注射,注意保護血管,從遠端小靜脈開始,必要時留置一次性套管針,減少對血管的損害。
3每天準確記錄24小時造瘻口丟失的液體量,維持出入水量的平衡。
4遵醫囑抽血檢測電解質、血紅蛋白及蛋白食量等生化指標,隨時對症處理。
重點評價:
1病人的營養狀況是否有所改善。
2病人體重是否增加。
3生化檢測是否趨於正常。
三、舒適的改變
相關因素:
1瘻口液對周圍面板的刺激。
2長期臥床。
3留置瘻口引流。
主要表現:
1病人表情疼苦,煩躁不安,依賴性增強。
2睡眠型態改變:難以入睡或失眠。
護理目標:
1保持瘻口周圍面板清潔、乾燥,儘量讓病人感覺舒適。
2儘早促進腸瘻的癒合。
護理措施:
1將病人安排在病員少、安靜的病房,減少外界的不良刺激。
2協助病人採取較舒適的臥位,可用鬆軟的枕頭將腰背部墊起或經常變換體位。
3及時清理瘻口液,必要時行瘻口負壓抽吸,避免腸液無控制流出或發出異味。
4如病情許可,儘量幫助病人進行肢體鍛鍊或早期下床活動,活動方法為病人先坐在床沿,足下置一短凳,待逐漸適應後,協助其在內進行走動,並逐步增加活動範圍。
5遵醫囑適量使用鎮靜劑,增加病人睡眠休息時間,改善精神狀態。
6給予病人極大的關心和耐心的護理。
重點評價:
1病人舒適程度是否得到改善。
2舒適的影響因素是否減少或消除。
四、自理能力下降
相關因素:
1長期臥床。
2體力、耐力下降。
3瘻口負壓抽吸的限制。
主要表現:不能單獨完成基本生活自理:沐浴或衛生、入廁、穿著或修飾。
護理目標:
1臥床時期病人生活須要能夠得到滿足。
2病人發揮最佳的自理能力。
護理措施:
2觀察病人自理能力變化情況,制定可行的鍛鍊計劃,幫助病人樹立自信心,鼓勵病人逐步自主完成生活自理。
3將病人所需物品放置於病人伸手可及處,幫助病人自理。
重點評價:
1病人基本生活須要能否得到保障。
力有無提高。
五、預感性悲哀
相關因素:
1病程長。
2瘻口癒合慢,治療效果不顯著。
3無足夠的家庭支援。
主要表現:
1病人自訴缺乏自信心,對前途感到渺茫。
2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
護理目標:幫助病人恢復自信,接受現實,積極配合治療護理。
護理措施:
1正確評估病人出現悲哀的原因,與病人共同制定和採取應對措施。
2向病人家屬做好解釋說服工作,使家庭給予病人極大的支援,讓病人感覺溫暖。
3將病室控制的點滴效果,如瘻口液量的減少,及時反饋給病人,讓病人感到治療的效果,增強自信心。
4將病人情緒上的細微改善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
5保持瘻口周圍清潔、乾燥,使病人感覺舒適,不致產生沮喪情緒。
6及時傾倒和鼾引流瓶內的引流液,減少對病人的不良刺激。
重點評價:
1病人情緒是否穩定。
2病人能否主動配合治療、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