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皮鼠的標墊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張有“四治”,即“仁治”、“德治”、“禮治”、“人治”思想。

    一、仁治:

    “仁治”是孔子“四治”思想的核心。在《論語》一書中講到“仁”有104處,君子107處。人與仁的概念,使用頻率是相當高的。孔子說:“仁者人也,親親為大”。意思是說所謂仁,就是人,親愛親人是最大的仁。

    二、德治:

    就是主張用“德治愛民”的思想治理國家。孔子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意思是奉行德政者,人民就像群星環繞北極星那樣,心悅誠服的接受統治。

    孔子的“德治”思想:

    一是要求統治者必須減輕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削減苛捐雜稅,使人民得到寬和惠。

    二是注重犯罪的經濟原因,認為盜竊的發生在於統治者的貪得無厭,百姓得不到好處而為,主張富民、裕民,先富後教,反對“不教而殺”。

    三、禮治:

    就是主張用“禮”的方式治理國家。孔子認為立身治國非有禮不可,在《論語》一書中有74處記載論禮。孔子說“為國以禮,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也”,意思是禮是治理國家的法則,就像秤、繩墨、規矩一樣的重要;不以“禮”治國就如沒有耜(古代的農具,用於鋤地)而要耕地一樣。

    四、人治:

    在治國的問題上,孔子很重視統治者個人以身作則的表率作用,提出為政在人。

    孔子認為,在“禮治”下,各級貴族都有相對獨立的統治權,個人的作用比較突出;而要實行“德治”,又必須以有德者能居高位為前提,否則便不能發揮道德感化的效果。因此,孔子特別強調統治者以身作則的重要性。

    孔子認為,統治者能否以身作則關係到國家的興衰問題,因而他不惜修正周禮的“親親”原則,主張讓非貴族出身的賢才也能參與國政。後人把這種主張叫做“人治”或“賢人政治”。

    擴充套件資料:

    孔子提倡的“仁治”、“德治”、“禮治”、“人治”思想,在歷經古代、近代血脈承繼和修改完善後,已對中國的政治、倫理道德、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時隔2500年後的當代,仍保留著其它文化無法替代的作用,這是不容置疑的客觀事實。

    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一個複雜而又完整的體系。他的仁政德治和禮治思想被多位學者繼承和發揚,進而形成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龐大系統。

    孔子的政治思想經過後世繼承和發揚,成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中華民族的政治觀念,並對東亞、東南亞、歐洲產生了影響。

    孔子的政治思想不僅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和政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就是在我們社會主義的今天,他的政治思想對當代的政治思想的提出和建設也具有重要的啟發和指導意義。認真研究孔子的政治思想的現代意義,實現其思想的當代價值的轉換,是現代政治建設的重要任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江南六大古鎮哪些最值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