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一義
-
2 # 書林外傳
黛玉葬花是因為她在賈府孤苦伶仃,看到落花想到了自己的未來倍感孤苦無依。她跟落花是同病相憐,還為落花吟了一首長詩,非常悽美。
但是我不喜歡林黛玉那樣的性子,她的體弱多病也是因為她太多愁善感了。我教育孩子從小就不要太鑽牛角尖,樂觀開朗,他們不會像黛玉那樣去葬花。如果真的去葬花也是為了環境的清潔。
-
3 # Amanda149924445
這個問題貌似穿越了哈
如今這個陰盛陽衰的年代,女性早已強悍過那些所謂的小鮮肉太多了。我的孩子從小就是按照獨立自強的模式培養的,除了自己任何人都是靠不住的。我從來沒有給她灌輸所謂的傷春悲秋,她也絕不會見花落淚對月長嘆。她不是嬌滴滴的大小姐,也不是羞澀的小家碧玉,不會像小鳥依人,更不會任人欺負。她Sunny開朗積極樂觀,對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基本上都能應對自如,上高中之後都不用我操心了。實在是不敢想象如果她去學林妹妹葬花的話,我是不是就應該找著那根玉帶在林中自掛啦
-
4 # 行走在人間的曼陀羅花
想去葬花就去葬花,沒有意見。也許有時間也和孩子一起去葬花。人啊!只要不是惡意的事情,去嘗試一下沒什麼不好。去葬花人生也許只有一次,卻不會忘記。去體驗想做的事情吧!畢竟人生只有一次,別留下遺憾。在你想葬花的年齡就去葬花,過了想葬花的年齡了,也許你會擁有一個大花園了!想騎馬就在年齡許可時去騎馬,想攀巖就在年齡許可時去攀巖,想走一次孤旅,就去走。人生許多機會瞬間逝去,若沒抓住,再回首遺憾多多。朋友們,珍惜時光,把握機會,去做想做的事吧!
-
5 # 莫染餘生
“黛玉葬花”的情節的確很美,美在用藝術化的形式詮釋了一個青春女孩內心的純潔之美、傷懷之美、才情之美,盡顯東方女性內秀含蓄的人格魅力,與漫天飛花交相輝映,極具美輪美奐的畫面感。
那麼你的孩子也去學著“葬花”,你該說什麼?
首先,恭喜你,孩子應是受到過良好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和影響,不然就不會想起“葬花”一事來,這是孩子喜愛文學的體現。算是好事。
然後,就要根據情況區別對待了。小孩子多數是過家家的路數,沒有必要理會,陪著玩就可以了。如果是青春期大孩子肯定是性格問題,就要注意了,女孩要耐心疏解、排憂解患,引導她積極樂觀起來。男孩就不能縱容他,應該以粗放的方式摧毀他變孃的機會,直接上手就好。假如孩子已經成年好多年了(除了演戲),那可能基本不要多說了,要麼聯絡心理醫生,要麼聯絡精神病院吧。
-
6 # 海闊天空詩酒花
當時讀到此觀點,大吃一驚。那時我還沒有孩子。
後來我自己有了女兒。孩子很愛自己玩過家家的遊戲,尤其喜歡把各種玩具擬人化,然後給它們過生日。
還好,目前只是慶生,還沒出現葬死的情節。
看到這個題目我就想,如果有一天孩子去“葬花”,我該說什麼?
我第一時間就想到了當年報紙上的採訪。
居然發現,對呀,差不多就是那樣的感覺。
想想自己小時候,雖然沒有葬過花,但是正兒八經給一隻小昆蟲舉行過葬禮。小蟲子裝在火柴盒裡,再埋進土裡。貌似我還給它起了名字,給它用小紙片做了個“墓碑”,只是現在記不清了。
這樣看來,我也從小就很另類。但也不妨礙我今天過得很normal呀。
所以,孩子做一些“出格”的事,其實沒啥。如果這種事是“葬花”,我還覺得比我當年更有格調,更高明。
言歸正傳,如果有一天自己孩子去“葬花”,我會對她說啥。
我覺得,首先我會問清楚她為什麼這麼做,弄明白她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如果她只是好奇,從哪個影像裡模仿來的橋段,或者只是自己發明的過家家,巧合而已,那就算了,聽她自己編故事,在旁邊當觀眾說哦,原來是這樣啊,就行了。最多給她補充講講黛玉葬花的事。反正她已經知道“林黛玉”“紅樓夢”這些詞,只是不瞭解具體含義而已。讓她對古典文學經典場景有個基本概念,就當植入式教育好了,沒啥的。
反正這樣的過家家,過幾天她自己就忘記了。
但如果她說出一些傷風悼月的言辭,或者說不知道為什麼反正就是看見花兒這樣有點難過,要去埋起來,那就要好好對待了。
首先,我承認我心態有點古怪,如果發現孩子這麼易感,我會竊喜(大約能理解報紙上那位文藝人士的心態)。正如帶著孩子看《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時,在旁邊給她講解哈利遭受誤解的情形,然後無意中發現她眼含淚水,再回頭,她就撲到我懷裡說,她不想電影裡面那個人死,當時我就又驚又喜,又好笑又欣慰。無論如何,發現孩子天性善良,總比發現孩子天性冷酷要好吧。
其次,在肯定和愛護她這種樸素的“悲天憫人”情感的同時,也要注意多觀察她的動態。古今中外多少美好又悲傷的故事,慢慢地要讓她知道,理想與現實千古不變的矛盾,更加要讓她早有認知與準備。
比如,黛玉葬花的故事可以給她講了。如果她願意聽,以後慢慢講寶黛悲歌。書架上放著的《紅樓夢》,如果她聽得進去,也可以慢慢開始給她讀。
與此同時,世人對《紅樓夢》的不懂,對寶黛真情的不屑,也要慢慢讓她瞭解了。一邊是文學世界裡純粹充沛的情感衝擊,一邊是現實生活中雞零狗碎的精心算計,兩個世界的真相和邏輯,都應該讓她早點認識。不嘲笑她傷風悲月,也不引導她精明現實,只是希望讓她學會從多個角度去認識和理解事物,最後的取捨選擇,交給她自己。
但願以後的孩子,身上有鎧甲,心底有鮮花,如此而已。
-
7 # 蘇小妮
這個問題不可能存在,現在社會是速食社會,一切都是快節奏的。那種扛把花鋤掃了花瓣獨自偷灑淚的,一則是無處可灑,鋼筋水泥叢裡沒有你葬花的地方,二則也沒有那個時間去傷春悲秋。所以就不必考慮這個問題啦。
-
8 # 曼傑教育諮詢
她葬的不是花,她在訴說自己的命,無聲的哭泣。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現在不能相提並論,時代不同,思想不同,即使模仿,也只是遊戲一樣,裝模作樣的就過去了!
-
9 # 文狼說名著
我不覺得很美。花落是一種自然現象,沒有必要為落花流淚。葬花是一種心理病態的反映。孩子葬花,是因為他無知的同情心,不支援他,但也不會干預他。
-
10 # 旁觀者嵐
我會告訴她,中國有個清朝,他們的貴族跑馬圈地,用武力佔據了大量漢族人民的土地,然後租給另外的農民,收他們40%左右的租子,他們的後代就靠此過著無比奢華的生活。
在奢華中他們的男兒大多數丟了馬背上的威風,變成了紈絝子弟,而女兒受封建禮教的壓迫,婚姻不自由,不得有自己的事業,是男人的附庸。但是這些小姐每一個人有十多個丫環伺侯,生活過於優越,又無所追求,只能等著嫁人,所以就傷春悲秋,把心裡的悲傷擴大了,才會葬花,很詩意,也很無奈。
但在現代社會就不同了,男女都一樣,都要靠勞動生活,女人也要有自己的事業,才能自尊、自立、自信、自重,葬花這種遊戲偶一為之尚可,不要過度強調,從心理上無端地擴大憂傷情緒,免得把悲傷作為自己生活的主旋律,甚至變成憂鬱症。女孩也要有自己的奮鬥目標,自己的努力和終身為之努力的事業。
-
11 # 微詩陽春白雪
黛玉《葬花》。林黛玉就是古代弱女子形象。她多愁善感,才華橫溢,天生貌美。由於體弱多病,愛情被毀。黛玉葬花實質上就是借花喻己,安葬自己。黛玉是封建社會犧牲品。那時女人只是花,花是陪襯,是男人附屬品,沒有社會地位,這是黛玉悲劇的社會根源。
如果黛玉處在現在這個社會就不會有此悲劇。現代女人可以上學,就業,有了社會地位。男人統治女人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為什麼現代離婚率那麼高,就是女人不願再受那份氣。離婚我會生活的更好,不靠男人照樣活得精彩!
回覆列表
那是別人無父無母,又寄人籬下,還是在古代這種女的不能獨立自主的時代,有苦也無處訴。只能葬葬花,自哀自怨一下。現代孩子,有父有母,還葬花,行為藝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