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行攝寶雞
-
2 # 京風京韻
按照拍攝的題材不通,選擇不通的鏡頭就好了,跟用什麼單反沒關係吧?如果題主還認同那種佳能拍人像,尼康拍風景這類的傳言,那我建議你不要玩單反了。畢竟能問這個問題的就證明了你家沒礦。我玩攝影30年了,提供一下我用的器材供題主參考,機身尼康D90,真的就是這個十多年前的機器,不怕你笑話。鏡頭的話跟家人旅遊就一個18-300,平時自己掃街用35–2D,拍老婆孩子在家用50小痰盂,在外面就851.4,內行面前85撐場面,外行面前18-300撐場面,夠大,夠重,亮騷!都是些便宜鏡頭,足夠用了!
-
3 # 禕璠紀實
很簡單,因為喜歡人文紀實等記錄類的題材,基本上就是“單反+35mm/L”,備用蔡司“25mm/2.8(手動)”,其他鏡頭基本上都在乾燥箱里長眠了……
-
4 # JasonVon的影像視界
按照拍攝題材的不同,其實機身的選擇上不需要特別注意,差異不是特別大,重點是鏡頭的選擇,鏡頭對題材合適性差異較大。
機身的選擇如果只是按照拍攝題材的不同,常見的單反一般都可以。只需要按照自己對單反的畫質、寬容度、操控性、便捷性等方面的需求來選擇即可。
例如拍攝風光題材,可以選擇寬容度高的單反;拍攝體育題材,可以選擇對焦快的單反;拍攝旅行題材,可以選擇便捷性好的單反。
總之,單反都能夠勝任,都適合常見題材的拍攝。只是,如果要求比較嚴格,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差異。
鏡頭的選擇1、人像攝影
人像攝影面臨的拍攝環境比較豐富,需搭配不同焦段的鏡頭。如果你主要拍攝環境人像,建議選擇35mm鏡頭;如果你注意拍攝室內人像,建議選擇50mm或85mm鏡頭;如果室外人像拍攝也較多,建議增加選擇70-200mm或者135mm、200mm定焦鏡頭。
2、風光攝影
風光攝影其所處的環境多為戶外,景別方面也不固定。廣角、中長焦等鏡頭都需要配備。例如16-35mm、24-70mm、70-200mm鏡頭。
3、靜物攝影
靜物攝影一般搭配100mm之類的中長焦微距鏡頭。如果物體比較大,可選擇50mm標準鏡頭甚至16-35mm廣角鏡頭。
4、婚禮攝影
婚禮攝影雖然也是拍攝人像,但婚禮攝影需要拍攝不同景別的照片。一個成熟的婚禮攝影團隊一般會配備2-3個不同焦段的鏡頭,通常要涵蓋大場景、中景和特寫的焦距範圍,例如16-35mm、85mm、70-200mm鏡頭。
5、體育攝影
體育攝影由於拍攝題材的特殊性,很多運動主體離可拍攝區域較遠,一般需要搭配中長焦甚至超長焦鏡頭。例如籃球運動一般70-200mm鏡頭就夠了,而足球運動差不多需要400mm鏡頭。當然了,還需要廣角鏡頭拍攝大場景。
6、建築攝影
建築攝影主要拍攝城市建築,一般多以建築全貌和特寫為主。一般選擇移軸鏡頭,例如TSE17mm、TSE24mm鏡頭。除此外,有些可能還需要廣角鏡頭來俯拍建築全貌、中長焦鏡頭來拍攝區域性特寫。
如果只是普通攝影愛好者,器材夠用即可,沒必要追求高階旗艦以及大而全。如果是職業攝影師,器材則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性,全畫幅和適合該題材內的大部分焦段鏡頭。
我是JV視界,專注於攝影
-
5 # lele視界
主要是看拍攝的題材,拍攝人像和風光為主,應該還是35mm比較合適;人文拍攝,主要還是在被拍攝物件不知道的情況下抓拍,所以近距離的一般是24-70mm,稍遠距離就用70-200mm;至於打鳥,就要用400mm比較合適了。
-
6 # 大鬍子尹恆
先說一下,我選擇的不一定都是單反。
人文和紀實,我自己使用的是一臺富士的X-T3,搭配等效85或者24-70的鏡頭,畢竟方便。特殊情況下,會準備等效70-200的鏡頭,用於一些不適合近處拍攝的照片。但我隨身的主機是以一臺徠卡的Q2,能夠解決大部分人文紀實攝影,高畫素和快速的對焦都不錯。如果是單反,那麼佳能的5D系列應該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在拍時尚類的照片比如T臺,我用的是一臺佳能的1DX2,和70-200的鏡頭。這款相機非常可靠,當然,價格也不菲。但是你要知道時尚T臺攝影,如果因為裝置的原因少拍了一個LOOK,你都交不了差。
風景和商業攝影方面,我沒有用過尼康,但據說D850性嫩優異。當然佳能的5D4和5DS系列也不錯。我的工作裝置是一臺富士的GFX-50S中畫幅相機。更好的解析度和寬容度,是全畫幅達不到的。
在拍攝野生動物的時候,我仍然選擇了富士的X-T3,並配備了等效超過600的富士龍鏡頭。(本來最好的搭配是1DX2配佳能的一系列遠攝和超遠攝鏡頭,但實力有限。),並把徠卡Q2作為野外拍攝風景的主機。
其實佳能和尼康的準專業單反相機已經能滿足大部分不同題材的拍攝要求,主要還是在攝影師,如何去運用它們。除非你有嚴格的專業拍攝任務或者客戶對照片的要求,否則沒必要上昂貴的裝置。
某些情況下,無反相機也可以勝任大部分的工作。
回覆列表
對於新手來說,在選擇相機的時候,選擇一個適合自己學習攝影的產品更重要,不要過多在意畫素是不是超過了幾千萬,因為有可能作為新手的你自己駕馭不了這臺相機。另外就是高畫素產品的價格昂貴,對儲存的壓力也很大,前期後續的投資都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