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福順天
-
2 # 華
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華人崇尚讀書,自古就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在封建王朝的統治下,設定科舉制度以文章取士,鼓勵人們博取功名,獲得利祿,修身齊家平天下要在經典書籍中去尋找,“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以至於衍生出象范進這樣一大群酸腐書生,貧困潦倒,皓首窮經的笑料。
其實這種只有讀書才可以光宗耀祖的觀念是腐朽的,偏激的,甚至是愚昧的。它不如俗語“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那麼富於哲理,富有人情味而普世惠人。
-
3 # 亦有所思
它有兩種完全相反的解釋。
一、知識改變命運。讓你走到“高處”,有可能成為人上人。
二,站得越“高”,望得越遠,摔得越疼。
這是一個近於無解的定義,近於兩小兒在孔子面前辯日。
如果我不讀書,只放羊。或許會平安長大,然後娶了鄰居家的二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開心而滿足地過完自己的一生。
如果我讀書,會產生許多一種叫做慾望的血液,以不負此生為名摸爬滾打,或坑蒙拐騙,站在終點,才想起來我忽略了一滴名叫純真的淚水。
如果我不讀書,只放羊。或許在山坡上摔了一跤連治病的銀子都沒有,眼睜睜地看著劉大官人納了二丫為妾,然後終日以淚洗面,渾渾噩噩,愧恨半生。
可是,讀書就不會摔一跤麼?讀書就一定會娶到二丫麼?讀書就一定可以過上想要的生活麼?
同樣是讀書,諸葛亮讀成了丞相,杜甫卻讀成了窮人。
同樣是不讀書,朱元璋成了明太祖,劉大官人卻死在亂刀之下。
同樣是讀書,賈詡富貴榮華終老,東坡顛沛流離半生。
同樣是不讀書,努爾哈赤滅了漢庭,二丫卻被賣到青樓為妓。
讀書有用?未必!
讀書無用?不然!
面對那個叫做“命運”的美人,“讀不讀書”好像塞翁丟失的那一匹馬,更像剝極而復的陰陽魚。它們之間永遠也劃不出一個等號。
知識改變命運,可是卻不告訴那些讀書人一個冰冷的事實,改變分為兩種,一種是更好,一種是更操蛋!
改變命運的不是知識,而是性格!
-
4 # rain9058
這句話,我讀著實在刺耳~
雖然它明顯是在推崇“讀書”地位的高尚和重要,但,偏激了,現在讀來更覺偏激!
-
5 # 童年在風中飄揚
一個沒有文化的人是可悲的,一個失去了自身文化的民族,是一個漂泊無根的民族。一個民族沒有文化作為精神支撐,是沒有力量,沒有厚重歷史底蘊的,很難實現自立自強。
社會主義建設是提升國民素質,加強國際競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單獨拿出來。好似哪裡不妥。但是,別忘了,它是出自宋朝汪洙,宋朝結束距今已有700餘年歷史。先不說宋朝。單就新中國建立初期,掃盲班的建立,可想而知,一個國家對文化的渴求。
以此類推,700年前的宋朝,它對文化的飢渴程度。便不難理解,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其實,它是特定歷史環境下,教育的一種工具,對當時文化起到一定推動作用。
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這話到今天依然實用,再窮不能窮教育。這是我們國家在最艱苦的時期提出的教育方向,這樣的指導思想一直指導著我們的教育發展,現階段。中國家庭所有的投資中,教育投資佔的比重最大。就是對所謂的讀書無用論,最有力的反駁。
達可相天下,窮則善其身。柯幹如金石,心堅耐歲寒。讀書人要像松竹一樣,有節操,耐得住風霜雨寒,夠堅強,勇敢。可通達得富貴相天下。也可春遊芳草,夏賞綠荷。秋飲黃花,冬吟白雪。此乃,《神童詩》的正解。
今讀,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它只是時代產物,告知我們不要讀死書,死讀書。只扣死理,不能做到古為今用,與時俱進,不是書可悲,是讀書人的悲哀。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紙質,電子,網路,哪一行能抽離文化,而單獨存在。
無論什麼時代,無論歲月如何變遷,書是華人的血液,文化是中國的命脈。
謹以此。獻給世界第24個讀書日。
-
6 # 柳相
神童詩背景是宋朝 宋朝是一個文人地位非常高的朝代 武將沒有地位 所以詩中才說唯有讀書高 可以搜尋狄青 看看
-
7 # 瑪雅迷徒
首先,讀書作為興趣愛好的一種。毫無疑問是最有效用的一種。古詩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由此可見,古來如此。而又有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可見中外亦如是。古今中外成功之人皆是好書之人。
其次,或許有人會說,讀書的人未必比不愛讀書的人有出息。那無疑是片面了。讀書不是隻以賺錢多少為是否成功的判斷標準的。讀書是對人的智慧,氣質,性格與心志的培養。讀經濟是賺錢,讀史為學者,讀兵法為將帥。術業有專攻,不能一個錢字定成敗。況財富為一時浮沉。取決於時事與機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而讀書則是培養人面對沉浮的豁然心態與精明判斷。是修心的力量,讓人明白生命的意義與珍惜真正重要的事。
再次,讀書不只是前人經驗的積累。更是對未來對時空自然的探索與創造。書是啟智的不二法門。對於未來的發明創造也無疑離不開書本上的知識積累與啟迪。而未來的知識財富也必然是要沉澱於書籍之上的。
最後,自古智勝武。歷朝歷代古今中外,無論那種政權體制。都無比重視學識與才能。讀書自古就是人們提升內涵,學習技能,施展才能,改變命運,實現夢想與價值的最佳選擇。
回覆列表
古代成皇下人多,
登位裝文倡讀書。
尊孔至聖擺雅局,
設定考場闢新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