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巫女阿滿
-
2 # 王卻之
謝邀!神秘一是因為看不懂,二是沒有深入研究。話分兩頭,簡單點說《山海經》是上古地理、生物著作。有人會說《山海經》裡的那些怪人怪物離奇地貌現實上怎麼會有呢,可你不妨想想就連一百年前的事你都未必知道得一清二楚,你又怎麼知道幾千年前沒有呢,時間能掩埋很多東西,至少我相信人的想像絕對不是憑空而來毫無依據的。《周易》是上古資訊學,它是一本卦書,作用是解卦,為任何事情的下一步行動提供參考資訊,俗點來說就是如何趨吉避凶,世間從古到今所有事情的發展軌跡都包含在裡面,你身處在任何一件事裡的任何階段,都能透過求卦、解卦的方式得到下一步行動的參考資訊,至於靈與不靈,看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跟你去廟裡求到籤後找先生解籤,先生翻的解籤文書是一樣的。扯遠了,一句總結兩書成書年代都比較久遠,但兩者之間基本沒有聯絡,如果硬要扯上一點,可能《山海經》裡出現過的個別動物,在《易經》卦辭裡也有出現吧。
-
3 # 小賢說易
首先,對兩個名詞進行一下解釋,《山海經》記錄內容比較廣泛,是在較長的歷史時期內積澱的包括宗教、地理、神話、民俗等內容,主要形成時間大約在戰國之後,是民間異志雜怪的集合。而《易經》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周易》,還包括《周易》之前便存在的《連山》與《歸藏》,《周易》只不過是周朝時期文王根據伏羲先天八卦推演而來,而《易經》則是起源於上古時期盤古開天之後,《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從這兒可以看出,伏羲是依據河圖洛書的理數,伏察天地萬物規律的象數,而推演出的,不僅是在於卜筮方面,在季節更替、萬物變化運轉都行之有效的方程式。
所以說,就其形成時間來看,《易經》要遠遠早於《山海經》;就其內容來看,《易經》更注重於方式方法,而《山海經》則類似於民間百科全書,所以可以看出,《山海經》中的不乏借鑑《易經》宗教卜筮等神秘色彩,而《山海經》中也不乏收錄《易經》誕生時期的神鬼傳說,甚至關於《河圖》、《洛書》出現的故事收錄其中也說不定呢。
-
4 # 微洪範
山海經與易經看似沒啥關係,柞看山海經是本以地理為主,而易經則是以哲學為杆,真的是這樣嗎?不全是,兩者實則大有牽連,為什麼?因為山海經有大量的上古神話,而易經的源泉則是本占筮經典。此兩者一個通點是啥?相信很多讀者會第一時間反應是:宗教。對!我們知道:神話是宗教形成的一個極重要的源本,而宗教尤其是上古的原始宗教的極重要的表現形式是占卜。山海經與易經都是反映華夏上古之時的原始宗教的訖今所能見到最重要的上古文獻。舉例項:山海經海內經記載巴國的始祖叫太皞,而易經繫辭記載神話…包犧氏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徳,以類萬物之情。這裡山海經的太皞與易經的包犧氏就是中華元古時代的三皇之首的伏羲氏了。伏羲氏的故事訖今所能見到最早的記載均出於東周,除以上的山海經、易經外,還見於多本東周著名經典,如《莊子》、《呂氏春秋》。也見於歷史書《補史記》,書中說此皇出於一萬年前的古成紀。
總的來說,山海經是本帶有濃厚上古原始宗教色彩的上古地理百科全書,而易經的上元古經部分則是記載周朝及之前的華夏上古原始宗教的巫峴卜筮文化的集大成之書,在這個上,此兩者均帶有濃厚的原始宗教色彩的。
-
5 # 山18713346
據說,易經對“象”“數”的描述受山海經影響,兩者都有看到現象,瞭解接下來的變化理解,都有數的出現佔多大影響意味什麼的理解。
我就隨便說說,比如我看到了--產生了這麼一個想法的理解。我無法理解,就是易經說的聰不明也,說心還沒有修好,修簡單的心像鏡子,越簡單自己保留的成見的越少,能修出看到清楚現象的心。再基於書中作者過來人的經驗,對周圍環境和世界的誠實,反應你身。
所以說學好了以身做羅盤,這個比如差不多。
-
6 # 味哎兒
同時間階段內的關係,即,都是“形象”塑造初期時段。現代人仍如此塑造第一次未見過事物形象的,即,那東西就象“你家那隻怪角羊”一樣的第一描述未見過動物一樣。文學術語為:形容.比喻.借喻等。從而形成兩大思維制式:物像思維,山海經代表。抽象思維,八卦代表。傳入歐洲的是抽象思維,因而歐洲沒有物像思維。贊否。
回覆列表
確實有學者研究過《山海經》和《易經》的關係,雖然對於觀點我不太認同,不過對於在這方面感興趣的朋友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對於《易經》的“易”的本義,一般理解為“交易、變易”,朱熹的周易注裡即是這麼解釋的。
《說文解字》中釋“易”時說日月為易。一些學者從語音的角度去分析,認為日和月都曾經發音為“易”,因此主張從日月的角度去研究《易經》。
由日月的角度,那麼就牽扯到了《山海經》。
《山海經》中的《大荒東經》裡面記載了大荒之中有七座山峰,是日月出入的地方,山是從南到北方向排列;《大荒西經》裡也記載了七座日月所處出的山峰,是從北到南方向排列。
劉宗迪《失落的天書》裡對此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論證,結論是這這些山峰是古人用以觀測太陽出入位置、判定季節輪換的,也是重要的歷法工具。
這個結論我個人比較同意。
基於這一點日月的論證,一部分人就將這個觀點與《易經》結合起來。甚至分析出了《連山易》、《歸藏易》名稱的由來——連山就是指用於定位日月的一系列山,歸藏就是指日月落下的山,落下就是迴歸。
同時,太陽月亮的升落,對應了《易經》陰陽消漲的觀念;《易經》中的兩儀指日月,那麼就可以與《山海經》中的常儀、羲和聯絡起來。
以上這些解釋實在是太過牽強附會,不能使人信服。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