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ucky小愛
-
2 # win林煒棟
東寺街始建於明景泰元年(1450年),是蕪湖古城中一條歷史悠久的街道。蕪湖現存最早的康熙版《蕪湖縣誌》“縣東大街”一欄中,已有“東寺街”的記載,以後的歷代縣誌中也均有記錄。
東寺街北端曾有一座著名的寺廟叫“能仁寺”,東寺街因位於寺之東邊而得名“東寺街”。能仁寺建於唐開元年間(713-741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名為承天院,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賜名東能仁寺,極為顯耀,歷史上曾是蕪湖四大名寺之一。能仁寺位於蕪湖古城東,故又稱“東能仁寺”。(蕪湖古城四方的四大名寺: 北廣濟寺、南普濟寺、東能仁寺、西吉祥寺)
-
3 # 向國華中國
個介紹比較簡略,在東寺塔花苑內東北角上有一《重建東寺文筆塔暨忠愛金碧三坊碑記》,上邊說的就比較清楚了。
碑上記有:因視舊基低下,慮土薄弗堅,乃量移於迤東數百步內。
也就是說,1883年重建東寺塔時,查看了下,原塔地基低窪,擔心土薄不夠堅固,所以向東遷移數百步建塔。所以,至1887建好以後,東寺塔就不在東寺街邊了,同時也說明,東寺街的街名在重建東寺塔之前就已存在。
東寺街為南北走向的古街,南從東內街起,北至能仁寺(後為勝利電影院舊址)止,全長約155米,寬4米左右。
東寺街始建於明景泰元年(1450年),是蕪湖古城中一條歷史悠久的街道。蕪湖現存最早的康熙版《蕪湖縣誌》“縣東大街”一欄中,已有“東寺街”的記載,以後的歷代縣誌中也均有記錄。
東寺街北端曾有一座著名的寺廟叫“能仁寺”,東寺街因位於寺之東邊而得名“東寺街”。能仁寺建於唐開元年間(713-741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名為承天院,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賜名東能仁寺,極為顯耀,歷史上曾是蕪湖四大名寺之一。能仁寺位於蕪湖古城東,故又稱“東能仁寺”。(蕪湖古城四方的四大名寺: 北廣濟寺、南普濟寺、東能仁寺、西吉祥寺)
能仁寺在明永樂年間和天順七年、清雍正二年、乾隆十八年、嘉慶八年均修茸過,可惜的是咸豐年間(1851-1861年)毀於戰火。光緒元年(1875年),能仁寺廢墟上建起一座關帝廟,供奉關羽神像。後又增供岳飛神像,改名“關岳廟”,共祀關羽、岳飛神像。後來寺廟被拆,只留下了“東寺街”這條路名了。
時光飛逝,可能是能仁寺舊址風水好,多次改建,清光緒八年(1882年),李鴻章之子李經方投資在關岳廟舊址興建了蕪湖戲園,成為蕪湖古城內最早的戲院。
隨著蕪湖古城改造修建,東寺街的老屋建築,悄然側身於歷史的背面,彷彿在訴說著曾經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