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個人的歷史

    唐玄宗重用李林甫,絕對不是因為李林甫只會趨炎附勢,而是因為李林甫確實是個有能力有才幹的人。而且其能力與才幹恰恰符合唐玄宗的需求,對了皇帝的胃口。直接點數李林甫有“能力”,當然很多能力在我們看來,並不為人所恥。

    拉攏宦官,結交後宮

    李林甫很注意結交宦官和後宮嬪妃,透過他們瞭解唐玄宗的一舉一動,從而總是能達到“料敵於先”的目的。皇帝每每問詢,他總是能提前知道唐玄宗的需求,因此得到唐玄宗的賞識。

    獻媚求名,步步高昇

    李林甫知道武惠妃得到唐玄宗的寵幸,因此主動透過宦官結交武惠妃,並表示要擁立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成就霸業。武惠妃感激李林甫對自己的忠誠,因此不斷的在唐玄宗耳邊美言,李林甫因而得到了升遷的機會。

    挑撥離間,大權獨攬

    因為丞相張九齡在唐玄宗面前說自己的壞話,導致自己不能擔任相國之職,李林甫對張九齡懷恨在心。李林甫利用武惠妃想立其兒子為太子的需求,從中挑撥是非,讓唐玄宗疏遠張九齡。並透過張九齡的好友嚴挺之的事件,徹底擊垮了張九齡,自己成為丞相獨攬大權。

    耳目閉塞,年老無智

    大權在握的李林甫嫉賢妒能、排除異己、扶植黨羽、堵塞言路,讓唐玄宗李隆基徹底成為了聾子的耳朵—“擺設”。並透過構陷東宮太子李亨,防其對自己構成威脅。唐玄宗晚年深居後宮、不理朝政、專心聲色,將朝政大權全部託付給李林甫。在李林甫的手中,唐朝由盛轉衰,並最終直接釀成了安史之亂。

  • 2 # 文史磚家

    作為唐朝史上最有名的奸相,李林甫小字哥奴,因在兄弟輩中排行第十,故世人稱呼他為“十郎”。李林甫出身李唐宗室,曾祖父李叔良(長平王)是唐高祖的族弟,祖父李孝斌官至原州長史,父親李思誨官至揚州大都督府參軍,舅父姜皎則是唐玄宗的心腹,官至秘書監。李林甫雖然出身宗室,但年輕時性情浮浪、不學無術,個人形象很差,以至於在政壇上鬧出很多笑話。

    據正史記載,李林甫出任吏部尚書後,在候選官員嚴迥的判語中看到有“杕杜”二字(杕杜是《詩經》中的篇名,原意是孤生的赤棠樹,後比喻人孤立無援),因為不明白其中含義,便向吏部侍郎韋陟詢問“杖杜”是何意?韋陟不敢指出上司的謬誤,只能低頭不語。後世因李林甫不學無術,竟把“杕杜”認作是“杖杜”,便送給他一個“杖杜宰相”的稱呼。

    還有一次,太常少卿姜度中年得子,表兄李林甫聞訊後即刻手書賀函表示慶賀,內有“聞有弄獐之慶”幾個字。古代將生男孩比作“弄璋”(即長大後執美玉做王侯),而李林甫卻錯寫成“弄獐”,所以當賓客們看到這封賀函後,無不捧腹大笑。正因為這段趣聞,所以後世又送給李林甫一個“弄獐宰相”的稱呼(以上兩則史實,均見於《舊唐書·卷一百零六》)。

    李林甫雖然不學無術,但為人狡黠、善於迎奉,所以深得舅父姜皎的喜愛,並靠著他的照顧得以踏上仕途。等到姜皎因罪被殺後,李林甫又得到宰相宇文融的庇護、提攜,從開元十四年(726年)起,相繼擔任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要職。而在宇文融因罪被流放後,李林甫非但沒有受到牽連,反而官職越做越大,最終竟爬上宰相的高位。

    原來,李林甫自從進入朝堂後,便大走“後宮路線”,與宮中的宦官、妃嬪們交情深厚,因此對唐玄宗的舉動了如指掌,每逢奏對都能符合皇帝的意旨,因此深得賞識。此時,武惠妃最受唐玄宗的寵愛,因此李林甫便主動攀結她,承諾將她的兒子李瑁捧上太子之位,由是讓武惠妃深為感激。除此之外,李林甫還拼命地巴結大宦官高力士,成功地讓後者也成為他的“保護人”。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在武惠妃、高力士的幫助下,李林甫被拜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與侍中裴耀卿、中書令張九齡一起擔任宰相。1年後,張九齡、裴耀卿因遭李林甫誣陷去職,後者由此晉升為中書令。此後18年間,雖然牛仙客、李適之、陳希烈與李林甫同時擔任宰相,但就權勢和深受皇帝寵信而論,無人能及李林甫。

    李林甫擔任宰相的19年間,對上邀寵固位,對下則排斥良善、蔽塞言路,導致綱紀紊亂、朝政混亂。更要命的是,李林甫還大力提拔胡人掌兵,致使安祿山尾大難掉,被認為是使唐朝由盛轉衰的最大罪人。正因為李林甫權勢熏天、惡貫滿盈,所以很多朝臣都對他恨之入骨,當然,也不乏有想取而代之者,尤其以楊貴妃的族兄楊國忠表現得最為積極。

    楊國忠為了取代李林甫,從天寶十一載(752年)開始,便對他進行大肆誣陷,而李林甫為了保住權位,也使出了渾身解數來對付楊國忠。兩人鬥智鬥勇大半年時間,最終的“獲勝者”卻是楊國忠。同年十一月,憂憤交加的李林甫病死,楊國忠隨即取代他的位置,成為新一任權相(關於李、楊鬥法的過程,詳見於《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鑑》)。

    李林甫雖然已經病死,但楊國忠並不想就此善罷甘休,於是在唐玄宗面前不斷地誣告他勾結叛將阿布思同謀造反,並脅迫李林甫的女婿楊齊宣為自己作證。唐玄宗聞訊後大怒,下令削奪李林甫的官職,抄沒其家產,諸子及黨羽皆被罷官、除名,並遠流荒蠻之地。

    事後,唐玄宗尤且不解恨,遂下令將李林甫的棺木劈開,挖出其口中所含的明珠,並剝下他身穿的金紫朝服,然後改用小棺,以庶人之禮安葬(“剖林甫棺,抉取含珠,褫金紫,更以小棺如庶人禮葬之。”見《資治通鑑·唐紀三十二》)。作為唐朝由盛轉衰的大罪人,奸相李林甫一生作惡多端,死後遭遇如此羞辱,也算是罪有應得。

  • 3 # chen

    瞎扯蛋,李林浦不識字,他可是擁有強大的理財能力,強大的行政能力!安祿山見到都瑟瑟發抖不敢造次,楊國忠在他臨死前見了他尿都快流出來!要是他不死,繼續得到重用,安史之亂或許不會發生!但他個人確實心胸狹窄,貪戀權位,對於可能威脅到相位的人進行殘忍迫害!再加上文官集團有意黑化他!導致他的歷史評價更不好~真正沒啥能力的是楊國忠,既沒有能力又心胸狹窄

  • 4 # 小妮照片書

    為什麼唐玄宗對李林甫如此重用?

    唐玄宗為什麼重用李林甫,放著那麼多人不待見,重用一個口蜜腹劍之人?

    其實《太平廣記》這本書中這樣記載:“晚得林甫……未嘗有逆耳之言,上愛之。”

    這一段話大概的意思就是說李林甫為人處世有道,能夠懂得皇帝的心思。他阿諛奉承他的主子唐玄宗,從來不說那些讓上頭反感的事情,專挑好聽的說,處處順著皇帝的意思,皇帝說一,他決不說二,對的也對,錯的也是對。李林甫為了更好的揣測跟討好皇帝,他私下裡不惜重金偷偷的拉攏上頭身邊的宦官及寵幸的妃子,以此來得到第一手的資訊,從而做到處處瞭解玄宗,換來上頭的信任。當然,這些事情在讓人看來,絕對是地地道道的奸臣作風,十惡不赦。但是他的主子玄宗卻十分受用這一套,時間久了,越發的離不開李林甫,也就只好讓他一直留在相位。

    此外,李林甫這個人情商極高,絕不會多嘴他不該參與的事情。比如在太子廢立等這些十分重要的狀況下,他保持著中立態度,偶爾裝裝糊塗,也就矇混過關。這些事情便讓上頭覺得他對皇權並沒有什麼威脅,作為宰相,也就是偶爾對皇帝提一些無關痛癢的建議,沒有什麼危險。

    但是,如果說李林甫這個人僅僅只是依靠阿諛奉承皇帝才坐上宰相這個位置,那也是極為錯誤的。他這人儘管口腹蜜劍,但是一定的才能也還是有的,不然也難以服眾。並且,李林甫還參加唐朝的修訂法典之事,他不僅僅是參加了這最後一次修改,而且是作為主事之人,改動了足有三分之一的部分。可見,這李林甫的才能還是有不少的,能夠參與國家法律的修訂。

    李林甫在作為宰相期間,做了多項惠及民生的舉措,他主張提高商業賦稅,減輕百姓賦稅,為唐朝的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在評價李林甫時,也不能僅僅將他看做口蜜腹劍之人,他的才能同樣不可置否。

    李林甫雖無大才,但擅長吏治,行政管理能力很強。早年任國子司業時,把國子監治理的井井有條。做宰相後“每事過慎,條理眾務,增修綱紀,中外遷除,皆有恆度”。所以非常符合這個階段唐玄宗需要的“得力幫手”的要求——不需要雄才大略做規劃藍圖,不要嘰嘰歪歪的用各種雜事煩他,只需要處理好日常政務就行了。李林甫非常“識趣”的包攬下所有政務,給玄宗更多的方便去享樂,不再被“俗務”纏身。

    這些特點,讓李林甫非常契合唐玄宗當前階段的需要,坐穩了宰相的位置。但是能在相位上一呆就是十九年,一直做到去世,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一是“政績”的支援。

    這個階段的時代背景,在客觀上大大的幫了李林甫的忙。一輛高速前進的列車,就算是切斷了所有動力,仍能憑藉慣性,繼續向前行駛。李林甫接手宰相時的大唐,就是這樣的一輛列車,雖然專用李林甫相當於切斷了動力,但憑藉著二十多年來的鋪墊和積累下的慣性,開元末年到天寶初年這個時段,整個國家綜合實力衝上了巔峰,這個巔峰,不僅僅是大唐王朝的頂峰,也是整個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頂峰。如此輝煌的“政績”,在玄宗眼裡這自然是自己這個皇帝領導的好,李林甫這個宰相當的好的結果。

    二是口蜜腹劍,嫉賢妒能,排除異己。讓朝廷無人可用,玄宗找不到比他更適合的人。

  • 5 # 太史員外郎

    我認為李林甫為相19年而不倒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皇帝需要李林甫那樣的小人替他辦事!

    其實,從根本上說,這是專制制度必然產生的現象。歷史上的皇帝往往會選拔一些小人當鷹犬,以對付他懷疑對自己有不軌之心的臣下,用他們來打擊他的反對者。這些小人會用一些卑鄙的手段去消滅對君王不滿的人,不管這些人是否對社稷有功,也不管搞掉這些人有沒有證據。這些小人在為君王排憂時,往往會趁機消滅自己的政敵。李林甫就是這樣。

    在19年為相生涯中,他收買嬪妃宦官,探得玄宗動靜,迎合意旨,因而獲得信任,掌握大權。他為人陰險,對於才名高和受到玄宗重視的官員,必設法排斥,表面上甜言蜜語相結,背後卻陰謀陷害,時人稱他“口有蜜,腹有劍”。同時為相的張九齡、李適之等因被他排擠而罷相。遂了君王之所好,又達到了自己見不得人的目的。 試問,一個贊成實事求是,講求公正的賢臣,能滿足君王的這種特別需要嗎?當然不能。

    另外,君王還有一些擺不上桌面的慾望。唐玄宗李隆基要把自己的親兒媳楊玉環奪過來當自己的老婆,這都是亂倫的。賢臣君子怎麼可能幫他們幹這等齷齪之事呢?這也必須靠李林甫那樣的小人出餿點子,做手腳。

    自古皇帝都有想享受的慾望,看看乾隆朝的和珅,是不是如出一轍,所以玄宗需要李林甫,甚至離不開他。

  • 6 # 同塵說故事

    李林甫出身李唐宗室,精通音律之道,但是如同題中提到的文化水平確實不咋地。

    一次,李林甫的表兄弟生了個兒子(古時人們把生男孩稱為“弄璋”,意思是希望男孩長大後可執璋封侯),李林甫寫了封賀函,上寫:“聞有弄獐之慶”,惹得眾賓客掩口偷笑,也落得個“弄獐宰相”的綽號。

    ▲李林甫劇照

    文化水平影響不了李林甫得到唐玄宗的重用,在宰相的位置上一呆就是近二十載。唐玄宗這麼重用李林甫,也被後世看作是大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唐玄宗如此聰明為何如此重視李林甫呢?我分析兩方面原因唐玄宗的安逸懈怠、李林甫自身的特點。

    一、唐玄宗的安逸懈怠

    ▲唐玄宗

    開元期間的宰相大多都是任期3年左右,最著名的賢相姚崇也不例外,這主要與唐玄宗的態度和當朝時局有關。唐玄宗執政前期君臣一心,奮發圖強,大唐也日益強盛,不同時期要實行與之對應的政策,三年的週期基本能符合施政的週期,還有就是李隆基經歷過多次政變,內心非常警醒,不希望一家獨大,出現專權的局面。

    開元后期,唐玄宗經過20多年的奮鬥,把大唐治理成天下太平,政治清明,盛世空前。此時的李隆基年過半百,面對這樣的太平盛世,他非常的滿足和驕傲,漸漸疏遠政務,開始貪圖享樂起來。當初的危機感也已拋諸腦後,他變得恣意妄為,喜歡聽讚美之言,不再聽進直言。

    ▲唐玄宗享樂

    李隆基渴望有個“知己”的助手,幫他打理日常事務。李林甫的出現正好合他的胃口,喜歡聽什麼李林甫就說什麼,喜歡做什麼李林甫就幫他做什麼,李林甫正好滿足了唐玄宗所有的願望,簡直是不二人選。

    二、李林甫自身的特點

    1、善於揣摩聖意,對症下藥。

    李林甫非常瞭解玄宗,知道皇帝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不用皇上說他就知道該如何順著聖意,從不違逆聖意。相比那些迂腐固執的文人,李林甫儼然真的是玄宗的“知己”。

    ▲李林甫劇照

    比如廢除三子和封賞牛仙客這兩件事情,張九齡極力反對,把玄宗弄的鬱悶之極,而李林甫就很得聖心,廢除太子被他看作“此主上家事,何必問外人”;封賞牛仙客則是“天子用人,有何不可!”

    反正李林甫辦事就是一句話,凡是皇帝想幹的事,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2、擅長吏治,行政管理突出。

    李林甫任國子司業時,把國子監管理的井然有序,再任宰相後處理每件事都是非常謹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包括財政節流、兵制改革、科舉改革等等,明確了法典制度、吏治規範。

    ▲《長安十二時辰》以李林甫為原型的林九郎劇照

    李林甫的能力正好符合唐玄宗得力助手的要求-不需要需雄才大略,也不用天天各種雜務煩他,就只要能處理好日常的政務就行。李林甫非常懂事,全攬大小事務,讓玄宗有更多的時間去享樂,不被俗事煩擾。

    3、嫉賢妒能,排除異己。

    李林甫所用之人,大多都是不如他的,盡是阿諛奉承之輩。凡是才能超過他的,甚至有可能得到皇上的青睞,他都會想盡辦法搞垮。李林甫尤其痛恨那些文采出眾的文人,就因為他鬧的弄獐之喜的笑話,而文人正好能襯托出他沒文化的短處。

    李林甫對皇帝喜歡之人,開始結交示好,一旦覺得這個人會威脅到他的權勢,便會想辦法除掉,哪怕是老謀深算之人,也難逃他的算計。

    來看看李林甫如何搞同他不和的宰相李適之的:

    ▲李適之劇照

    李林甫假借好意慫恿李適之向皇帝奏報說華山有金礦開採,然而當玄宗問李林甫時,李林甫卻說:“華山是皇上您的本命山,王氣所在,不宜開採,所以我才沒跟您提這事兒。”皇帝聽了大怒,覺得李適之做事不周全,缺乏大局觀,讓李適之以後奏事先跟李林甫商量,不要自作主張。並從此日漸疏遠李適之。

    總結

    李林甫靠著揣摩聖意,排除異己,在宰相的位置上安穩的坐了19年,直到去世。聰明的唐玄宗對李林甫的行為也是有所察覺的,只不過他被盛世巔峰迷住了眼睛,對許多問題視而不見,這也導致了後來的安史之亂,讓大廈瞬間崩塌。

    泱泱文脈承古今,不復繁華五千年!

  • 7 # 希望星晨58298869

    李林甫是接任耿直的張九齡為右相的,原因嗎?《太平廣記》記載:“晚得林甫……未嘗有逆耳之言,上愛之。”,李林甫善於察言觀色、揣摩上意,然後根據玄宗的心情說出讓皇上愛聽的話,所以才得到相位,這有一定的道理。1 .李林甫為討好玄宗,私下裡不惜重金收買宦官及被寵幸的妃子,以此得到了皇上的資訊,從而做到了對玄宗的全方位理解,再“對症下藥”,投其所好,換來了聖人恩寵。李林甫嚴以律己,謹言慎行,從不亂說話。如在太子廢立問題上,他明哲保身持中立態度,讓聖人覺得他是安分守己的人,聖人想當然地認為他對皇權構不成威脅,作為宰相,沒有什麼危險;讓皇帝信任。2.李林甫有能力,推行了多項改革措施。他主持過唐朝的修訂法典之事,頒佈了多項惠及國計民生的政令,他倡導提高從商經營者賦稅,減輕百姓賦稅,為唐朝的經濟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3.他擅長吏治且有很強的政治手腕。行政管理上是把好手,曾把國子監治理的井井有條,讓玄宗心悅,做宰相後“每事過慎,條理眾務,增修綱紀,中外遷除,皆有恆度,能在相位上一呆就是十九年,一直做到去世。4.他排除異己,讓忠良遠離了朝廷,玄宗無人可用,只好依靠他來做行政工作;又處心積慮地杜絕言路,閉塞皇帝視聽,讓皇帝永遠處於沉睡狀態。

  • 8 # 方圓讀書

    李林甫確實是身居宰相一職,但是說他“不識字”和“迫害文人”,這就有著一定爭議了。

    為何這麼說呢?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李林甫這個人的出生。

    李林甫,是唐朝皇室的一員,他是唐高祖李淵的堂弟長平肅王李叔良的曾孫,著名畫家李思訓的侄子。

    李林甫早年的時候擔任過御史中丞、刑部侍郎等職,後來以禮部尚書之職拜相,授銜三品。開元二十四年的時候,李林甫接替張九齡,成為中書令右丞相,後來又被封為晉國公兼尚書左僕射。

    透過李林甫的升遷之路我們不難看出,他其實還是有能力的,否則皇帝就算是再昏庸,也不至於將一個大字不識的人引入到自己的重要官僚隊伍中來,其最大可能就是給他一個小官而已。再者來說,唐玄宗並不昏庸,至少在當時他還不昏庸。要知道,唐玄宗的失敗是存在很多原因的,但是能創造“開元盛世”的玄宗皇帝,一定不傻。

    所以,說李林甫不識字,則是對他的“汙衊”,但是要說他迫害文人,也有一定的爭議。當然了,作者不是否認他這樣做過,畢竟他在位的時候,曾一度大權在握,閉塞言路,排斥賢才。最後還建議重用武將,致使安祿山坐大,一人就控制唐帝國的三個大軍區,為安史之亂的爆發埋下了禍根。

    所以,與其說李林甫迫害文人,還不如說成是他排除異己,壯大和穩固自己的權力。

    但是,我們也知道,李林甫可是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長達十九年。而他能擔任這麼久的宰相,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就像著名歷史學者易中天所說的那樣:“李林甫比他的前任更關心國家機器的高效有序運轉,並親任工程師和程式設計師”。

    他不僅簡化行政手續,為帝國和民眾減輕了負擔。他也和法學家們一起整理和修訂法律,促進了司法清明高效。只是,重用番將,包括安祿山,為“安史之亂”埋下了伏筆。

    所以,如果我們僅僅把李林甫視作一個反面人物,顯然太片面。

  • 9 # 玄坤文史

    唐玄宗在位四十四年,他所任用的宰相多達二十六名,有姚崇、宋璟、張九齡等名臣,同樣也有近一半的時間任用了李林甫、楊國忠這些奸臣,其中李林甫擔任宰相長達19年。唐玄宗執政時期,大唐達到了最鼎盛的狀態,但是同樣的,也在唐玄宗的手上,大唐由盛轉衰,這和李林甫擔任宰相時,結黨營私,嫉賢妒能,是有直接關係的。

    唐玄宗雖然在執政晚期有些倦政,但是他並不是一個昏君,唐玄宗自己也評價過李林甫,“李林甫妒賢嫉能,無人能比。”那麼他為什麼還要重用李林甫長達19年,帝王都還是很注重自己的名聲的,唐玄宗重用奸臣,難道他就不怕在後世留下一個昏君的罵名嗎?

    唐玄宗李隆基

    初登大寶時,唐玄宗任用賢相,勵精圖治,大唐再現盛世景象

    在我看來,唐玄宗在建立了開元盛世之後,任用李林甫,楊國忠這群人,甚至放縱安祿山,其實並不難理解,這是政治環境和君王心態變化導致的結果。在唐玄宗初登大寶時,唐玄宗的根基未穩,這個時候要讓朝政和國家先穩定下來,這就需要君王和大臣們一起勵精圖治,所以在最初,唐玄宗是一個非常稱職的皇帝,他任用的姚崇、宋璟和房玄齡、杜如晦被稱為唐朝四大賢相。

    姚崇

    但是姚崇、宋璟的當宰相的時間都不長,都只有三年,這就像任期制度一樣,很好的限制了宰相的權利,所以唐玄宗執政之初,朝廷的風氣非常的好,在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之後,唐玄宗也就難免倦怠了下去,張九齡因為舉薦的人不稱職被降職,之後李林甫就接替了他擔任宰相,有句話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奸臣也一樣,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能迎合君上的喜好。

    張九齡

    李林甫嫉賢妒能,為何卻能擔任宰相19年?

    李林甫為人十分的圓滑,阿諛奉承的功夫更是一流的,在史書的記載中,李林甫十分的瞭解唐玄宗,這主要是透過賄賂唐玄宗身邊的宦官,來了解唐玄宗的動向,時間一長,唐玄宗就十分的信賴李林甫,面對自己所創立的太平盛世,唐玄宗自然是想享受一番,他需要的只是一個能幫他處理日常政務的人,而李林甫對於唐玄宗而言,可以說是十分的善解人意了,所以他也就很自然的就被選上了。

    影視劇中的李林甫

    唐玄宗是一個非常風流的皇帝,他也並不是那麼的老實,原來在張九齡還在的時候,張他是敢直言進諫唐玄宗的,在唐玄宗沉溺酒色的時候,張九齡也曾經多次的規勸唐玄宗,但是到了李林甫執政的時候,再也沒有約束著唐玄宗的人了,李林甫不但不勸誡唐玄宗,還把唐玄宗做錯的事情給圓回來,唐玄宗喜歡聽什麼,李林甫就對他說什麼,就比如選拔人才,在其他宰相掌權時,選拔人才很頻繁,李林甫嫉賢妒能,很少有賢才透過他的選拔,他卻用天下賢能都已選盡來忽悠唐玄宗。

    影視劇中的李林甫

    當然李林甫能被重用19年,他也絕對不是僅僅靠著阿諛奉承,就能站穩自己的地位的,至少他的執政能力和處理政務的能力是很強的,處理事務非常的有條理性,效率還很高,這就符合了唐玄宗想找一個管家的需求。另外一個原因,李林甫接手宰相時,唐朝還在處於頂峰時期,隨便找一個稍有能力的人也能繼續帶領唐朝往前走,然而李林甫除了有能力,還很能奉承唐玄宗,這也是李林甫能擔任宰相長達19年的原因之一。

  • 10 # 漩渦鳴人yy

    你如果說李林甫迫害文人這一點,我信,為什麼?文字獄這個歷史上面都有,可你要說他不認識字,可能這一間我就不相信了。

    大唐王朝的文學分期還是可以的,至少來講他們現在背的唐詩還是挺多的,唐玄宗本人也是一個喜好文學的人,甚至有一位宰相因為寫字寫的特別漂亮被他十分看重,唐玄宗本人也向這位宰相要求,以後你寫這些草你的聖旨,你給我一個輩分,我也好好的觀摩一下你的事兒。

    如果說她身邊出現了一個什麼字都不懂的人,去當載下那唐玄宗這前後的脾氣差距太大了,審美差距也變大了,那這還是一個人嗎?不對這還是同一個人嗎?

    況且這個李林甫雖然跟其他人比起來名聲有點臭,但是這個人確實是從底層一步一步做過來的,官職的升遷路線明確清晰,能夠從底層一步一步爬上來,沒有能力不認識字兒,這些東西極有可能影響他的仕途,也不可能他做官做的這麼順風順水。

    這個人在宰相的位置上呆了19年,可以說是唐朝歷史上面在宰相位置待的時間最久的人之一,能夠擁有這份能力,那說明去學一兩個字還是綽綽有餘的,更何況整天對處理各種各樣的朝政事務不認識字,這些東西處理得完嗎?會處理嗎?能夠得到上面的信任嗎?

    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唐玄宗難道看不出來嗎?為什麼要信任這樣一個人?

    其實對於唐玄宗來講,前半輩子他在那裡奮鬥,為了這個皇帝的位子,為了黎民百姓,整個國家國力蒸蒸日上,人民老百姓富足,可以說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前,老百姓已經有一代人沒有見過戰爭是什麼樣子了,出去遊玩的時候都不需要帶很多的糧食了,但一些錢然後出去走個遠門兒,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糧食很便宜,要是便宜就證明了大唐王朝的穩固性,以及這個時代所有人的生活富足。

    在這個時候國家蒸蒸日上,按照既定軌跡在那裡前進,此時唐玄宗也想休息一下,怎樣才能休息呢?要整天一大堆事情堆在你面前,天天等著你來處理,唐玄宗休息不了,他想要的是好好享受這個太平盛世,好好去享受自己打造出來的一切,所以他要求政府部門簡化並且替他承擔一部分的行政責任。

    簡單來說。一堆一團亂麻的事情你如何自己不處理的情況之下,讓其他人處理的明明白白,就是設立一些條條框框,就是讓這些人按照這些條條框框直接把這些事情全部給處理了不就行了嗎?

    李林甫就是看透了這一點,他知道這個時候唐玄宗不需要的是那些能成干將,因為這些人只知道一天到晚找皇帝麻煩,他現在要的是一些聽話的走狗,也就是能夠屁顛兒屁顛兒地替唐玄宗幹這些事情,讓唐玄宗能夠省省心。歷史上面和珅為什麼得到乾隆那樣的喜愛程度?就是因為和珅能夠在乾隆想起來該幹什麼事情的時候,替乾隆乾的漂漂亮亮的,所以乾隆願意把一切都交給他。

    李林甫自然也是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選擇將朝廷內部的能成幹架,要麼將他們調離職務,要麼就把他們趕出京城,總之留給皇帝一個安靜太平的各朝菊,唐玄宗自己也說了,說這個人最大的好處是什麼?他從來都不敢忤逆我的話,這種人幹事情乾的很漂亮深得我心,但這種人也是存在著隱患的,為什麼由於太過於公式化的處理一些事情,我們知道程式一旦使用久了是容易出現差錯的,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差錯會越來越大,最終釀成的後果就是安祿山這個混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騎鵝旅行記的好詞好句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