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威觀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這種情況要看時間了,如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英軍是可以獲勝的。

    對戰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英軍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英軍,其裝備並沒有我們一般想象的那麼的好,實際上是不堪用的滑膛槍。這種槍就是哪種先往槍口倒火藥,然後放入彈丸,再用棍子進去捅幾下,然後再發射的槍。這種槍因為沒有膛線,所以打出去以後子彈是飄的。如果你現在拿著一支這樣的槍,我離你100米,我就敢站著不動,因為很大機率你根本打不中我。所以滑膛槍時代,我們可以看到西方人打仗都是密集的陣型,一排一排的一齊放槍,這種情況下就會形成一道子彈牆打出去,從而保證了命中率。

    當時歐洲最好的射手用這種槍,一分鐘也就兩三發,而弓箭手段的射擊速度則要快很多。在英國參與的滑鐵盧戰役結束後,就有將領曾經建議不用滑膛槍,而是用英華人擅長的弓箭,因為弓箭確實比滑膛槍射擊速度快。

    所以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時候,如果清軍還保持著戰鬥力,馬上功夫嫻熟的話,不至於會戰敗,而且是慘敗。慘敗到什麼程度呢?英華人動員了2萬人左右參戰,清朝動員了30萬人參戰,沒有贏下一場,哪怕是一場戰鬥都沒有贏下來。大多數時候,清軍不是被英華人的槍炮打敗的,而是英華人排著密集的方陣上了刺刀,被對方的刺刀給打潰敗的。可見當時清軍戰鬥力之差。

    如果是秦軍的箭陣對戰英國排槍隊,那麼我想借鑑拿破崙的評價。拿破崙曾經在北非戰場上曾經面對過馬穆魯克騎兵,他的評價就是,一名馬穆魯克騎兵可以幹掉2名法國士兵;如果是一百名馬穆魯克對戰一百名法國士兵,則旗鼓相當;如果是一個馬穆魯克騎兵軍團對戰一個法國軍團,則法國軍團會完勝。

    我們再看下秦軍的箭陣,實際上秦軍在正常大規模陣地交戰的時候應該用的是弓箭而不是努,也就是古代常用的戰術,一個軍團的弓箭兵集體對著天空放箭,形成密集的箭雨,造成一個面殺傷。放箭的速度會快於英軍。

    當然,如果他們真的交手的話,我們還要考慮英軍有大炮而秦軍沒有。按照拿破崙的說法(我認為其評價對當時的熱兵器也就是槍對戰冷兵器的情況來說,是非常中肯的),他的意思實際上是當時如果用槍的軍隊單兵對戰冷兵器部隊是吃虧的,但是如果是大規模的作戰情況下,實際上熱兵器軍隊是明顯佔優的。

    所如果秦軍面對的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英軍排槍隊,如果人數對等,也就是2萬人對2萬人,那麼我認為仍然是英軍勝出,但是英軍的傷亡會很大,因為英軍放了一陣子炮,火槍放了幾輪之後,還是會上刺刀和秦軍打肉搏戰。按照秦軍的作戰風格來說,在開始的遠端武器交手的時候(弓箭對槍炮)會吃虧,但是仍然會死戰到底。所以我估計是英軍獲勝,但是傷亡慘重。

    如果秦軍兵力到了英軍的2倍以上,那麼我認為英軍會落敗。

    對戰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的英軍

    但是如果是對戰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的英軍,那麼即便是十倍於英軍的數量,也基本難於獲勝了。

    因為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軍使用的是後膛槍,這種槍支的使用,意味著熱兵器時代的徹底到來,也意味著冷兵器在熱兵器面前毫無作用了。

    後膛槍就意味著火槍的射程和威力非常巨大,有效射擊距離至少在500米以上,而弓箭最多是200-300米,這樣的話,弓箭還沒有接近火槍的有效射程,就已經被攻擊到了。當然,英華人會先用大炮轟擊,炸散秦軍的陣型,再用火槍自由連續射擊,如此以來秦軍實際上很難接近英軍,多數在每接觸到英軍的時候就被消滅了。

    至於到了八國聯軍的時候,就更為不可能,那個時候英軍連機槍都配置了。要知道一戰中由於使用了機槍,曾經一個陣地上一天就造成了對手6萬人的傷亡,基本是衝上去多少就死多少人的哪種節奏。

  • 2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公元前221年之前的秦軍對戰19世紀的英軍,兩者相差了將近2000年,這時間的落差實在有點大。但是,如果19世紀如果是秦人率領的秦軍跟英軍打的話,還是以前那句話,英華人有多少人,城外就有多少個坑。如果按2000年的時間落差來對比的話,英軍用著燧發槍對戰中國2000年前秦軍,秦軍的傷亡會很大,但並不意味著秦軍就會輸,而且按照當時的軍事體制的話,秦軍依然有著不小的優勢,不過正面硬剛的話秦軍傷亡肯定不會小。

    如果按秦沒有滅亡,到19世紀有了2000多年的時間,如果以50年一代的話,到19世紀已經是秦400多世,這樣的大一統歷史發展下來的話,英軍絕對沒有勝算。但是如果用公元前221前的秦軍跟2000年後的英華人打的話,我認為秦軍依然有著不小的優勢。首先先理清一個概念,雖然相差2000多年,但是這個差距還並不是特別大,英華人用的燧發槍的有效射程在100米內,且射速也是一分鐘也就3-5發,所以英軍為了保證射擊精度和密度,採用了三排排隊頂到50左右才開槍。

    而據相關資料記載,秦軍的大型床弩射程都已經有超過150米以上,而且有著密度優勢,射速一分鐘也不低於5支,更何況還有其他型別的弩箭,所以雙方中近距離的火力差距不大?而英軍的優勢在於火炮,雖然秦軍也有拋石器,但是威力和射程是比不上英軍的火炮。當然,這是在理想的平原野戰環境下的,但是如果是固守城池的話英軍雖然有優勢,但一旦進入中近距離,英軍的優勢就開始減少。而秦軍有著人數優勢,和滿清相比至少不會打得那麼差。

  • 3 # 迷彩虎

    1.秦軍箭陣對陣英軍排槍隊,誰能勝出?

    答:英軍排槍隊勝出。

    2.清末清軍換成秦軍能擊敗英軍嗎?

    答:不能。

  • 4 # 老孫的火器工坊

    答案自不用多說,必然是英軍獲勝 不然真的是幾千年的人類軍事史白髮展了。

    很多人受到電影英雄的影響,以為秦軍弩陣天下無敵,十數排弓弩手萬箭齊發,一片片黑壓壓的箭雨所蓋之處無人生還。但是事實這真的只是影視作品美學效果,箭陣別說十排了,能有五排就已經是極限了。因為這裡要考慮兩個很現實的問題:第一,每排弓弩手之間是有很大的間隔距離的。第二,就是弩箭的真實有效射程。

    看中國古代弓弩方陣的部排,最多往往不過五排,之所以會這樣是要考慮到箭手之間的間距和弓弩的有效射程。像秦弩,並沒有網上所吹的什麼200-400米的射程,其最大的有效射程也就是七十米。而且弩箭應用很少有拋射,這是因為弩箭通常比弓箭短小,短小的箭桿使得弩箭的重量輕於弓箭,一旦拋射容易在速度達到零時受到外界的干擾從而偏離預定彈道,同時考慮到空氣阻力會對物體有著更顯著的影響,最後弩箭的落地動能會比初始動能小得多。

    這裡還要考慮到一點,就是箭陣的殺傷距離並不是看第一排距離敵軍的距離,而是最後一排距離敵軍的距離。除非是用輪番射擊的弩箭陣(及所謂的三疊陣),不然箭陣一般不好做到逐排而發。

    再就是士兵之間的距離,兩個弩手之間的前後距離至少相間1米,十排的話也就是9米的距離,假設弓箭陣拋射100米,減去前九排,當大家要火力齊開時,就要在敵軍距離己方90米的距離開始射擊。在古代戰爭中,箭陣至少射擊三輪,考慮到一個老練的弓箭手換箭速度是2-3秒一發,三輪過後就是6秒以內,想想你跑一百米的速度是多少,怎麼著12秒也能跑完了。六秒過後步兵的話都衝入半程了,然後弓箭手就必須迅速返回長槍方陣後面,這期間又不能亂跑,要統一號令有序撤退,想想下個命令大家一起轉體然後再跑回長槍陣後面,而長槍手還得迅速變回密集方陣。如果對手是步兵,你有六秒的時間把一個九米長的方陣撤回後面,然後還要保證大家不亂,想想有多困難吧。所以一般來講,像秦軍這種特別依賴弩箭的軍隊,弩箭方陣也不過是最多三排。

    然後在面對英軍的火槍方陣時,又有一個問題,就是英軍的滑膛火槍固然精準度不如秦弩,但是人家方陣的單位火力密度大呀。火槍手之間一般間隔二三十釐米都算大的了,而弓弩手為了方面拉弓提弩,間距一般在70-100CM,這樣同樣長的一排,火槍手的火力網密度就要高於弓弩手。然後一個火槍方陣的排數在3-8排不等,並且是火槍齊射,中途不管是受到怎樣的攻擊也不會輕易潰逃。

    再就是軍隊的編排問題,英軍的基本軍事單位可以分到排,上級軍官戰死下級軍官可以繼續指揮。但是秦軍則不同,雖然有伍長什長,但是這些人只是為了方便大陣傳遞命令,並沒有受過系統性的指揮訓練,一旦高階經驗戰死,就算秦軍意志再頑強,也會變成一群沒有紀律性的散沙。

    所以不要再秦吹了,也不要再幻想了,如果真有你想的這麼簡單,那中國從秦到清兩千年的軍事發展白玩了啊。

  • 5 # ZBLiu

    這一類“穿越”性的問題只能是說著玩玩的,因為雙方所持的只是一些靜態的不完整的資料,拿這種不完整的資料開辯,只能是亂吵一頓了事。

    不過總體來說,英軍排槍隊在秦軍之後千年以上,這千年的發展不能小看。火器對冷兵器,優越也是不能抹煞的。

    不服,做實驗來看!雙方都可以抬出這句話,於是誰也說服不了誰。因為誰也沒有本事重現當時的條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梢和秋梢哪個能結果?有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