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川妹莎啦
-
2 # 沂蒙農農情一、長豆角病毒病的型別及表現
長豆角病毒病主要由長豆角蚜傳花葉病毒、長豆角花葉病毒、黃瓜花葉病毒和蠶豆萎蔫病毒4種病毒引起,可單獨侵染危害,也可2種或2種以上覆合侵染。根據病原的不同,長豆角病毒病有卷葉萎縮型、花葉斑駁型、明脈皺縮型3種類型,近年來以花葉斑駁型最為突出。長豆角葉片、果實、豆莢和種子等均可受病毒病危害,葉片受害後,在新葉上表現黃綠相間的花斑或不規則花葉,老葉上通常不表現症狀;植株受害後,整株植物矮縮,葉片褪綠,畸形,發育不正常,有的病株生長點枯死,或從嫩梢開始壞死;豆莢受害後,豆莢有黑色或褐色區域性斑,畸形,感染疾病的種子較小,變色。
二、長豆角病毒病病毒的特性長豆角病毒病病毒喜高溫乾旱的環境,適宜發育溫度範圍15~38,發病最適條件為溫度20~35,相對溼度80%以下,發病潛育期10~15天,遇持續高溫乾旱天氣或蚜蟲發生重的情況,容易使病害發生流行。長豆角病毒病初侵染主要由帶毒種子和越冬寄主植物完成。生長季節蚜蟲使病害迅速擴充套件蔓延,一切有利於蚜蟲發生和遷飛的環境條件均有利於長豆角病毒病的發生和流行,一般氣候乾燥、豆田肥水條件差、管理粗放等條件下發病嚴重。
三、長豆角病毒病發生的原因1.品種的老化。隨著品種的老化,抗病性逐漸降低,加之引進時間較長,且種植戶大量自繁,品種抗病性不斷下降。
2.管理不夠精細。有的種植戶將長豆角和西紅柿、茄子等多種蔬菜混種,且不注意防止傳毒、多年連作、地勢低窪、缺肥、缺水、氮肥施用過多等問題,導致長豆角生長弱、易於感病。
3.種植期間適宜病毒繁殖。春末夏初,高溫乾旱,病毒繁殖旺盛,是春季長豆角生產的關鍵時期,而這一階段日平均最高氣溫在21~29,平均降水量60~99mm,正適宜病毒生長繁育,同時蚜蟲繁殖頻率也高,二者加劇了病毒病的傳播和發生。
4.發病初期不易發現。長豆角病毒病發病初期症狀不明顯,農戶發現比較難,等到發病則治癒困難。
四、防治方法1.合理輪作,選用無病毒種子。實行3年以上輪作,適宜與禾本科作物進行水旱輪作。播種前用清水浸泡種子3~4小時,然後放如10%磷酸三鈉加新高脂膜800倍液中浸泡20~30分鐘,淋幹備播,可有效鈍化種子表面病毒活力。
2.選用抗病品種的種子。加強抗病品種的選育,減少自留種,選購近年來新品種。
3.加強肥水管理。加強栽培管理是防治長豆角病毒病的有效途徑之一,如在開花結莢期適時噴施磷酸二氫鉀、含硼鈣等葉面肥以增強花粉受精質量,提高迴圈坐果率,促進果實發育,無畸形、整齊度好、品質提高。
5.提前預防蚜蟲蟲害。在生長期間防治蚜蟲危害,當成株期前發現蚜蟲危害時,用3%啶蟲脒乳油1500倍液、10%吡蟲啉800-1000倍液等藥劑噴霧。
6.提前預防病毒病。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提前預防長豆角病毒病,可以使廣大種植朋友做到有備無患。可選用病毒A可溼性粉劑500倍液、20%病毒剋星500倍液、5%菌毒清水劑500倍液、40%烯羥嘌呤1000-1500倍液、抗病毒可溼性粉劑400-6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5-7天噴1次,連續2-3次。上述藥劑可以和防治長豆角鏽病、枯萎病等藥劑混合使用,以提高防病整體效果。
以上是我對防治長豆角病毒病的一點粗淺認識和親身體會,提出來與大家交流分享,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回覆列表
長豆角有稱作為豇豆,是夏季裡常吃的一道綠色蔬菜。病毒病是豆角的主要病害,主要是指豆角花葉病。苗期發病率10%左右,初秋季節發病重,發病率可達70%~80%,對產量和質量影響很大。豆角病毒病的表現症狀:
嫩葉出現花葉、明脈、褪綠或畸形等症狀,新生葉片上濃綠部位稍突起呈疣狀;有的病株產生褐色凹陷條斑,葉肉或葉脈壞死。病株生長不良、矮化、花器變形、結莢少,豆粒上產生黃綠花斑;有的病株生長點枯死,或從嫩梢開始壞死。
病發原因:病原主要有3種:黃瓜花葉病毒、豆角蚜傳花葉病毒和蠶豆萎蔫病毒。
越冬與初侵染源。豆角蚜傳花葉病毒可透過種子系統侵染,種子帶毒率高達17%,成為初侵染源。傳播特點。田間發病主要由蚜蟲、葉蟬傳播和汁液接觸傳染。
夏秋季節正是種植豆角的時候,但是遇到了乾旱,病毒病就很容易發病。幼苗缺水、蚜蟲數量多及重茬地等都是會造成豆角發病原因。
防治方法:農業防治:合理輪作,選用無病毒種子,種子在播種前先用清水浸泡3~4小時,再放入10%磷酸三鈉加新高脂膜800倍液溶液中浸種20~30分鐘;適量播種,下種後及時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溫保墒,防治土壤結板,提高出苗率。
藥劑防治:在蚜蟲發生期間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00~3000 倍液噴治, 當在田間發現零星病株時, 用20%病毒A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噴霧。
最後,在種植豆角的季節,注意天氣乾旱情況,及時澆水灌溉。因為病毒病發病率較高,所以在品種上需選擇抗病蟲害較強的優良品種來種植。做好田間的管理,預防病蟲害的入侵。